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谁都得交过路费! 第一节 步兵给坦克上课

作品:《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战局一下子就发生了逆转!原本肉眼就能看到的从山包是抗日战争中,我八路军和我党领导的抗日地方武装中最危险的一个特殊“兵种”!

    真实的鬼日作战的地雷战并没有和电影上一样那么辉煌的战果和神奇,用绝大部分是自制的地雷去和鬼子作战,战果往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比如最简单的那种埋下去就没法管的“踏发(压发)地雷”的命中率,就指定不如有专人控制的“拉发地雷”,压发地雷“命中率较差”的说法屡屡见于敌我双方的战场记录中。

    而且压发地雷缺点不止于此,没有看雷的(即使用没有控制的压发地雷),效果小,不及时,有时候甚至还会炸到老百姓和自己人。

    最常见的伏击战中的使用拉发地雷的办法呢,就是布置专门的战士“在距离地雷仅仅十几米远”的地方控制地雷,几乎在敌人眼皮底下拉响地雷,线长拉不动雷,十几米距离拉发地雷这才是地雷战中必须采用的战法。

    负责控制拉发地雷的八路军战士或民兵,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拉雷手”。他们监视日军的行进,只有当地雷可以造成最好的杀伤效果时,才猛地一拉地雷的雷绳,引爆埋伏于日军行军路线上的单雷或者是雷群,这样近距离拉响地雷的战法,类似拉响手榴弹伏击敌人,但是却比用手榴弹伏击效果更好。

    “拉雷手”可以等日伪军走到地雷的旁边再拉雷绳,投掷手榴弹却难有这样的准头。如果也埋伏在“仅仅十几米远”的距离投掷手榴弹,大幅度抬起身体、挥动手臂的动作,显然会提前暴露自己——“拉雷手”却可以在完全隐蔽的情况下,用极小的动作拉动地雷的雷绳。

    中雷的敌人,常常不一定全部炸死。末死的敌人疯狂地报复。他们搜索两边的山坡,如果发现了拉雷的民兵,一定穷追,拉雷的八路军战士和民兵牺牲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即使是“特别勇敢和矫健”,单单一跃而起后“飞快地奔跑”,在日军专门准备好反击“拉雷手”的骑兵或者是机枪和掷弹筒的追射之下,也显然是常常难以脱险。

    当然,“拉雷手”不是只依靠“勇敢和矫健”脱险的,还依靠适当的战术:

    事先布置好战斗组、狙击组,配合、掩护“拉雷手”撤退;在“拉雷手”往后跑的路上再预先埋好“压发地雷”,以阻击追赶而来的日军——这都是常用的办法。

    我军甚至采用“拉雷掩护拉雷”的战术,“埋在路上的头一个地雷拉响了以后,敌人搜山,民兵就跑。敌人看见民兵只有一个人,拼命地追赶。于是往往中了第二个拉雷。原来在民兵准备逃走的路上,预先埋了第二个拉雷,敌人追来时,管理第二个拉雷的民兵把导线拉了,二次爆炸往往就阻挡住了追来的敌人。

    这就是为啥侦察连的拉雷组要两个人一组的原因,每组的副拉雷手身上还挂着一颗地雷的,就是为了防止日军追来的。

    拉雷组的相对牺牲率要比其他部队高的多,去了六个回来三个,还几乎都带伤,这种活不给立功真说不过去!所以抗日战争时期,拉雷手们只要能活下来的,立功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