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胡了,看我国士无双!

作品:《小人物的英杰传

    所以说还是要感谢袁术这只猪对手啊,将大好的一颗白菜,哦不,是一个人才送回到自己面前,让自己不用考虑深入敌后的问题,虽然大概是不用担心,但也终究会有些麻烦。

    不过虽然有着袁术这只猪对手主动送助攻,不过还是要说李书实蛮幸运的,因为如果他再晚来一阵子,按照鲁肃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在“这个糟糕的地方”已经待够了的他准备动动身子换一个地方,嗯,就像李书实之前说的那样,准备渡江到江东去暂避一下风头。

    好吧,其实早在居巢的时候鲁肃便已经预告到了乱世即将到来,不但自己学习骑射和兵,而且还招募了不少少年郎,嗯,也就是现在正在场下被以黄碧霞和邓婵玉为的娘子军们蹂躏的那群——毕竟教官是鲁肃而非吕布,所以说哪怕在这一带也算得上是有些不凡的名声,但与那群能够将曹仁都揍得一个趴下有一个趴下的彪悍存在相比,自然不是对手。

    都说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但其实天才的世界也从来都是寂寞无比的——鲁肃虽然看到了未来时局的变化,并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手段,但他的种种举动却招来的乡邻的不解,甚至有可能是不满,毕竟前几年会稽人许昌和许韶父子的叛乱可是波及几乎整个扬州。

    “鲁家一代一代衰败到现在,已经穷得就剩下钱了,于是就出了这么个最后的败家子……”

    你已经分不清楚这句话当中有多少感慨。又是有多少恶毒的诅咒,总而言之你可以看得出来那个时候鲁肃到底遭受到了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了他所招募的那些少年郎。

    所以为了安抚少年郎们的情绪,大概也是为了给自己打气,他曾经这样对少年郎们说:

    “中国已经失去了纲常,让暴虐的贼寇肆意横行。而这淮泗之地可不是什么能够立足的地方,我倒是听说江东那里倒是沃野千里,民富兵强,跟我迁移到那里,不但可以避免遭遇到祸害。而且还可以静静等待天时生变化。到那时候,我们就都能达起来了。”

    你看,那些完全不知所谓的乡亲已经令鲁肃无比的失望,大概也就只有偶尔才会出现的已经可以算得上亲戚的周瑜才能给予鲁肃那颗被乡邻冰冷掉的心一点点温暖罢了。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鲁肃在筹建自己私兵的同时。却是将居巢的家产变卖了很多。用所得之财赈济乡邻的穷苦以及结交友人,同时也持续投入自己私兵部队的建设中,一时之间倒是让乡邻对他颇有好感——是啊。这么傻帽的败家子对于乡邻而言自然是极好的。

    当然,在李书实看来,鲁肃所谓的躲到南方以待天时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一种无奈。

    什么无奈?

    因为别看鲁肃家里挺有钱,很有钱,有钱,就算是战争时期很贵重的粮食都可以眨都不眨一眼的送给好基友周公瑾,可比起家里出过好几个三公和两千石高官的周瑜所在的家族,鲁肃的家族就好像乡邻所说的那样,一代不如一代,已经有好几代没有出过两千石了。

    在汉代,因为没有品级的缘故,那是魏晋时代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东西,所以官员们职位的高低完全是看他们的俸禄,所以当初刺史还只是六百石的时候,就算权力不小,但如果可以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更愿意动一动来到那两千石太守或者国相的职位,哪怕是任城那样的小国。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来是因为官员免税田的多少与俸禄直接挂钩,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两千石是家族级别的一个门槛——你的家族可以出不了三公,但如果不能连续几代人当中都出现能够做到两千石职位的族人,那么你的家族最多只能被成为豪强而非世家。

    三公虽然金贵,但一来太少不够分,二来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毕竟汉代的习惯是出现个天灾就是上天对皇帝的预警……已经巴拉巴拉说过……就要换三公,如果换的太过频繁,那么一个不小心,说不定这三公的帽子就会被皇帝送到你头上。

    当然了,如果名声不够的话,估计你也做不了多久就会和海对面那个国家的内阁一样倒台。

    三公很稀有,但是太守(包括国相和属国都尉)划拉一下怎么也有一百多号,所以说比起三公来说可是要多的多,而且又是替朝廷牧守一方,责任不小权力很大,两千石看起来作为标准也很好记忆,故而在约定俗成下,便成为了世家与普通豪强之间的门槛标准。

    至于门阀与世家之间的差别,那自然是看三公九卿,尤其是三公的数量啦。

    鲁肃不是世家,就算家里豪富,那也只能算是单家子而不是世家子弟,就好像浪子郭奉孝那样的,话说要不是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怎么可能支撑住这只浪子去风流倜傥呢。

    这年头的单家子想要做官,要么自身硬的同时运气好,被人慧眼识珠,然后一步步提携起来,就好像郭嘉,又好像另一个位面里世上的鲁肃,而反面教材便是在西川郁郁不得志的法正。

    好吧,法正不得志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些别的内情,我们这里按下不表,还是说回来鲁肃。

    正因为没人提携,再加上乡邻也多有排挤,鲁肃想要去江东估计除了避祸之外,也是有几分无奈。毕竟就算是到了乱世,能够真正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不是李书实自夸,除了他和那只同样被逼疯了的曹操之外,大概是没什么人了吧。

    反正李书实很清楚的是。恰恰相反,不论是袁家兄弟还是陶谦、刘表,除了某些属于同乡亲信之外,都对手下名声的要求相当之高,刘繇和刘焉也差不多少,至于董卓……换一话题。

    有人似乎就要问了,鲁肃为啥不去北方碰碰运气呢?

    好吧,一来太远,途中的变数太大;二来则是因为并州军体系已经完备,鲁肃有点吃不太准。

    只不过之前鲁肃是想要去江东碰碰运气的。但如今被李书实给成功“捕捉”到。然后又向他讲解了从程昱到曹纯和许褚,再到后来的审配等一系列的经历,鲁肃立刻便心领神会。

    很好,虽然当初在偃师没能抓住某只大帅锅。但将他的二号好基友拐跑也足慰平生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一来却又让孙策和周瑜这对流芳千古的好基友没有了感情裂缝。话说未来这对组合会不会变得更加难以抵挡呢?

    李书实忽然觉得自己的行为似乎释放出了一个很口怕的怪物。

    好吧,反正他扇动翅膀的次数过了,已经对这个位面造成了级大风暴。也就不在乎这点了。

    就这样,李书实一行人在鲁肃的庄子上住了一天……好吧,其实是因为喝得太疯,结果第二天起来大半的人身上都有着或轻或重酒精中毒的debuff,而随队的几位能够治疗的“医生”又都统统傲娇起来,于是这些疯大了的熊孩子们只能自行恢复。

    反正这些家伙已经加入到了李书实的豪华午餐中,让他们多休息两天也不是问题。

    总觉得这话说起来怎么那么奇怪啊,就好像自己已经化身为马其顿的某位大帝一样。

    或者干脆以这些人为基础构造一支直属于李书实的底比斯神圣兵团?!

    好吧,就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要光是听到名字整个人就觉得非常不好了啊!!!

    鲁肃要弃官离去,这自然是惊动了东城县城里的县尉。

    说起来鲁肃自从来了这东城,虽然没有庞统醉酒高卧于县衙那般嚣张,但人家庞统好歹是天天点卯,没有缺过一天班。可是这鲁子敬回到了故乡,却是一头扎进了城郊的一栋已经没了主人的庄园之中,每日不是操练自己的那些手下,便是带着手下四处游猎,反正就是不进县城去坐堂——这的确是很受当地乡绅们的欢迎,但鲁肃要走,却让他们整个人都不好了。

    怎么?

    如今袁术颓败,但这东城距离袁术的地界还很近,甚至可以说原本就与九江郡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所以说如果袁术还能掌控这里,有鲁肃这样的地方官自然是极好的。若是其他什么势力打算染指这里,就算不敌,也可以将鲁肃这个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扔出去对于现在的他而言,让某只萝莉默认了他那次虽然收获丰厚,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很是糟糕的果子幻境之旅已经是极为的不易,他还敢奢求什么,甚至就连某位魔女突然变成了娇娇女也完全没有空去研究。

    乘上那艘让李书实有种灵异感觉的画舫,继续顺着淮水向下游一路东行,途中会经过广陵郡后在折回到下邳国,并来到位于下邳国东部的一个很著名的县——淮阴县。

    这里并非是李书实此行的目标,但他依然选择在这里停留了下来。不为别的,便是想要在这里祭拜一下那位出生于这里的汉初名将,那位曾经是汉初最为优秀的统帅,但也是一个政治白痴,却偏偏不知进也不知退,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完全没有了他在战场上的果决。

    作为汉初三杰的韩信,是中国历史上继孙吴白之后又一位天才的战略战术家,他的事迹可以说只要是熟悉历史的人都有所耳闻。就算不知道所有的事迹。但对于很多经典的范例也会因为后人的不断重复或者引用而有所了解。

    后世与韩信相关的成语,那更是数不胜数,无可计数,比如那形容韩信领兵能力的“多多益善”。比如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程昱曾经复制过的“十面埋伏”。再比如那堪称永垂军事史的“背水一战”。还有诸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及那振聋聩的“功高震主”。

    而且。他还是史书上第一位获得那个用来比喻国中独一无二人才的“国士无双”称号的人物。

    即使他是以背叛者的身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就好像某位共和国的开国元帅一样,但比起那位曾经被当做是继承人的开国元帅,韩信所谓的“背叛”多少有些冤枉的成分。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汉以来,整个舆论界对韩信最多不过是惋惜,而并没有什么憎恶的情绪,对其定鼎汉室的功劳也极为肯定,甚至不乏有人认为建立汉朝的功劳中有三分之二应该归于韩信,而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萧何与张良,其中萧何那一份中的二分之一,还应该算在其掘了韩信并力促刘邦拜将韩信的一系列功劳上。

    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夸大,但可以看得出汉朝的舆论界对韩信是颇为宽容的。

    完全不似那位叛逃的开国元帅,在某一阶段的舆论宣传中就差被抹杀成了小丑一样的人物,若是没有领袖的高瞻远瞩正确遥控,或许还在那里踟蹰不进贻误了实现革命成功的战机。

    但也不得不说,韩信也的确是一个政治白痴,若他在政治嗅觉上能够有王翦一半的功力,大概就算不能像张良那样好似仙人一般在江湖上神出鬼没,至少也该像共和国另一位开国元帅那样,成为地方上难以撼动的实权派,即使身死之后,子孙后代也可以得到其的余泽而衣食无忧——至于当皇帝,李书实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估计韩信自己也知道他没那能耐。

    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甚至是yy,因为在李书实看来,就算韩信真的如此会做人,他的后代只怕也不可能能够从刘野猪那如同某位苏联领导人,元的好姬友一样对贵族的大清洗中幸存下来,话说那个时候刘野猪为了中央集权而采取的凶残举动,就算是现如今的李书实和曹操,其实都是远远不如的,那冤假错案玩得,那才叫一个登峰造极。

    嗯,大概也就只有朱重八的三大案,和其后那个朝代从始贯彻到终的文字狱才可媲美了吧。

    嗯,如果从波及面以及持续时间而言,。

    汉代的淮阴县与现代的淮阴县显然相隔不短的距离,这显然要归功于那被黄河ntr了河道的可怜苦逼的淮河,作为黄河改道的直接受害者,处于淮水岸边的淮阴城显然不可能逃得过水患的滋扰,每逢水漫大地,基本上都要另谋新地建设城池,那已经被泡得松软的地基显然在短时间内是绝对无法重复使用的,而这大概也是中原城市变迁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甚至洪水与战乱到底那个因素能排在第一位,估计绝对是有得一争的话题。

    唯一多少有些可惜的是,这一次的祭拜并没有能够引什么属性上升或者神人授书之类的剧情,虽然让李书实莫名的有点小遗憾,但他原本也不过是想要凭吊古人而已,就算没有什么收获,多多少少也算是了却了他的一个心愿罢了。

    之后继续沿河而行,李书实的楼船,终于要抵达目的地了。

    不知道在前方迎接他的,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故事呢?

    请看探索频道下一期播出的……咳咳,好像一不小心窜台了。

    就到这里了?就到这里吧。(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