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 并州初落定 下

作品:《黄巾张狂

    被张狂借机教育的一番,郭靖感觉自己的眼界大为开阔。他原本对父亲将手中数万军民的大权交付给外人,心中暗暗不满。但在张狂身边接触的久了,那点儿小小的敌意渐渐就不翼而飞。如今,有了张杨这个活生生的例子,郭靖总算是明白了老爹的睿智之处。

    如果不是及时投靠了张狂,当初郭太出事以后,必然会给白波谷的郭氏一族,带来灭起话来,也是习惯使用朝中公卿所流行的“雅言”,不再是原来为将带兵时那种满口“老子”、“他娘的”了。

    “二哥也别那么操心。张狂占据的,不过是并州一带的苦寒之地。没有朝廷的钱粮接济,并州连军饷都凑不够。再说了,北边那些鲜卑和杂胡,哪一个是好惹的?有张狂那小贼在北边顶着,也省得朝廷担心鲜卑又南下犯边呢!”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旻作为董卓唯一的弟弟,如今已经取代成为城门校尉的皇甫嵩,接受了左将军的官位。对于目前的局面,董旻还是看得比较开的。东边的那群士人叛逆,才是朝廷当前的主要大敌。至于那位从未见过面的黄巾余孽张狂,董旻倒是并未太过于放在心上。

    “叔父大人说的是。”

    李儒身为董卓的女婿,向来被当做家中的智囊。他一开口,董卓与董旻都露出专注的神色。

    “张狂小贼虽然出身黄巾,却多有神异之处。他能在张角死后,维系住太平道的旗帜不跌,足见其有过人之能。如今小贼一战鲸吞并州,而朝廷却苦于关东群贼,鞭长莫及。不得不说,此贼的确很会挑选天时。”

    “不过,张狂小贼固然明于天时,善于借天下大势而动,毕竟出身不正。天下士人,但凡爱惜名誉者,必不会愿意投入其门下,为之奔走效劳。天下之事,首重于得人。由此可见,张狂必然其兴也勃,其衰也忽。”

    “反观关东群贼,以袁绍为首脑,以天下党人为羽翼,以袁氏故吏为声援。其势甚大,更是占据天下膏腴之地,兵多粮足,诸多无良士人争先投奔。若不能将袁绍小儿早日平定,只怕大汉动乱之势,将连绵日久。”

    “二者对比,张狂较之袁绍,不过疥廯之患。唯有袁绍,才是朝廷当今的心腹之患。再说,张狂固然心怀叵测,如今毕竟尊奉朝廷。以朝廷目下的态势,当全心剿灭袁绍,不可无故去招惹向来有恭顺姿态的张狂。”

    说道这里,李儒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况且,张狂与袁绍之间,如今并无瓜葛。朝廷若能妥善操作,未尝不可让二贼自相攻伐,以减轻朝廷负担。”

    “哦?这话怎么说?文优快说?”

    被董旻催促了一句,李儒依然不慌不忙。他将张狂与袁绍的关系细细的梳理了一遍,为二位朝廷主宰者解释:

    “以儒之耳目,得知袁绍与太平道之间,原本瓜葛甚多。”

    “据说当年的反贼张角,本是党人中的一员,也受‘党锢之祸’的牵连,断绝了入仕之路。多少才智之士,被阉竖害的报国无门,郁郁而终。阉竖的昔日流毒,如今依然尚未清除!”

    “遭此大难的党人,有寄希望于朝廷拨乱反正,潜心隐居避祸者,也有深恨朝廷被阉竖把握,决意誓报此仇者。中平年间的种种动乱,都与此有关联。”

    “张角、韩遂、张举之流,在举事反叛朝廷之前,或者势力广播,或者名声大噪,或者官运亨通。以此等贼首党人的身份,居然能够混到如此顺利,其中决然有人大力支持。而这个在背后支持诸贼叛乱阴谋之人,又会是谁?”

    李儒的问题,其实不难解答。顺着他话语里的上文,董旻有些不确定的问了一句:

    “莫非,是袁绍?”

    “便是袁绍!”

    “怎么会是他?他可是袁氏嫡子啊!袁氏是朝廷重臣名族,朝廷若有危机,袁氏岂能好过?”

    听到李儒的说法,就连董卓都忍不住插嘴问道。但见李儒极为肯定的点了点头,不慌不忙的解释道:

    “袁绍虽然是袁氏的嫡子,可他偏偏却是李膺的女婿!”

    “李膺既然被阉竖诛除,近亲血脉尽被党锢,袁绍又如何能够正面对抗阉竖的权势?身为嫌疑之人,还有阉竖盯着,面对如此局面,就算袁氏势大,袁绍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