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公孙破黄巾

作品:《黄巾张狂

    麹义作为前任冀州刺史王芬的亲信,与党人一脉渊源颇深。这也是并非党人一脉的韩馥,对麹义始终不能信任的主要原因。而没有,这次黄巾军的意外入侵。其实还是帮了袁绍少少【并非错字】的忙。

    得到袁绍的正式邀请以后,公孙瓒迅速动兵。他以白马义从为先导,麾下五千步兵为主力,再纠合幽州冀州各地郡国兵,共两万人,一路南下。突入冀州渤海郡。

    在渤海郡正快活着的青州黄巾军,只顾着盯住冀州兵马的动静,完全没有意识到幽州军居然会南下。猝不及防之下,青州黄巾军居然被公孙瓒一战而大败,二战而全军覆没!

    此役中,公孙瓒军斩首五万级,俘虏几近十万,缴获辎重三万余大车,尸体连绵百余里。近六万人投河而死。其惨状传到并州,就连与其他黄巾军已经决裂的张狂,也不由得黯然无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破黄巾贼的过程里,公孙瓒手下有一员名叫刘备的司马,率部表现得极为出色。他带着本部悍卒六百人,一路冲杀在前,斩获为诸军之冠。就连这十多万黄巾贼的总首领。也是丧身在刘备部下骑兵屯长——张飞之手。

    公孙瓒扬威于北疆多年,却不为大汉内地所认知。如今一战过后。他立刻变得天下闻名。而正面对上公孙军兵锋的冀州诸位郡县大吏,多半为其军势威慑。公孙瓒所过之处,纷纷对公孙瓒表示服从。

    公孙瓒占据了冀州的郡县,这种事情,身为州牧的韩馥当然不能容忍。于是,他一方面下令冀州大吏们谨守城池。不得对幽州军开城,一方面也紧急调派亲信从事赵浮、程奂,都督新编冀州州师一万多人,携带强弩近万具,从防备袁绍军的第一线调离。北上抗击公孙瓒。

    公孙瓒在冀州占据地盘的行为,由于没有法理依据,其实是不被诸侯所承认的。如此一来,他的抢地盘行动,其实也是进展缓慢。可就在此时,所谓“瞌睡遇上枕头”,偏偏就有人及时的为公孙瓒送来了好大一个依据。由此可见,此时的公孙瓒,真正是运气强到了逆天的地步。

    为公孙瓒提供法理依据的,不是别人,却是退守长安的董卓。

    公孙瓒将要南下,镇压冀州黄巾军的消息一传到长安朝廷,董卓的谋主李儒,便敏锐的感觉到其中可以做的文章。于是,在中郎将徐荣的推荐下,接受了辽东太守任命的辽东大族公孙度,在上任的路上,身边便多出了一位传递朝廷诏令的使者。1

    这名朝廷使者给公孙瓒带去的消息,便是任命其为冀州刺史,并将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任命为渤海太守。

    李儒相信,以公孙瓒的性子,还有与袁绍、韩馥之间的关系,他必然会接受这一任命。在接下了这些任命以后,不管公孙瓒原来与关东逆贼之间有何关联,他都会为了自身的地盘,而与韩馥、袁绍等逆贼大打出手!

    此时的大汉,由于朝廷掌握在董卓手里,不被其他各州所承认,对官职的任命,基本上陷入了十分混乱的境地。

    可以说,那些在初平元年【190年】以前被任命的州郡大吏,地位都还比较稳固。但自从反董联盟成立开始,袁绍与袁术先后都否认了朝廷的权威,依据自身的威势,自行任命了一些地方大吏。

    从那之后,若有新出现的官位空缺,便成为了各方都能够任命,但各方都需要争夺的情形。至于哪一方的任命得到了最后的认可,便取决于被任命者在当地的威望和能力,以及背后势力对该地的影响力。

    如今,公孙瓒得到了冀州刺史的头衔。不管这个头衔到底是谁任命的,无疑都给他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当时的乱世下,只要有实力,即使是一个空头衔,公孙瓒都能够想办法让它变成实职官位。(未完待续。。)

    ps:  ps:1按照史料记载,公孙度上任,实乃190年的事情。此处篡改历史,当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