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飘然记之支离破碎

作品:《香草女孩

    我的无知般的执着让我离梦想很接近,但我还是没能实现。感谢她的约定,从那以后我更努力学习,但是她似乎不曾这么努力,难道她做这件事是为了我,她把这个理想丢给我一个人去实现了。

    或许现实和书上理想化生活的差别让人对产生质疑,对于现实陌生得想要另辟蹊径,寻找最纯净的氧气残喘呼吸。

    她很早就失去了上其乐融融的家,她认定的避风港原来是漏风的墙角,那一块快的砖早就被人拆开漏出本质的丑陋,将她的心灵划出一道道裂缝,渗出了最后的阳光。在达到极限之后,忍耐就是一种麻木。

    她早已习惯不自觉地乐观,不然受伤的心灵怎么忍住疼痛呢。

    对于一般的折磨,早就是心里的老茧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的了。

    妈妈的教诲淡出脑海的时候,就是一块快记忆还没有拼凑完整就支离破碎的时候。

    她还没有让妈妈签过多少个满分,她正沉浸在学习的喜悦的时候,有人撕碎了她按部就班的梦想,那张考卷成为满天的纸屑,原来用树梢在天空临摹的彩虹只是想象,那一瞬的时光不能支撑长大的理想。

    她应该得到满分的考卷不是那几张老师分发的白纸,而是一个个难解的人生哲理和即将经历的坎坷。

    为什么在还没有足够承受能力的时候就要接受一个个艰巨任务,她不得不承担这些额外的负担,但是这不应该属于她。

    她逆来顺受,所以接受了改变。

    为了适应这样的心理压力,她要有更加厚实的心灵壁垒,她沉溺在自己的梦想,和别人不一样的梦想,别人所不知道并不赞成的理论在她的心里开始生长。

    这道心灵防线是她隔绝舆论和加深麻木感的有效措施。在这个茧里,她不相信这是自缚的结局而是一条通往光明和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的捷径。

    你知道那是哪里吗?理想化中的美好,悬在空中的风筝一样,她自己在操纵着一根飘然又似有似无的隐身线。

    她受到大家排挤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她超长的成熟,那是她自愿的么?

    不是的,那是生活的杰作。

    和她的名字一样飘然,她总是让自己悬在半空,可以不用落入自小不信任的大众,又可以拥有到达不可能的彼岸的希望。

    她要一种希望成为动力让自己活下去,却又不要时间很快的冲击这个泡沫。

    她不要知道结果是不是对的,而要多欣赏一会自己的思想,哪怕就是一瞬的时间。

    当昨天走开的时候就没有给她的明天留下眷恋了,她没有动力了,只能自己寻找一个新的动力。

    或许可以在阳台上脱掉鞋子,感受阳光全身的侵袭,可是它为什么住不进心里呢?

    她好想触摸温暖的阳光,于是她踮起了脚尖,但是还是那么有距离。

    没关系,她会拿起笔在纸上画上太阳一个人欣赏好久。

    她最喜欢的就是到清风荡然的山里,蹲在富有亲和力的湖泊小溪旁边用手触碰那个太阳的影子,虽然那只是水一碰就碎,她还是喜欢这种感觉,像是闻到了太阳的气味。

    在这寂寞的时候回想以往就不是折磨了,也不那么痛了。

    她受排挤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总是很爱美,追求完美,她早早地就化上了不符合年龄的妆。

    她妈妈还在她身边的时候,总是不让她穿漂亮的衣服,她只能抚摸床边的梳妆台,那个她妈妈照镜子的梳妆台,上面摆满的化妆品的香味是让她徜徉的美丽海洋的波浪,轻轻扣着她心灵上的窗户。

    她想探出头看看海面上的美景却只能欣赏那透明玻璃上妈妈的化妆的脸。她渴望诠释自己心中的完美,只是茫然知道这只能用外貌和众人的眼光来得到认证。

    她的妈妈和爸爸经常吵架,迸发出一种不美的预兆,那张美丽的脸也不会是完美的代言。

    虽然她的妈妈没有告诉她另一种美的存在,但是她隐约知道妈妈督促她追寻一种心灵和智慧的完美,对于外表的美避而远之。

    所以她从不曾触碰那些可以美化容颜的神奇,她只知道在灯下努力补习自己不明白的难题,即使大家都在看电视或者睡觉,她也可以不听老师的八点睡觉的教诲,但是她不可以让妈妈失望。

    每次去她家,她拿着一张张画着完美符号的试卷递交给妈妈时,她最爱的是妈妈脸上的微笑,像一道阳光温暖着她的心情。

    妈妈不曾说那些看似美丽的化妆品会使得美丽的外表反而不完美,只是教育飘然拒绝诱惑。

    那为什么妈妈自己又要触碰那些不良物品呢?

    是不是自己还没有长大,于是她期待着长大的那天,变成白天鹅的那天。

    妈妈说先拥有白天鹅的心灵才可以有白天鹅的外表。

    在那天晚上,她被淹没在一阵阵喧闹之中,夜晚的安宁从来没有眷顾她的梦乡。

    她不想耽搁一刻,所以她没有顾上外衣就飞奔到了我家,在别人家她才可以感到一丝丝温馨。

    那天晚上我睡着了,那时老师说过八点要睡觉,我总是很奉行规定,甚至我八点还没睡着我就会很紧张地坐起来问妈妈怎么办。

    她却十点了还没睡着,还得躲到我家,她从小就过着和我们不一样不规律的生活。

    她说那天她看到我的睡相可好玩了,她没有叫醒我,而且我那时候睡眠质量很好,妈妈打我我都醒不过来,按爸爸的话说我被人杀了也没反应,我就一直这么迟钝,没有看到过她的难过,我醒来的时候都只能看到她的笑。

    由于她出门的时候只穿着内衣,之后只能借走了我的衣服。

    她总是那么乐观。之后一天还邀请我们去她家玩,她家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在她的脑海里常常浮现争吵和碗盘被打碎的声音,但这些对于她早就像浮云一样飘到了隐秘的角落。

    现在她要为她的理想多腾出空间。她选择乐观地面对我们,浮现的笑容总是不让人体验到虚假的影子。

    她笑着说给我们看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对于别人来说是打击,但对于她是一种解脱,她可以自由地徜徉在安宁的海洋了。

    她不是喜欢没有拘束的自由,而是喜欢安宁的以后。

    她会从一个让自己受到最少伤害的角度思考问题,她总给自己减压给自己一片天空,她不会为难自己不会自虐,或许这是一种淡然。

    从小就习惯减压和淡然的她,自然也有超出一般人的心理素质,她的生活是一个这个年纪的人所不能承受的,现实催熟了她的心灵,催促她坚强。

    无助逼迫她向前走,如果要继续呼吸这里的空气就必须得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和自己眼里的世界达到平衡。

    她看到的世界不是可以抱着布娃娃安详睡觉的温床,而是一座布满荆棘的城堡,她被带刺的蔷薇树包围着,看似美丽的世界却死气沉沉。

    她不会逃避,她很勇敢地向现实挑战。

    于是她将心灵带上重重防护膜,过滤自己吸入的空气,因为这不一定是纯净的空气了。

    她对于每一个不了解的人都会有心理防线。

    她不会真诚地透露自己全部的底细,她有点报喜不报忧,害怕世界因为她的悲凉而对她避而远之。

    她总是保持爽朗的笑容,因为她不想把自己的糟糕心情带给别人,她学会自我陶醉,哪怕一点点喜悦她也要沉溺其中,别人说她自以为了不起,其实那是她在自我肯定获得慰藉。

    在考试获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她会自信地和人说她的分数,别人说她在炫耀,其实不是的,那是她脆弱的表现,她只有不断告诉自己我可以她才能有勇气活下去。

    哪怕是野炊时很普通的一些饭菜,她可以说成御膳,我听了她说的食物后很羡慕,但看到了以后我才知道乐观可以美化,从此我也用意念把不好吃的东西想成美食,用心理作用摆平不公的事情、糟透的事情。

    真个真的可以实现,我不爱吃红枣,但是学了课文《落地的红枣不能吃后》,每当我吃红枣的时候想到抗战年代没有红枣吃就会觉得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