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矢石之难 第二节 金鼓连天

作品:《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可能是等待鬼子总指挥官的命令,攻占了玉龙河岔口一带的日军暂时停下了脚步,在离着河岸土崖大约三百米的坡坎上据守了下来,转而用机枪和小炮向河北岸转移的八路军进行拦阻式的射击。

    老冯一看北岸的同志们还没有撤到三道岭,河滩和山坡上还有不少人在奔跑,本来就从西边有炮弹不断地打过来,这下从南岸又射来机枪子弹和炮弹,整个南岸瞬间就被封锁住了。

    必须把鬼子的火力吸引过来!老冯让警卫班长守在断崖这,他带着自己的贴身警卫,趁鬼子不注意,下到河滩上,贴着岸边的野草悄悄地向岔口的坡坎摸去。警卫班长刚才一把没拉住,现在追出去恐怕被鬼子发现,只好守在原地。

    老冯他们两个匍匐了一段距离,伸头看看已经快到了坡坎下,鬼子的机枪手都看的清清楚楚了,老冯突然从堤岸下一跃而起,矮着身子急速地跑到了土坡下,还没等坡上的鬼子反应过来呢,两颗手榴弹相跟脚的就飞了上去!

    “轰轰!”两声,那挺刚才还喷吐着火舌,疯狂地向南岸扫射的重机枪一下子就哑了火!一名鬼子的副射手还被炸得翻下了坡坎子,正落到老冯跟前,被炸蒙了,看见老冯了,伸手还要来抓呢,被老冯的驳壳枪打的满脸开火!

    又甩上去一颗手榴弹,老冯转身做着蛇形机动往河堤这边跑,他的警卫员举着两把驳壳枪,眼珠子转来转去地盯着坡不出话来了,嘴唇动了动,抬起手指朝西指了指,又侧了下头眼角看看东边,大家就明白了,那意思是问东边沿河滩撤离的同志们走到哪了?

    有这十几分钟时间,那些男同志干脆背上或者是两人架一个的,帮着这些在遍布鹅卵石的河滩上走不快的女同志总算是脱离了鬼子的活力范围,已经在下游开始涉水渡河回到南岸去了,那边有已经退到三道岭的同志们在接应呢。

    警卫班长和这情况和老冯说了,老冯又挣扎着起来歪头看了看南岸的情况,河滩和山坡上已经看不到穿着黑蓝色八路军军装的身影了,南马庄里枪炮声喊杀声比刚才更加猛烈了,老冯估计是教导大队撤进村里和鬼子打上巷战了。

    实在坚持不住了,身上一丝力气也没有,脑袋晕沉沉的,老冯朝警卫班长眨了下眼,手指头指了指东边,又昏过去了!

    这意思那班长明白,撤吧!班长是个大个子,背起老冯,让战士们交替掩护着,也向下游渡河处快步跑去!

    玉龙河岔口这边暂时枪炮声停歇了下来,鬼子们占领了整个西河南河岸,控制了从水沟到小关城至河岔口这一公里多长的出口,被阻断在北岸的十一分区将近两千多人无法再转移到大茂山西台去了。

    南马庄里,高副政委还不知道老冯身负重伤的情况,他带着教导大队的二分队汇同撤下来的游击大队的残部,正在村里利用院落和房屋和鬼子近战呢,仗打得十分艰苦!高副政委没参加过几次像样的战斗,这伙鬼子真挺凶悍的!

    要不是昨天夜里接到杨棒子的命令,老冯在几个放岗哨的位置上除了原有的一明一暗哨外,又多放了两个暗哨,恐怕今天鬼子都冲进村来都还不知道呢!

    据撤下来的游击大队的同志讲,第一处被袭击的是河岸边的明哨,三名鬼子是利用水草和河中的乱石,潜水摸上来的,并且鬼子太狡猾了,对明哨动手前,还发现了岸边灌木丛里的暗哨,对这一明一暗是同时动手的!

    用的全是刀子,两名哨兵枪都没来得及拉栓呢,脖子就被抹了,得亏另两名暗哨是在第一组哨兵的后面,一个在柿子树上,一个在场院的草垛子里,他们一开枪,鬼子的偷袭才变成了强攻的!两名暗哨撤回来了一个,要不都不知道鬼子是从哪上来的。

    可谁都没有想到,鬼子不是一路来的,从西边河岸拐弯处是一路,向北两百米处的山崖那又是一路,后来才知道还有一路是在水沟方向的,兵分三路,一上手就是包抄南马庄的三面,西河这天然屏障,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作用了。

    游击大队的这一百多人是专门留下保护军分区和行署的,在庄子西边的河滩地和打麦场和鬼子交手一共才不到二十分钟,防线就被突破了,人员死伤大半,也算都是游击队的老兵了,可也没和这样的鬼子交过手,动作太快了,这边才打了一排枪,那边鬼子就跃进了十多米,那机枪和小炮、掷弹筒打的还奇准,稍微一露头子弹就扫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