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 谁开的八路军抗战的第一枪

作品:《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昨天有书友问俺,你的杨棒子又回到了当年平型关之战的旧址那组织战斗了,文中提到了平型关之战,这一仗是不是八路军对日作战的第一仗呢?

    俺告诉你们,在正式的官方文献中的确是把平型关的伏击战列为是对日作战的第一仗的,但其实在平型关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已经在腰站同日军打了一场遭遇战和阻击战了,要说是八路军这么多的部队里,谁是开的对日作战的第一枪,的确是杨成武所部!

    1937年9月22日,杨成武率独立团1700余人,在山西省原平县分乘国民党军(阎锡山晋军)五十多辆卡车,向东奔往大营镇。从原平经代县向东400里地,一路上成群结伙的都是国民党溃兵。公路两边的壕沟里,被逃跑的国民党军丢弃的机枪、山炮、子弹,随处可见。

    一个原独立团老兵回忆:“国民党政府不肯发给独立团一枪一弹,可是眼下路边、地头到处都有国民党溃军遗弃的枪支弹药,甚至有崭新的机枪和整箱整箱的子弹。看到这些东西,二排长就叫车稍稍停一下,让战士们下去赶紧扛回来,分发给大家。真是好东西啊!战士们的子弹袋和挎包里装得满满的,大家都说‘发财了’。”

    杨成武离开的时候,是当面从聂荣臻手里接受的任务,当他们赶到大营的时候,林彪率115师师部已经等候在那里。八路军的真抗日,同大批国民党军的不抗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年的大批爱国青年自觉选择加入到真正坚决抗日的八路军,而不是一路溃逃的国民党军,就是根据这眼前所能看见的最基本的事实。

    1937年9月以前,国民党军在华北有军队近八十万。基本上是晋绥军、西北军等地方部队,而第一线进攻的日军,不到六万。其中,进攻山西方向的坂垣第五师团。不过两万多人。但国民党军一路溃败,毫无抵抗还手之力。阎锡山只好把保卫他山西老窝的希望,放在刚到前线的八路军的身上。

    改编成八路军以后的独立团,在成立一分区以前,跟日本鬼子一接触就打了两仗。一个是腰站阻击战,另一个是冯家沟伏击战(最后一个义泉岭伏击战属于冯家沟伏击战一部分)。

    腰站在平型关以东,在河北省涞源县通往山西省灵丘县的公路正中间。日军已先于独立团占领了腰站。

    杨成武的回忆录中,22日晚,他从林彪处接受任务之后。带领独立团连夜行军一百来里路。23日凌晨。赶到上寨。

    这几个地名,搞清楚了它们各自的地理位置:大营镇,属繁峙县;上寨(现在是上寨镇)。属灵丘县;腰站,算是山西省与河北省的交界之处的河北省境内。属河北省涞源县。大营镇距上寨一百来里地,上寨又距腰站(附近的上下北泉村)三十来里地。

    腰站所在的高山,叫“驿马岭”,岭东为河北省,岭西为山西省,山,腰站一战对付的是涞源的鬼子,冯家沟一战则对付的是广灵的鬼子。在义泉岭埋伏的黄寿发三营,对付的是灵丘县城出来的鬼子运输队)。

    12日黎明前,一营各连冒着蒙蒙细雨,穿着单衣和草鞋,埋伏在冯家沟两侧的山坡和公路旁,忍受着寒冷,等候着敌人。上午9时,日军坂垣师团第二运输大队120余辆大车满载弹药给养,在60多名步、骑兵的掩护下,浩浩荡荡地朝冯家沟涌来,当运输队全部进入伏击圈时,杨成武一声令下,我机、步枪子弹如暴风雨般地从四面射向敌人。

    少数敌人端起刺刀迎战,战士们用手榴弹和机枪把迎上来的敌人全部打掉。部队迅速冲上公路,斩腰断尾,以密集的火力猛扫过去。毫无戒备的敌人慌了手脚,仓惶应战。只用30分钟,敌运输队即被我全部歼灭。冯家沟一战,共毙敌100余名,俘敌运输员70余名,打死骡马100余匹,缴获大车120余辆,骡马400余匹,步枪70余支,炮弹20余箱,子弹40余箱,罐头、饼干等食品2200余箱,以及大批军用物资等。

    当天,三营又打了义泉岭(杨成武称“义泉岭”,马辉称“南阁崖”,都是同一个地方)伏击战。这是一个打得非常漂亮也非常出色的小胜仗(敌人出来的五辆汽车,打下三辆,消灭鬼子三十余人),虽然属于冯家沟伏击战的一部分(同一条公路上,“广灵公路”,北边,靠近广灵县城是一营;南边,靠近灵丘县城是三营),虽然三营的战果不如一营,但三营长黄寿发的果敢利落给杨成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冯家沟和义泉岭两战,使杨成武发现了两个人才。冯家沟一战,发现三连长宋玉琳打仗善于动脑子,是个带兵的材料。然后是三营长黄寿发。杨成武在随后给晋察冀军区领导的报告中,对有着出色指挥才能的黄寿发赞不绝口。我猜,这就是一年以后优先提拔黄寿发为一分区参谋长的出发点吧?

    冯家沟、义泉岭之后,杨成武审问被捕的伪军俘虏,发现广灵县城、灵丘县城,都只有几十个鬼子,兵力空虚。杨成武当机立断,指挥独立团攻占了山西省最东边的广灵县城。接着是灵丘县城。这两个地方隶属山西省大同地区,抗战时期被称为“雁北地区”,是独立团的发家之地,也一直是一分区最初的几个管辖地之一。独立团三个营三面开花,接连打下易县、广灵、灵丘三座县城。一个团就可以打下几座县城,这在红军时期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