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常家渠 第四节 厚黑的善心

作品:《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几乎一个小队的鬼子在隘口里被两堆土石覆盖的炸药,干净利索地“玉碎”了。这种死法不麻烦人,死了直接就被炸起的黄土和碎石子就地掩埋了。

    几个命大跟在最后的,耳鼻口被震地直流血,人都被震傻了,踉踉跄跄地往回跑,跑了没几步呢,沉寂了老半天的土崖上,密如飞蝗一般的子弹瞬间就把这几个鬼子给打成马蜂窝了!

    两个戴着钢盔的脑袋被削掉半边,下冲的惯姓带的那腿还在倒腾,七八米后才栽倒在地,躺在山坡上了,手脚还在抽搐。

    一个士兵漠然地转过身,举起了双手,可惜被机枪从脚到头扫了十来发子弹上去,后背上一个个破碎的血洞触目惊心。

    最后死的那个还举着步枪,下意识地想用手里的枪挡子弹,集汇过来的子弹竟然把他怀抱的步枪打的断成了两截,整个人被子弹冲击的手舞足蹈地向后飞出去好几米远。

    随即土崖上的火力转向中间山坡上正赶去支援散兵线的那个小队,机枪和步枪的侧射,还有划着弧线飞过来的手榴弹,牢牢地把鬼子们挡在了山坡上,眼看着弹坑里和山头下面的自己人一个一个地被收拾掉了。

    与此同时,右翼想从山脊迂回到侧面包抄山头的鬼子们,才运动到山脊的跟前,正上方的山头上和斜上方的山梁上,同时两股火力交叉射击了过来。

    山脊又窄又陡,兵力还展不开,还没啥可用来隐蔽的,就地趴下来也还是被居高临下的子弹,打个正着,还击吧,几乎看不到上面的人影,子弹打过去不是飞到天上,就是打到山坡的土里。

    有的哼都没哼一声,趴在那里身上呼呼地冒血。有的被子弹打中后,翻滚着惨叫着跌落下山崖,子弹打在泥土上噗噗作响,射到山石上崩起的火星子一串串地。

    这路鬼子的小队长,比较圆滑,一看自己的部队被交叉火力拦截了,地形又极为不利,根本就没有强攻上去的可能,原地反击只能一个接一个地被干掉,干脆吧下令撤!

    也没和其他友军打招呼,右翼的鬼子们也不管死的和受伤的了,拖着枪一溜烟地就跑下了山,直接蹽过河滩,在壕沟边才停下。

    左翼步兵的全军覆没和右翼的溃散,尤其是惨烈的场面,满山坡的残肢断臂和鲜血,不绝于耳的惨叫和呻吟声,使得中央位置上的鬼子们,心理防线一下子就集体崩溃了!

    抬着中队长,拖着重机枪和小炮,鬼子们全线撤退到出发地,丢下了几十具死尸和伤兵,隘口那的小队就不算了,来了个群葬!

    齐装满员的加强级中队,220人连伤残跟着跑回来的,还剩下一半左右,五个小队长阵亡了三个,中队长半条胳膊断了,基本残废了,这个中队也被打残丧失战斗力了。

    直到此时,不管是参与进攻的鬼子还是在山下观战的鬼子,都大为困惑!一是死了这么多人,山头上究竟有多少八路,谁也说不清。二是八路的这阵地是个什么结构,也是谁也说不清!

    这不麻烦吗,吃了这么大的亏,连对手的虚实和路数都没摸清,死的人都是白死了!鬼子的参谋和军官们在观测点里都吵起来了!他们吵他们的,杨棒子和八路军战士们,这会还整上人道主义了。

    找了:“也不知道军区首长们走到啥地界了?”

    杨棒子听老五子这么一叨咕,心里也咯噔了一下,都忘了这茬了,还真不知道聂司令他们走到哪了,按时辰算,这个点该差不多转出鬼子的包围圈了吧?

    这回他可没猜对,聂司令和七千党政军机关人员,这会的处境可比在神仙山下的雷堡还要凶险的多!

    昨天黄昏开始的突围行动,军区各机关团体组成了左中右三路纵队,秘密向西开进,聂司令定下的计划是悄悄接近到鬼子的包围圈边上,等夜里两点,外围一打响,趁乱从鬼子防线的缝隙中突出去。

    急行军赶了40多里地进入到了太行山的腹地,到达了阜平西部的山地。这里已经到了敌我对峙的前沿位置,两山夹着东西向的阜平到五台的公路,北侧高地还在咱们的掌控中。

    按计划是夜里两点以后,快速通过山下的公路,向南转移到驼梁山一带,就基本安全了,那里山高林密,又是咱得老根据地,群众基础也好,利于长期驻扎在那里。

    就在两点钟一到,四面八方都隐隐约约传来枪炮声的时候,派出去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五台方向有至少一个联队的鬼子乘坐汽车,正沿着公路向这边开过来,最多还有十多里地。

    同时阜平县城方向也开过来了大队的鬼子,也不少于两千人,整个突围纵队的侧后方,也发现了鬼子的快速山地部队的踪迹。

    鬼子的消息怎么这么快!部队才到这里还没有两小时呢,荒山野岭的,又是咱们地方武装控制的区域,这风声是怎么走漏到鬼子那去的?

    一下子来了三路鬼子,七八千人,从东、西、西北三个方向上压了过来。按原计划突围无疑是死路一条,退回去再找机会转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断不断必留后患!聂司令马上下令沿着山沟,大队继续向西行进,先找地隐蔽起来,再择机突围。

    本地来接应的地方干部说前面不远处就有条很隐秘的山沟子,外面看不出啥来,可沟子里林密的很,容纳个几千人没啥问题。沟子三面是陡峭耸立的山崖,一面是曲折回旋的山丘子,沟口还被茂密的山林和灌木遮挡。

    这地方有几户老百姓,地名也不知道是谁给起的,反正都叫它常家渠。

    所有参加突围行动的人员陆陆续续都进入了山谷,四周的山梁和坡地上都放了警戒部队,天空中层层黑云翻卷而来,山风呼啸着吹的树叶子哗啦哗啦地,突进最快的鬼子部队离常家渠已经不到两公里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