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尘封的档案 第四节 9月25日

作品:《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在合围狼牙山的这三股鬼子兵中,最危险,也是最凶残的敌人来自从易县县城出来的到达界安的那一股。因为那一股有最熟悉狼牙山地形、也熟悉一分区部队机关设置的汉奸赵玉昆在里面引路。后来六班在狼牙山上阻击的对手,主要就是这一路敌人。当时为鬼子担任向导的易县本地的特务汉奸,应该至少在三四百人。

    一个月前的8月23日,一分区的主力一团奉命离开狼牙山,保卫在阜平的晋察冀领导机关。而一团留在狼牙山的只有两个连。三连跟在杨成武身边,七连原来的驻地西北乡林泉村,以后,随着鬼子的跟进,七连不断向狼牙山脚下移动,跟在狼牙山上养病的团长邱蔚附近。

    五十年代葛振林的回忆比较接近现实:“开会以后的第二天就听见了鬼子的炮声——易县、满城、大王店的鬼子出动了。当天晚上部队就开始转移。也不多走,每天就十里、二十里,围着狼牙山转。最后转到狼牙山根底下,在原来国民党七路军孟可钦的旧兵营住了下来。”

    “在这里一住就是半个月,情况倒好像不怎么紧了。从山上边扯下了一条电话线,山:“我们已经摆脱了敌人。”他们后来又“休息了一个多钟头。”于是,问题就出现了:这一个多钟头的时间,他们明明可以彻底摆脱敌人,或者钻进某条山沟消失,或者找个山洞躲藏起来,找到自己的生路。在山区,这一个多钟头的时间是自己消失足够了,“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他们明明可以走脱,为什么不走?

    在葛振林五十年代回忆文章没提到的地方,八十年代却提到了,这就是团首长给他们下达的命令。邱蔚在24日傍晚,他们上山之后,要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把敌人拖在狼牙山。在明天中午十二点以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坨。”且不管当年有没有此事,但这一段文字非常重要。

    命令谁?是六班还是七连。命令六班,显然不现实,因为他们只有5个人,要5个人冒充八路军主力,显然差距太大。看来是要求的七连,不是六班。

    而在宋玉琳的回忆中,明确提出邱蔚根据扬司令的指示,在24日傍晚命令七连:“明天中午12点以前,不准将敌人放过狼牙山主峰——棋盘坨。”

    现在回到葛振林的回忆,四点钟打响战斗,鬼子开始进攻。到了六点多钟,指导员命令六班殿后,掩护一排、三排撤离阵地。

    在宋学义的回忆中,掩护全连撤退的任务交给了两个班:二班和六班。二班守北山脚,面对南管头那条山路;六班守东口,应该是面对界安的那条山路。宋学义再没有提这个二班的下落,打得如何?结局如何?还有那个曾经配给他们后来又不知去向的的机枪组,也没有提。

    在宋玉琳的文章中,早在25日凌晨四点,战斗一打响的时候,连长刘福山叫上二班和机枪班,上了前沿阵地。但打了没有多久,二班、机枪班大都牺牲,连长刘福山负了重伤。这就是指导员蔡展鹏迫不得已,把完成团长交给的阻击敌人的任务提前交给六班的主要原因。

    幸亏六班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挡住了敌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付出的代价是三个英雄的光荣牺牲。他们曾有机会逃生,却放弃了逃生的机会,称他们是五勇士,当之无愧。

    以后发生的故事众所周知,在休息了一个多钟头以后,上午九点多钟,六班再次被追上来的鬼子兵粘住。以后,鬼子兵在有狼牙山本地伪军的引导下,六班脱险的可能基本上没有了。除非奇迹发生。

    奇迹最后一次出现的时候,是在午后,他们真正圆满完成了阻挡敌人到中午十二点的任务。在攀上狼牙山顶峰棋盘坨的时候,遇见了王庙子村的中年民兵冉元同。此时如果跟着冉元同躲藏起来,也许还有求生的机会,但他们再次放弃了,不顾冉元同的一再提醒,攀上了绝路牛角壶。

    连长刘福山、指导员蔡展鹏,后来都活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前些年还在。

    六班的五个战士,班长马保玉,也叫马保林,葛振林叫他“老西”。其实他是蔚县人,是独立团到山西后招收的。葛振林是曲阳县人,一团在涞源县招收的,那时候已经叫独立师了。1938年7月,一团东征冀中,从高碑店南下后打下容城,招收了一批冀中新兵,胡德林、胡福才叔侄二人就是在那个时候进一团的。40年5月,一团在团长陈正湘带领下支援太行部队,打国民党顽军。从顽军朱怀冰部俘虏了一批河南人,补充到一团,宋学义是其中之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