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智士款款析 一

作品:《黄巾张狂

    面对这种尴尬局面,首先起兵的曹操挺身而出,为袁氏的两位嫡子,打起了圆场。

    曹操提议,后将军袁术勤于王事,愿意为讨董出力,那是大大的好事,应当成为会盟的副盟主,在南方地区自领一军,并完全可以根据南线的战况,自行便宜行事。

    但是,作为这种地位的交换条件,袁术必须承认袁绍此次会盟中的盟主地位。

    曹操与袁绍交好,可与袁术的关系也不是太差。以曹操的好色程度,与袁术之间的共同语言,那是相当不少。可以说,曹操在政治上追随袁绍,在生活中引袁术为伙伴,是在两人之间左右逢源的和事老。

    而且,曹操的老爹曹嵩也担任过太尉一职,从身份地位上来说,比起袁绍、袁术也就差了一点而已。他开口说了话,别人看在曹氏一族,从曹腾时代在朝廷中积累起来的威望上,也要给些面子。

    袁术虽然自视甚高,却极会看风色。袁绍的崛起,已是不可阻挡。再闹下去,其余诸侯可就未必会这么给面子了。见自己的基本目的得到同意,他自然不便在袁绍的主场多做挑衅。于是,袁术爽快的同意了曹操提出的“袁绍为盟主”的条件。

    见到袁氏的两位嫡子,就地位的高低达成协议,各路诸侯也算是暗地里松了一口气。袁术虽然纨绔,毕竟整合了袁氏在老家的那一批实力。哪怕他的战斗力再差,只要矗在汝南南阳一带,总也能分散董卓的不少兵力?

    解决了袁氏内部的纷争,曹操算是露了一回脸。接下来,为了体现袁绍盟主地位的高贵,也为了给好友袁绍撑场面。目前身上并无一官半职的曹操,还大胆的提出,出于壮大我方声势的需要,袁绍完全可以对外自号为“车骑将军”。如此一来,不但联军在面对董卓的“相国”之位时,没有低人一头的感觉。也方便为己方获得,出兵讨伐董卓的足够立场。

    “车骑将军”在汉朝诸将军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秩万石,金印紫绶,地位与三公相当,往往可以加上“大司马”的称号。

    这个官位,执掌了大汉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征伐背叛等重要军事行动,在朝中没有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时候。便是朝廷军中第一人。

    袁绍在自称“车骑将军”以后,便“天然”的获得了进攻司隶“叛军”的资格。于是,从法理上来说,董卓这个同样为自称的“相国”,也不能对袁绍的“车骑将军”形成心理优势。这对于关东诸侯集体的讨董大业,是很有帮助的。

    如此贵重的朝廷高位,却被曹操这个逃亡在外的白身,煞有介事的随意授予他人。此等在朝廷制度中堪称荒谬绝伦的做法。居然还惹得与会的诸侯纷纷低头深思。从这一点来看,也不知道大汉叛逆这起来,向马氏求婚,还是他李儒在背后为皇甫嵩提出的人选。如果能娶到皇甫规之妻马氏,对董卓拉拢司隶豪族很有帮助,也能够略微削弱皇甫氏的声望,还能让皇甫氏无话可说。

    就算马氏坚决不同意,哪怕是严词拒绝,对岳父董卓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并不怎么丢人。董卓若是乘机封赏马氏一个头衔,还能够在朝野间留下一段佳话。这对塑造凉州一系官吏的形象,可是极有帮助的。

    但是,董卓一时间的愤怒,却让整个关于此事的谋划,都变得不可收拾。

    这件事情,怎么说都是董卓不对。汉时提倡“节烈孝廉”,皇甫规之妻义不再嫁,足以被人们评价一个“烈女”的头衔。而逼杀烈女之人,当然不会在天下间,得到什么好名声。

    就连董卓手下的凉州军士卒们,在私下里谈到这件事情,也多半对首领的冲动表示遗憾。据说校尉李傕在一次喝醉了酒以后,对好友郭汜、樊稠说道,自己若是有心仪的女子,绝对不会动她一根手指头。她若不愿意嫁给自己,自己也当尊重她的意愿,善待与她。1

    亲信如李傕尚且如此看法,其他无关闲人的观点,由此不问可知。当初曹操之所以被董卓一怒之下,好一番缉捕,以至于无奈之下,不得不谋划起兵讨董,又何尝不是受到了此事的影响呢?

    皇甫家世代为将,特别是在近几十年以来,出了皇甫规与皇甫嵩这两位第一流的帅才。这等表现,堪称大汉当前第一将门。由此,皇甫氏一族在汉军将士中的威信,不是一般的高。就连董卓的嫡系部下里,一旦谈到可能与这位大汉名将交锋,多半也立刻缄口不言。

    而且,在董卓进京之时,朝廷为了防止韩遂、马腾等叛逆再次进攻司隶地区,可是调度了三万大军给皇甫嵩呢!

    以皇甫嵩的用兵手段,有这三万人在皇甫嵩手上,董卓根本没有自信,能够以武力,解决这根扎在背上的毒刺。(未完待续。。)

    ps:  ps:1李傕的风流轶事:

    唐姬是弘农怀王刘辩的妃子。刘辩死后,唐姬回到故乡颍川,父亲会稽太守唐瑁想要把她嫁出去,唐姬宁可死也不同意。等到西凉军阀李傕攻破长安,抄没关东地区,得到唐姬,想要娶她,唐姬坚持不从,李傕最终没有和唐姬成婚,将其送回家中。

    由此可见,李傕此人,也是个很有品的男人。他之所以在历史记载中,形象会如此不堪,其实不过是“成王败寇”的体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