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三节 最痛快的一战

作品:《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樊大胆带着特训营驻守上下河沿的苍龙岭,一夜无事,山下谷地里的加藤联队密密麻麻地扎了不少的帐篷,就知道睡觉,时不时地开上一炮,算是弄个动静外,基本就和野营一样!

    快天亮时哨兵报告,樊大胆才发现岭下靠近山坡的地方,突然密密麻麻布满了日军和伪军。派人侦察回来报告,山下有日军一个新的大队和皇协军两个大队(营),准备向我军进攻。绝不是加藤联队,因为这股日军的驻扎地和加藤联队的营地都没在一起,昨天夜里还没有的!

    樊大胆急忙派人向军分区报告,并一面派人下山去红石楞子通知地方同志,一面下令各连(全营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一个小炮排。)构筑工事准备战斗,樊大胆把警卫连留下了一个排,补充进了各连。

    天亮后日伪军很快发动了一次试探性进攻,撂下了10几具尸首退下去了。这时去给杨司令报告的人也回来了,带回了杨司令的命令,杨棒子给樊大胆的命令有三条:1.不准撤退,就地抵抗,2.着军分区教导大队等部穿插到铁营盘一带,汇同特训营南北夹击该敌,力争拖住敌人二十四小时,3.已联系军区请求支援。

    樊大胆马上命令一连刘连长率该连坚守苍龙岭制高点,并拨给重机枪两挺,炮排位于一连阵地侧后,随时提供火力支援,其他各连进入工事准备战斗。一连的位置正好卡住山下的公路,阵地位置对于鬼子来说是想过去的第一道关卡,也是首当其冲直接和鬼子血战的位置。

    特训营刚布置好,敌人随即就大规模进攻了,尤其对一连阵地的炮击尤甚。敌人呈几路进攻队形。互相掩护着朝苍龙岭扑来,顿时枪炮声如天边响起了雷声爆竹声,这次可和那窝囊的加藤联队不一样了!

    这支日军部队是从野战部队里抽调出来的,长期和晋西北的八路作战的。就连随行来的伪军也属于是战斗力比较强的当汉奸当的比较铁杆的那种!特训营一小时内就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敌人在咱们的阵地前撂下了不少尸首,而一连也伤亡了四十多名战士。时间快到中午。岭上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的,那枪身都是冻得手一沾上去就一层皮没了!

    尤其苍龙岭是个荒山野岭,缺少水源,特训营把所有人员都补充进了各连队。樊大胆身边就几个人保护着电台和话务员,营部里的所有人包括炊事员都下到部队里去了,打了一上午了,大家全都饥渴难忍。

    樊大胆就把营部唯一留下的通信员找来,让他回红石楞子去,看看地方上能给部队弄些吃的喝的不?最好是又能当饭又能解渴的!

    正说着,敌人大规模的进攻开始了。这次鬼子一次性就摆出全部的兵力,共有12路,一队接一队往上攻,先是炮轰。再是机枪掩护,按部就班像演习一样,朝苍龙岭扑来,摆出不拿下这里誓不罢休的架势。

    打下去一拨又上来一拨,每次进攻间歇都不到五分钟!而且这两千多鬼子和伪军是一下子全面铺开的,特训营三个连的阵地是几乎同时被攻击的!一连的重机枪被鬼子的炮火炸坏了,没有了机枪火力,鬼子冲的更猛了,前沿阵地几次易手后被鬼子占领了!

    其余各连也在前沿阵地丢失后退到山上的二线阵地,鬼子的进攻势头一点没变弱,反而用更密集的队形向山,这恐怕是这两年打的最痛快的一仗了!

    打退了鬼子,红石楞子那边送来的吃的也运到了!十几大麻袋的东西,看样子还挺沉的,一个人背着腰都压弯了!打开一看,好嘛!全是白灵灵水灵灵的大白萝卜!这都是山里老乡们过冬储存的蔬菜,那年月冬天没有细菜,就是白菜罗卜土豆的,这还不是一般人能吃上的呢!

    萝卜这东西好,又能顶饥火又能解渴!这么些人不够分啊,用刺刀切了,一人吃几片就行了,正吃着呢,远远地小鬼子举着白旗的过来了几个人,一看,是两个伪军一个便衣汉奸外加一个鬼子军官。

    一搭话,说不是来打仗谈判的,是想让八路高抬贵手,让鬼子把战死没来得及带走的尸体收容走的,其实啊咱们的部队已经在打扫战场了,日军留下的尸体有二百多具,都在原来加藤联队的营地那摆着呢,本来想找块地方挖个坑埋了的,既然鬼子想要,就让他们拉走吧。

    这种事当时没少发生,日军是很少丢弃自己人尸首的,前面说过,部队要撤退时,一般是焚烧尸体或者是带走尸体的一部分,所以常见鬼子的部队撤退时不少人脖子上挂着骨灰盒子或者是坛子。

    这一点不佩服不行,到现在日本人还在寻找二战时被遗弃在各个战场的日军士兵尸骨,比如在日军野炮56联队战记《炮烟》一书的附录中,有一份日本战后在缅甸收敛阵亡人员遗骨的资料,是自1975年首次向缅甸派出“收骨团”赴缅,直至1980年派出“慰灵团”来我国云南活动的大事记。

    每次收骨回国后,日本国内的各部队战友会即组织慰灵祭,资料中还附有侵占滇西的日军第56师团(龙兵团)及其所辖野炮56联队的历次祭奠活动的详细记录。

    这一切的发端,是日本于1973年发起成立“全缅甸战友团体联络协议会”,推动日本政府厚生省于1974年制定出“海外战殁者遗骨收集计划”,并为即将派出的“全缅战联协”团员募集活动资金,在当年4月和10月两次共募得8500万日元。据日方统计,日军在缅甸战场的阵亡人员约为13.7万,因此留下大量未能及时处理的弃尸。

    1975年,第一次“收骨团”踏上了赴缅旅程,成员由141人组成。其中,厚生省职员10名,老兵90名,阵亡者遗族25名,还有志愿者组成的“日本青年遗骨收集团”成员15名。此次,共收集遗骨10717柱。

    1976年,第二次“收骨团”赴缅,此次由163人组成。其中厚生省职员12人,老兵100名,阵亡者遗族40名,“日本青年遗骨收集团”成员10名。此次共收集遗骨12589柱。以上两次共搜集遗骨23306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