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凯旋而归

作品:《小人物的英杰传

    “……录学前后功,兹以并州牧李学迁平北将军,督司、雍、并、朔、凉五州诸事。--改封界休侯,增邑两千三百户,并前凡三千户,加位特近,假节钺。”

    如果刨除之前的那些歌功颂德,在李书实听来完全可以算作是废话一样的东西,事实上和他有关的或许完全可以浓缩成这么一句话而已。

    有了这样一道诏书里的这句话,他对于治下的重新整合就变成了合理合法的举动,由他任命的官员们也终于都可以长舒一口气,以后就算再出什么变故,也将不再和他们发生关系。

    至于食邑增加以及那些个特权增加,在李书实眼中反而算不得什么,毕竟以他如今的身份,五州境内哪里不是他的食邑呢?又有什么人的生死不是取决于他的一念之间呢?

    但就算事实真的是这样没有任何的错误,可他依然耐心听完了那一大堆废话,也很是恭敬的向刘协行礼谢恩,看起来与其他人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尤其是还推辞了那只有权臣或者功勋卓著者才有资格享受到的“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于是,至少在短时间内,李书实竟然很神奇的被很多兖豫一带的世家豪强所称颂。

    虽说被人所夸奖是一件好事,但听到这些人的夸奖,却总让李书实有种这群人是错觉——被李书实踩了那么多次,既然无法反抗。干脆还不如找个机会好好夸一夸他好了。

    不知道那些为他扬名的家伙听到了李书实这种想法后,会不会气得直跺脚。

    当然也有可能这些家伙真的是别有用心,就好像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某个被诺贝尔和平奖所束缚的黑人总统,就因为被人高高捧起拿了一个和平奖,于是行事总是小心翼翼唯恐坏了自己那好容易得到的名声,但结果却是被全世界的人都看了笑话。

    而最开心的人自然不是喜欢围观的某天朝上国,而是其国内某些喜欢带着写有三个k字样帽子的家伙们,他们一定会很开心自己的理论得到了最好的宣扬,甚至为了扩大影响,他们还命令自己位于警局内部的信徒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的理论是空前伟光正的。

    除了李书实之外。刘协还根据李书实开列的名单,大手一挥,于是李书实的麾下新增了两位县侯(程昱和吕布),九位乡侯(赵云、高顺、黄忠、麴义、曹纯、徐荣、张辽、张绣、太史慈)。亭侯和都亭侯若干。因为食邑都从李书实治下出。所以大家也就默认了这件事。

    顺便一说。吕布的食邑被安排在了河内郡的温县,于是历史在拐了一圈之后,又被李书实给扇了回去。果然小强自报家门的时候来上一句“温侯吕布”是相当带感的一件事。

    至于程昱。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他最终只得到了安乡侯以及八百户的食邑,可是到了现在,安乡属于巨鹿郡下的曲阳县,也就是在河北晋州市的侯城村一带,自然不可能成为程昱的食邑所在,所以李书实将雍州京兆郡的商县作为程昱的食邑所在,也代表了李书实对于程昱的期待,而看程昱那极为激动的模样,显然意识到了李书实想要向他表达的意思。

    虽然看起来赏赐很是丰厚,但实际上全都是空头支票,除了得到一个听起来不错的名头之外,实际的东西刘协的朝廷一个子都没有付出,甚至根据陈宫的建议和传承自其老爹的基因,刘协还趁机从李书实这里敲走了不少好东西,其中最让人眼馋的,便是养在晋阳马苑中的十匹天马——两匹高级货和八匹次级货,但就算是次级货拿出去也都能卖出天价,因为在这个时候,天马绝对是有价无市的东西。当然用来赏赐那也绝对是能让忠诚翻倍的神物。

    另外比较让人眼热的物资还有诸如千匹战马,各类书籍万册,以及可以充作军资的金银、铜钱和粮草——当然最后一项名义上并不是贡品,而是李书实向中央政府上缴的治下土地所应缴纳的赋税,只不过比起原本的税赋额度而言自然是少了不少,更无法向李书实治下分派徭役,但依然还是让刘协和曹操的手头立刻宽裕了很多。

    也因为如此,对于李书实大张旗鼓的搬迁庐江、汝南和陈郡人口的举动,这两个人只能采取默认的态度,甚至还不得不在必要的时候派兵保护。

    有了粮食,但却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人口不断被李书实拐走,若不是从徐州获得了大量的人口补充,曹操真有一种冲动,那就是拉下面皮找李书实就此事好好理论一番。

    不过就算曹操真的来找李书实,得到的也只会是一双白眼,毕竟比起李书实所获得的那些,曹操的收获显然要更丰厚得多,尤其是将自己原本困居一隅的局面变成了手握三州,曹孟德这只黑皮矮子只怕就算是睡着了也会直接笑醒吧,还想得陇望蜀,真真是岂有此理。

    而且就算仅仅是现在这新获得的这些东西,没个三五年曹操也绝对消化不了,甚至稍有一个不小心,绝对会引发消化不良的症状,那所引发的危机绝对不会比之前面对袁术的时候小。

    徐州虽然得到,但是徐州刺史却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听说曹操准备将这个职位交给自己最信任的好兄弟之一的曹仁曹子孝,不仅仅因为论资历和声望,曹仁都是曹氏宗族中出了这样的话:

    “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觐天子,辅佐王室,此春秋五霸之功。然而河北群豪,心怀不轨,以天子年幼,皆不欲再奉天子号令。其主袁绍,尝谋废立,其心昭昭,天下皆知。私以为,今若留镇濮阳,恐事势有所不便。昭为将军谋,不如移驾向南……”

    “那么公仁以为该移往何地?”

    “以昭愚见,颍川许县为中夏之故邑,道路辐辏,堪为新都。”

    一番话可以说立刻便让曹操有想要迁都到许县的冲动,只不过为了展现自己“民主”的一面,这才又问遍诸人,希望能够寻找到更多支持这项决定的人。

    在这其中,荀彧自然是最能影响到曹操决定的那个,所以当他说出“东都荒废久矣,不可修葺;濮阳营造日短,根基不牢;更兼黄河济水时而暴涨,时而干涸,令转运粮食甚为坚信。今有颍川许县,地近鲁阳、陈留、新郑,有城郭宫室足可备用,钱粮民物,便于转运。故若要使陛下迁移南行,则许县为上上之选”的时候,曹操立刻便表现的极为开心。

    至于李书实嘛,那就完全是凑热闹了——曹操原本是想要抛砖引玉,引出程昱和沮授的见解,可没曾想李书实直接表示许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

    在几位人精看来,这明显就是领导定调子嘛。反正这又不是并州军需要关心的事情,哪怕李书实说的是下邳、昌邑、新蔡这样的地方,这些人也会顺着李书实的话胡诌一些理由搪塞曹操,所以你完全不知道这些人是真的赞成迁都许县这个想法,还是仅仅只是赞同李书实的决定而已——反正曹操自己听了半天是一点都没听出来。

    只是就算如此,因为李书实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完全相同,结果曹操在评述定策迁都的功劳时,却也不能将李书实完全忽视掉,反而令李书实在曹操军中的声望有了小幅度的提高。

    “好了,该走了~”望着绵延数十里无法尽数的长队,李书实顿感胸中豪气充盈,便纵马扬鞭疾驰而行,而他的身后,则是一群面带笑意的年轻人。

    来的时候,除了五千人马之外身无长物。

    可是当他们准备离去的时候,不但收获了大量的财货和数万户百姓,更得到了陈稻、吕蒙、魏延、周仓鲁肃、陈登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人才一只的糜芳等人。

    当然,还有如今躲在苏小萝莉的座驾中不愿意出来的一票妹纸,不过考虑到那基本上已经成为苏小萝莉的私人收获,所以就不计入到这次的收获好了。

    既然已经满载,那么是时候归家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