第四十七章 第二节

作品:《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第二节第二道封锁线

    看看老五子伤的还算不重,伤口处结了咖,胳膊是动的不利索,腿脚不耽误。杨棒子又去看了看其他几个伤员,都是轻伤,只有一个是被机枪子弹打在了肚子上,弹头从后腰上穿了过去,血是止住了,人还昏迷不醒。

    重伤员必须带走,杨棒子估摸着鬼子既然连个太平庄都驻扎了这么多的兵力,这周围的村子指定都占着呢,就是想把重伤员移交到地方去,也找不到老乡和地方干部,只能先用担架抬着走。

    伤员还好说些,怎么走才是大问题呢!杨棒子和老五子对这一带的地形也不是很清楚,来过是来过,都是路过没常待,估算了下到神仙山,怎么也得还有几十里路七八个村子。

    要是顺着山梁走呢,一是路不好走,这边的山直愣愣地陡峭,别说伤员了,正常人走脚底下一不留神就极有可能摔断胳膊腿的,再说走山路耽误时间。

    想来想去,杨棒子还是决定走大路闯过去!他拿根草棒棒给老五子他们比划了下,想法是既然鬼子是有备而来,一上来准是布上了几道封锁线,用重兵把守各个要隘和路口的,他们绝对想不到自己的背后还能出来支队伍。

    再说了,人数也不是很多,百十来人,能混就混过去,混不过去打一下子脱身也容易。

    想归想,真这么做也不容易。小鬼子从40年以后扫荡学精了,除了交通要隘重兵把守外,还有巡逻队啥的四下里晃荡,白天可是真不好混过去。

    杨棒子和二秃龙爬到山梁上,向东边和西边瞅了一连下,瞅着瞅着,紧锁眉头的杨棒子眼睛一亮!

    大道上隔不多会就过队鬼子兵,一辆辆汽车和大车排成队的向西开进,就在离台峪村一里地左右的道边上,一片红薯田边的窝棚那,一群穿着黄军装的在那散漫地歇着呢。

    看戴着的大檐帽就知道是皇协军,杨棒子拉起二秃龙就溜下了山梁,和老五子一核计,马上回到高粱地,挑了十来个精明强干的战士,组成一队,扒拉着高粱杆子向田边的窝棚走去。

    窝棚那歇息的是皇协军第三旅八团二营的一个排,早起天没亮就让鬼子给撵出来巡逻了,早饭都没吃,晃到这会人困马乏的,排长骂了一句娘,说他娘地小鬼子在村里睡大头觉,按点吃饭,让老子们出来喝露水!去他娘地,不巡逻了!

    正好瞧见红薯地边上的窝棚,就让当兵去刨了几个地瓜,用衣服蹭吧蹭吧,吃了两个解了解饥渴,放倒在窝棚里睡上了。当官的都睡了,当兵的也学着来,把个红薯地刨的和野猪拱了一样,乱嚼裹了一通,这会都东倒西歪地打盹呢。

    放哨的也抱着枪窝在地头那眯着眼打盹呢,从高粱地出来的老五子,都走过去踢了那家伙一脚了,还没醒呢!

    二秃龙过去使劲照大腿上给了一脚,这家伙才一骨碌爬起来,手忙脚乱地拉枪栓,帽子都掉到田垄下去了。

    “哪,哪,哪部分的!”枪栓总算拉开了,哗啦一下子弹推上了膛,哨兵紧张地瞅着这群从高粱地出来的主。

    “老,老,老子是侦缉队的!就你们这样的,八路枪口好说!张排副!张排副!快点叫弟兄们集合!有行动!”一听不是要他们的命呢,这个排长心里多少稳当了点,和八路打交道也不少次了,他这个老兵油子知道,只要听话,八路一般不难为他们这些伪军。

    一排人都集合好了,二秃龙搂着排长带着头向高粱地里走,杨棒子和老五子他们警戒着大道和四周围,也相跟着进了高粱地。

    也确实没难为这帮人,就是把衣服都扒了,用绑腿和裤腰带给捆起来堵上嘴,一块堆地丢到高粱地北面的洼地里了。

    读力大队的队员们都被叫了过来,挑出来三十来人换上皇协军的衣裳,二秃龙穿上了那排长的制服,杨棒子换上了二秃龙的灯笼裤,黑大个小眼睛,还真像那么回事。

    其他的队员们本来就没穿八路的军服,上次在银坊镇缴获的棉布啥的,本来杨棒子想留一些给读力大队的做身军装的,洪梅不同意,说军区和分区比咱们还需要这些布匹,结果读力大队的队员们还是穿的五花八门的便装。

    不过这也好,穿着皇协军军服的的二秃龙领路,穿着便装的老五子和杨棒子带着,遇见巡逻的一照面,就说是侦缉队和皇协军一起行动的,这招还挺灵的,糊弄住了一队沿大道巡逻的鬼子不说,还混过了台峪村。

    其实他们这么顺利的过了台峪村,还有一个原因,鬼子们正急急忙忙地调动部队和物资,向西边赶呢,那边的炮声隐隐地都能听见呢,没啥人注意这伙子懒散的皇协军和侦缉队。

    杨棒子他们抽冷子拦住了一队大车,二十来辆大车都是被鬼子强征来拉物资的,车上装的是粮食,赶车的都是老百姓,押车的是皇协军,一辆车上一个。

    一个没剩,也都让杨棒子他们给哄骗到道边的庄稼地里给解决了,衣服扒了,枪支弹药缴了,人都捆成一团找个坡地土洼子堆那了。

    天刚擦黑,这第二条封锁线就算过去了,车队来到大台乡,车老板都是老实百姓,猜出来杨棒子他们的身份了,小声地提醒说车队的目的地就是这里,不能再往前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