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章 春雨迷蒙

作品:《随身种田

    如今已经是到了雨水的节气,哪怕是偶尔阳光灿烂,梁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往下飘着淅淅沥沥的雨丝,让整个梁村和小青山、小镜湖都笼罩在一片烟雨朦胧之中。

    春雨的增加也是预示着春天的脚步愈发近了,温柔的春之气息仿佛就在人们的身边,触手可及。不过因为春雨的缘故,早上和晚上倒是春寒料峭,似乎是变得更加冷了。

    刘家饲养的鸭子却是能清晰地感觉到春天的到来,它们欢呼着冲出了窝棚,跳进了还略带凉意的溪水里面。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动物对于季节变化的敏感可不是人类所能比拟的。这些在小溪里面尽情撒欢的家伙们在向人们宣告,那个冰冷的冬天已经是远走而去了,接下来就是春意盎然的季节了。

    ‘嘎嘎’作响的鸭子叫和山溪岸边的泥洞里虎斑蛙发出的声音相映成趣,倒也是让刘家大院变得热闹了许多。

    这个时候,刘家大院边上的山塘已经是积攒了不少的雨水和山溪流水,刘睿一看季节适合了,就开始往小池子里释放虎斑蛙。

    经过在神农空间半年时间的生活,小虎斑蛙早已经是完成了变态反应,四肢健全,发育良好。刘睿坚信,只要拥有空间泉水和神农空间,自己的虎斑蛙饲养基地就能够发展起来。

    对于刘睿来说,研究酿酒的配方,制作出佳酿并且建设酒厂,经营品牌是人生的一个主要方向。但是,饲养虎斑蛙、种植小番茄、培育珙桐种苗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调剂。

    似乎因为神农空间的缘故,刘睿并不是一个对金钱有着极度狂热的人,很多事情他更多的是为了享受其中的过程以及快乐。

    建设大酒厂是为了能够恢复刘家的荣光,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刘家佳酿的滋味;但是闲暇的时候,刘睿还是希望能够把刘家大院经营得一如自己梦想之中那样完美,因此各种小打小闹的种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睿,山塘那边怎么一夜之间多出了大量虎斑蛙的叫声?”第二天起床,刘家宏有些奇怪地问道。

    作为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民,刘家宏自然是清楚虎斑蛙的叫声。这几年来,随着人们大肆地捕抓,虎斑蛙在梁村几乎已经是绝迹了。

    在刘家宏的印象之中,能听到如此密集的虎斑蛙叫声,早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再一次听到,而且就近在咫尺,如何不让刘家宏感到惊讶呢。

    “呵呵,昨天晚上我放了一批小虎斑蛙进去!”刘睿神秘一笑。

    “真的?!”刘家宏是将信将疑,跑到池子边一看,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他心中的疑惑就更加多了。

    这年头虎斑蛙在梁村附近几乎已经绝迹了,刘睿是在哪里找到这么多半大的虎斑蛙?

    “我在小青山里面发现一处水涧,四面环山,刚好有一大窝虎斑蛙在里面!”面对父亲疑惑的眼光,刘睿给出了这样一个理由。

    当然了,这样一个水涧是存在的,只不过原来里面并没有虎斑蛙的存在,现在倒是有刘睿扔进去的几条做样子。

    没有办法,刘睿也不知道如何向家人解释小虎斑蛙的来历,也只能是出此下策了。所幸刘家宏并没有深究虎斑蛙的来历,倒是开口询问起虎斑蛙的饲养来了。

    “这个虎斑蛙咱们没有养过,放在这样的池子里行不行?”刘家宏倒是吃过不少的虎斑蛙,至于怎么养,倒是一窍不通。

    “这个没有问题,我已经看过养殖技术资料了!”刘睿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说道:“我们再在池子的上空安装一个诱虫灯,就可以解决不少的饲料问题!”

    刘睿花了不少的功夫,总算是让刘家宏接受了饲养虎斑蛙的现实,在神农空间之中已经有点泛滥的虎斑蛙总算是找到了一些出路。

    没有办法,在神农空间之中,虎斑蛙几乎处于是食物链的这雨丝之中还略带凉气,但是在凉气过后,刘睿却是能感受得到一种温暖,这是一种象征着生命力的温暖。也只有这种温暖,才能让那些冻僵的土壤松软,让那些封藏的草木萌芽,也才能让天下万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一声声鹤鸣鸟叫就从烟雾之中传出来,更是给大山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还有独特的生命力。这些鸟儿也都明白,春雨来了,春天也就近了。

    候鸟们在这温暖的南方修养了一个冬天,已经是养足了体力、已经做好了飞越千山万水,回到遥远北方的一切准备。为此,它们对于这个让他们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也是格外地恋恋不舍,整天的鸣叫似乎是在对人们表达它们内心深处的依恋。

    在这样的烟雨朦胧之中,候鸟们还是在努力地练习飞翔,透过烟雾,刘睿就能看见湖面上有着影影绰绰的巨大声音在飘荡。

    在小镜湖、梁村上空飞翔的候鸟是越来越多了,好吃好喝地过了一个冬天,很多候鸟基本上没有怎么进行大运动量的飞翔,如今远行在即,它们不得不练习一番。

    从早到晚,梁村的上空到处都是候鸟们飞舞的身影,它们清越的叫声更是响彻整个天地。原本候鸟们在树梢、在水面上活动的时候,候鸟们虽然看起来优雅恬静,很是吸引人们的目光,但是如今展翅高飞的候鸟们却是给人们更多的震撼,还有惊奇。

    原本看起来瘦小的候鸟们,展翅的时候,却是如此的巨大。一只候鸟便罢了,千百只候鸟聚在一起,宽大的翅膀几乎是要把整个天空都给遮掩住。

    就这样,在候鸟们一声声地叫唤之下,北飞的曰子也就一曰曰地临近了。

    就在小镜湖边上的候鸟们积极恢复飞行本能、村民们热火朝天准备春耕的时候,一个消息开始在梁村乃至梁村开始流传。

    小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后,接下来的旅游开发也就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利用小青山周边的旅游资源,把附近的村寨划归到同一行政区域之下进行管理,统一规划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在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小道消息之中,小青山附近的村寨将会从青云镇读力出来,变成小青山风景区的一部分。

    一些村民并不清楚自己的村子被列入风景区之后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大部分的村民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都是相当亢奋。

    或许农民们没有太多的见识,但是他们各自的心里都拥有一本经济帐,自然是明白被划归风景区之后可以获得的一些好处。只要将来景区一开放,前来景区旅游的游客肯定会在景区里消费,吃喝拉撒睡,总是要花钱的。

    当然了,村民们还不像刘睿那样对景区未来的发展拥有强烈的信心,舍得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家里的环境进行改造,迎接游客的到来。他们顶多就是心怀憧憬,期待未来的曰子更加美好罢了。

    这就是一般村民和刘睿这样的年轻人有所差异的地方,在眼光上还略显不足。当然了,若是将来风景区开放之后,村民们自然也会紧跟形势的。

    对于这样的传言,知道其中一些内情的青云镇领导们自然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小青山自然保护区开放在即,肯定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消费,极大地促进青云地区的经济。现在这个年头,经济挂帅,要想出政绩,还得在gdp上做文章。

    一直以来,青云镇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一直是不愠不火,基本上没有工业,也属于农业欠发达地区。

    在整个青山县的十三个乡镇之中,青云镇一直被所有的政斧官员视为畏途,极少有人愿意来到青云镇任职。

    现如今,青云镇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盼来了小青山开发的启动。

    但是,还不等青云镇的领导们高兴两天,就得到了上级部门准备把小青山和小镜湖区域内的村寨划归到景区管理处的名下。如此以来,小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就不一定都落在青云镇上,大头都会被管理处的村寨获得。

    不过,面对上级部门的决定,青云镇上的领导就是心里有再多的不满意也只能强忍着了。现在,青云镇上的领导更多的是认清现实,然后配合上级的有关部门,做好划分风景区区域的工作。

    十五过后,政斧部门正式全面上班,划分区域的工作也是随之展开。

    首先,镇上开始往各个村子派发工作组,给村民们宣传这一次分区的重要姓以及一些相关的原则、相应的细节。

    在农村,群众工作历来是基层政斧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项政策的实施以及变动,都要和群众们进行详细的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村子里上了年纪的村民大多都是文盲半文盲,甚至很多人还残留着相当严重的封建思想,要想说动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特别是这一次村寨的划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区域划线,而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

    为了保护小青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水土等等,处于小青山深处的一些零散的山民就得搬迁到山外,重新安家落户。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情节是古往今来都无法磨灭的,那就是故土难离。

    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乡下的农民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太可能离开家乡,搬迁到别的地方。

    这几年,三峡工程是整个中国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关于三峡移民的报道几乎每天都会在新闻联播之中播出,可见政斧和新闻媒体的重视程度。就三峡工程那种大工程,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即便是移民之后,移民们的生产生活也要比以前好上很多,但是移民工作却依旧艰难。

    青云镇的领导干部以及青山县的工作组,对于整个小青山区域的移民工程也是倍感压力。

    从小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成功以来,青山县政斧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对小青山区域之内的村寨进行详细的调研,为的就是能在移民工程启动之后做到事半功倍。

    除了最棘手的移民工程之外,让村民们复耕还林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工作。

    这个世界,一旦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往往事情都是不太好处理。

    对于农民们来说,土地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若是有人让他们放弃土地,那将会是一件最让他们不乐意的事情。

    哪怕是政斧给出了补偿,答应给更好的条件,村民们也是不舍得。舍不得已经倾注了自己祖祖辈辈心血的田地。

    很多人总是会把村民的这种反应视为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但是也只有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才清楚农民们的心态。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觉得,落实政策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不知道在这其中,有多少人要做出牺牲,又有多少人会伤心难过!

    不过,即便梁村以及周边村寨的村民们是如何的不舍得、不理解,移民工程和退耕还林等等工作的宣传工作已经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形形色色的心思之中,梁村以及周边的村子开始朝着一个看起来很美好的方向前进。

    但是,谁也无法保证,事情都会像公告上说的那么美好吗?村民们心里没有底,不少的领导干部也是一片迷惘!

    未来,总是未知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