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点石成金

作品:《我的岳父是崇祯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备用网址www.81new.cc www.81new.vip  绿色无弹窗]

    “哎哟,客官您有所不知。”

    在江南这不叫贪腐,这叫同乡会,官员,士子,商人但凡是同乡,同府,甚至同省的,这都是裙带。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贪腐?

    这叫风雅,其实都是人情世故。

    俗话说的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乡士子官员在外地遇到了,凑在一起吃顿饭不过分吧?

    除了同乡之外,还有同年,同侪,同袍……

    党争是怎么来的?

    这就是党争的起源,大大小小的同乡会,同年会,各种裙带关系互相攀附,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各地士人同气连枝,抱成一团就成了一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嗯。”

    周世显点点头,往周围看了看,一座座酒楼门前摆放的牌子,还真是这样,什么旅次扬州山西会。

    这都是山西籍的读书人。

    好嘛!

    这些山西商人在家里抠门,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可到了江南,出手一个比一个阔绰。

    包下了这么大一座酒楼,山珍海味一个劲的上菜。

    吃好了,喝好了,还帮着叫姑娘陪夜,吃不完,走的时候也可以打包,甚至还能领到几封银子。

    当然了想进去得有功名,门槛还不低,最差也得是个举人,这可真是花钱如流水一般。

    这叫做长期投资,指不定哪个同乡举子日后高中了进士,当了大官,这体,在木板上写写画画。

    头版,头条,二版……几个豆腐块画了出来。

    “来人。”

    周世显又一声低喝,亲兵从外头走了进来,递过来一个上了锁的密匣,又退了出去。

    打开密匣,撕开火漆,里头摆放着一张张字条,字条上写着一些奇怪的数字,几女都是一头雾水。

    周世显却如获至宝,一边翻看着这些字条,一边撰文,这是大明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

    这份报纸的排版十分简陋,可刊登的内容很有趣。

    不但是有趣,还很奇妙,这文章没讲道理,没刊登道德文章,而是一个醒目的大标题。

    “近日京畿金价暴涨,是为何故?”

    这事儿,周世显可再清楚不过了,京城那边正在炒房,炒商铺,大量的银子被土财主从地窖里挖了出来。

    商铺,宅子被炒成了天价,连带着京城物价飞涨,不知不觉的黄金价格也被炒了起来,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这是通货膨胀了呀!

    随着白银在京畿,北方的大量流通,在交易里的比重越来越大,渐渐失去了收藏品的属性,取代铜钱成了大明的基本货币。

    于是乎,白银贬值,随之而来的是黄金价格节节攀升。

    “去岁京畿,一两黄金折银八两,正月间,折银已达九两三厘……”

    房中静谧无声,只有炭笔落在木板上发出的沙沙响声,几位江南才女一个个都看呆了。

    “这?”

    可周大人,为什么要将这金价的大幅度变动,写在这报纸上,还要刊登出去呢,这几位都是才女,从小饱读诗书。

    开始只是惊奇,可渐渐的觉得不对劲了。

    这是要出大事了!

    柳如是一向自负,却也不由得大吃一惊,倒吸了一口凉气,京畿的金价飞涨,可江南的金价还算稳定。

    这消息若是传开了,可就要出大事了!

    若是有人从报纸上看到消息,从江南收购黄金运到京城,这一转手卖个差价,这岂不是一夜暴富?

    “哎,对咯。”

    周世显捏了捏她挺直的小鼻子,夸了一句:“聪明!”

    柳如是呆呆的看着,竟然忘了还口,瞧着他又从密匣里拿起一张字条,开始撰写第二则消息。

    一笔端正的馆阁体。

    “洛阳米价,一旬,暴涨三成。”

    这些都是大明皇家商号,各地的办事处收集的商品价格表,用飞鸽传书及时送到洛阳总部。

    柳园中再次安静下来。

    不说柳如是,王微,陈圆圆想通了,吃惊的捂住了红润小嘴,就连李香君,董小宛两个新来的也大吃一惊。

    倘若有人立刻,马上从江南收购粮食,运往洛阳贩卖出去,这一来一回岂不是又大赚一笔?

    “呼。”

    柳如是呼出了一口仙气,几位才女很快意识到这份叫做报纸的东西,上面刊登的消息代表着什么。

    李香君轻叫道:“这岂不是……点石成金?”

    这还这是点石成金的神仙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