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壮士半生死 下

作品:《黄巾张狂

    典韦并不是第一次领教颜良的“皆杀刀法”。数年前的上一战,颜良也曾经用出过这样一招。那时候,典韦一不小心,吃了一个小亏,身体被电流麻痹,战后过了小半天才得以恢复。

    不过,与上次比较起来,此刻典韦所面临的电光显然更加恐怖。如果说上一次颜良的“以木化雷”,好像是一条小溪,那此刻颜良所施展出的这一招,就仿佛是一条大河。

    典韦身上的汗毛根根直立,猛兽直觉告诉他,挨上这么一下,哪怕他典韦“战炁”再强,也是防护不住,可谓必死无疑。

    有那么一瞬间,典韦的心里想要转身狂奔,避过这必死的一招。但是,实际上他最终做出的行为却是:

    典韦毫无躲避之态,硬挺着迎上雷电之力,“战炁”全开,攻出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强一戟!

    “不!”

    发出撕心裂肺一声响的,不是颜良,也不是典韦,而是距离战圈十步之外的文丑。

    此刻的文丑,眼睁睁的看着典韦一戟刺出,重重的击打在颜良的胸腔上。然后,颜良的胸腔开始变形,垮塌,背后拱起,突然间冒出一截戟刃。

    看着这一切,文丑却完全无能为力。

    颜良活不成了。铁戟的戟刃撕裂了他的心房,拉开了他的大半个右肺。除非颜良额外还有两条命,否则,这样的伤势下,他不可能活得下来。

    同样活不成的,还有典韦。

    “秋水”刀切在典韦胸口,不但瞬间成功击破两层铁甲,也直接斩断了典韦的三根肋骨。

    但是更加可怕的伤势,是那道恐怖的雷光造成的。

    颜良附在刀上的雷电之力。只在一瞬间,便彻底重创了典韦的五脏六腑。当典韦被雷电击打得全身漆黑,僵直的倒下之时,他身体内已经没有一个脏器还能够称得上完好。

    一个脏器损坏,人便难逃一死。典韦的五脏六腑全都损坏了,还能逃过这一劫吗?

    拼命的一招。只在一瞬间,便有了结果。而这等结果,偏偏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子韧!”

    张狂再也坐不住了。

    早在颜良对上典韦的时候,桌子下的阿是就已经用小口和香舌,为张狂完成了事后的清洁工作。回过神来的张狂,固然不得不硬撑着坐在桌子前假装读书,可是眼睛和耳朵却丝毫没有放弃对眼前战局的关注。

    由于重铠队列成的人墙阻碍,张狂不能直接用眼睛看到战局的演变。但是。他从《遁甲天书》《人》之卷中领悟到的一个小道法,却可以帮助他俯视附近五十步之内的情景。

    所以,殷罡被文丑击倒,生死不知,张狂第一时间就知道。文丑想要汇合颜良,夹击典韦,张狂第一时间也知道。而典韦瞬间击杀颜良,也被颜良反击身亡的情形。张狂依然第一时间就知道。

    典韦之死,让张狂胸口如同被大石头重重的撞了一下。心中烦闷欲裂。此刻,张狂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1

    说起来,若非张狂一时狂性大发,想要与阿是试试别样的花样,下令全军死战不退。典韦也不会如此傻傻的与颜良同归于尽了。

    张狂在懊悔。可是,场中还有一个人,比张狂更加的悲痛。那就是痛失良友的文丑!

    “大兄!”

    文丑奋力冲到颜良身边,看着颜良血肉模糊的尸身,心中怒发如狂。

    “张狂!”

    文丑霍然起身。怒发冲冠,对着张狂的中军大帐狂吼一声:

    “受死!”

    话声未落,文丑一擎手中大刀,向着张狂的大帐发动了狂野冲锋!

    此刻,典韦战死,殷罡重伤,剩下的重铠队和张狂的亲卫队里,最强者也不过是个“百人斩”。这些久战疲惫的武士们,在陷入狂暴状态的文丑面前,几乎是被一刀一个,劈出一条血路。

    眼看着文丑便要从最后一层人墙当中杀透过去,还有谁能够阻止文丑的狂怒冲锋呢?

    也许,只有一个人可以。

    “文丑受死!”

    一声暴喝,从文丑身后数丈传来。盛怒中的文丑下意识的回头一看,迎面却是一道白练也似的刀光,劈头盖脸冲来。不过文丑身为当世,典韦他还有生机?”

    泰大师苦笑:

    “典将军体内还有一丝生机。不过,他的五脏六腑都被天雷之力所破坏,生机只会越来越小,不可能救治的回来。除非……”(未完待续。。)

    ps:  ps:1《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

    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

    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