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蛇出洞

作品:《小人物的英杰传

    “这还真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頂☆→点☆→小☆→说,”

    拍了拍脑袋,李书实和身边的沮授对视了一眼,两个人的眼中都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河南和南阳两郡的清算工作基本上可以告一段落,也算是了了一份心思。

    这件事是程昱亲自负责的,李书实很不放心交给下面的那些小吏,毕竟那些人根本无法揣摩清楚李书实心里对于此事的底线,做事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想法难免会有些差异——留的多了李书实终归心疼,留的少了却又担心引起不必要的怨恨,所以需要有个亲近的人坐镇。

    更何况出于将事情做到完满的考虑,李书实还征集留守在河南地区的百姓,给他们双倍的工钱,令他们重新修缮了一下原本很是残破的宫室或者在废墟的基础上简单营造几间。

    这算是送给刘协的“礼物”,即使刘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回到这里,不过出于装点门面考虑,李书实也不得不花上这笔钱,毕竟他入主洛阳后,虽说经过这些年恢复生产,但惟独皇室宫殿所在的区域既没有让百姓随意进入,但也没有派人予以任何的整理。

    毕竟那些宫殿就算重新修造起来,他也不可能选择入住,那么还是不要随意浪费钱财比较好。

    至少在这些事情上,李书实还是表现得相当吝啬。

    可惜就算是双倍工钱,工期进度依然让人难以满意。

    这倒不是因为工人们的热情不够高,事实上两倍的工钱已经足够可以保证就算是深冬时节,工地上也会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只不过今年比往年更加寒冷的天气让施工难度成几何级数提高,毕竟就算是拥有大量工程机械的现代社会。冬天的施工难度也是最高的。

    另外的一个原因,则在于河南甚至再加上南阳地区并没有足够的青壮劳力。

    南阳什么的暂且不提,那里已经足够目不忍视,就算还留下一些世家豪强,但其中很多比起中原诸侯,更加支持南方的刘表。而且实力还都不弱,就比如被李书实完璧归赵的文聘文仲业所属的文家,就拥有着极为不俗的战斗力,李书实倒是巴不得将这些家族留给曹操那只收黑心黑的黑皮矮子,看看他会如何料理这些很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的家伙。

    反而是洛阳所处的河南地区情况非常的复杂。

    说白了还是那里的人口构成太过复杂的缘故。

    在刘协没有下达那一封试探性的旨意的时候,整个河南郡的人口已经大踏步的恢复到了相当的规模,虽然大概无法达到辉煌时超百万户的规模,但是根据这一次清查的结果看,人口不但已经迈过了百万大关。甚至就连二百万的门坎看起来似乎也并非难以越过的天堑。

    这真的是一个令人异常吃惊的结果。

    不过仔细想来倒也不是完全无法接受。

    河南郡的人口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被董卓带到西凉后回归的原属于河南郡,从中原地区逃难或者迁移来的人口,还有便是从南阳陆续迁移过来的人口。

    另外还有一些从并朔之地迁过来的豪强家族和一些汉化比较深的异族百姓,只是这些人要么是在当地担任官职的管理眷属,要么是往来行走的商人及其部属家眷,与河南郡那多达数百万的人口相比,不过沧海一粟。但因为这些人不是掌握了权力,就是掌握着物资和钱财的流动。从重要性来说反而要比那些普通的百姓要高上些许。

    上面所说的三部分人口中,最容易接受搬迁的便是那些从中原地区远道而来的百姓——这些人原本就是因为羡慕李书实治下平静的生活。身边又祸乱频繁,这才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的生活,尤其是来自汝南颍川等地的百姓,他们曾遭受过袁术的极力压榨,更是感觉如今在李书实治下的生活可谓优渥,而这也让他们对可能得到这里的曹操甚至是汉帝刘协并不信任。

    对于这些人而言。反正已经搬了一次家,那么再搬一次也不是什么太大问题,反正在新地方也会得到很好的安置,而且那些官吏们还向他们承诺,除非并州军垮掉。否则日后就将不会再有类似的大规模搬迁活动,大家可以安安心心经营自己的小日子。

    经过程昱和贾诩的努力,这些人基本上都了解到这一次若非朝廷的圣旨,并州军原本并没有迁移他们的打算,可以说这样的迁移完全是有人因为眼红而搬出了皇命令李书实不得不从。

    这样的宣传到底是好是坏姑且不论,至少对李书实而言是没有任何的负面影响。

    除非有人恶意的牵强附会。

    至于剩下的那些百姓,要么是故土难离,要么对于因为并州军与荆州军的拉锯,又是被迫迁居至此,对于并州军并没有太多的好感,迁移的工作就显得非常困难,甚至还引起了一些反弹,若非程昱这个其实有着出将入相本事的家伙坐镇此处,光凭钟繇只怕还真有些应付不过来——麴义的精力已经完全不在黄河以南,司州的主要兵力同样被抽调到了黄河以北。

    多达数十万人口的搬迁工作,纵然并州军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但所需要耗费的粮草依旧是个巨大的数字,若非这几年攒下了不少家底,只怕还真不一定能负担得起。

    不过有了这些人口的充实,关中乃至整个西凉都应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或许那些已经有些淤塞和荒废的水利设施也需要好好整理整理。

    顺便,在进行人口大迁徙的途中,还将弘农境内那几个反叛的县和相关人员一并清扫,在弘农杨氏缺乏强力的领军人物,另外一个有着相当巨大影响力并和西凉有着千丝万缕的弘农张氏的家主张芝早已对并州军表现出极为恭顺态度的情况下,李书实这一次同样没有手软。

    那些叛乱家族腾出的地方正好可以安置一些从河南迁出的民众。

    尤其是从南阳那边迁出来的那些信任甘宁的沔水蛮,正好趁机打乱安置在了从弘农陆浑到京兆商县的广泛区域内。再加上一部分青壮并入到并州军内驻防他处,就算那些沔水蛮部落的豪帅想要做些什么,逐渐与汉人混杂而居的沔水蛮终究会失去原本的凝聚力。

    原本这些问题就已经足够令李书实感到头疼,可偏偏老天爷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他。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冷了很多啊。”

    “而且多地都报告当地降下历年罕见大雪,虽然每隔些年我就会觉得这冬天似乎又变冷了不少,但像是今年这样明显。倒是第一次,却也不知道这样的天候到底是福是祸。”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不过这大雪一下,不论是北边的战场还是南面,只怕都是打不起来了,也幸亏张稚叔动作迅速,在仲德和子经的帮助下提前解决了弘农的问题,否则若是弘农也降下如魏郡、雁门、代郡那么大的雪,这麻烦可就大喽~”

    “说张稚叔行动迅速。倒还不如说老天保佑,否则以弘农群山环抱道路崎岖,只要雪再大一些,那么多民众别说迅速进入关中,就算是想要继续走下去都很困难,那个时候又不知道会有多少原本信任我们的百姓遭遇不测。”

    “是啊,如果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我只怕与董仲颖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吧。”

    “主公不必妄自菲薄。就算真的发生那样的不幸。主公也远比董仲颖更得百姓之心。”

    “呵呵,可惜魏郡、河内东部如今化为一片雪原。根本无法用兵,倒是让那些叛逆之徒有了喘息之机,也让那些心怀不轨之徒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主公不必为此过多担忧,那些人以将土地献给朝廷的名义发动叛乱,到最后他们又该如何自处呢?他们真的会接受来自许昌的命令么?到那个时候,他们的花言巧语便会完全被揭露。而那些被他们所欺骗而盲从的民众,也会幡然醒悟,改旗易帜的。”

    “说起这魏郡,审正南这几年也是够辛苦的,起来李书实将洛阳让给了大汉的皇帝和皇帝名义下军队的实质指挥者曹操。如今又将魏郡当做了诱饵抛给了袁绍,却不知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那场惊天动地的官渡之战还会发生么?

    说起来因为自己这只蝴蝶的出现。不论是袁绍还是曹操都要比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要弱不少——袁绍主要是地盘上的损失,并朔地区、河内和魏郡加在一起可是不小的面积和人口,另外若不是最近从鲜卑人和乌丸人那里获得了不少战马,前期一直缺乏稳定的战马来源的袁绍军骑兵部队还是当初皇甫嵩经营西北时留下的老底子。

    至于曹操,地盘上的损失倒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各种人才上的损失绝对能够让老曹欲哭无泪。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没有了吕布这根中原地区最大的搅屎棍出现,曹操对于治下的经营比之前多了几分从容,虽然多出了孙策这根威力略逊的家伙同样让老曹头疼欲裂。

    说起来也是有趣,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的时候,可是因为李书实这只越来越肥大的蝴蝶扇乎扇乎便提前两年将汉帝刘协从长安放了出来,所以这个位面的历史上没有了兴平这个年号,而是从初平四年直接进入到了建安元年。

    这也意味着,当明年到来的时候,同样将步入建安五年这个不知道是不是有着特殊意义名号的年份,而决定中原大地归属的战争也的确在并州军的计划下即将在明年展开。

    莫非这是上天的恶作剧?

    亦或仅仅只是一个有趣的巧合?

    这样并无实际意义的猜想终将只会是李书实一个人无聊时的胡思乱想吧。

    若是说出来的话,会不会被当做是胡思乱想呢?

    李书实的思绪又再一次习惯性的飞到了不知道什么地方。

    潘森:《花开美利坚》的作者用马甲开了一本《东京绅士物语》,内容依旧很有趣,而且这一次作者竟然大洒金钱请了画师作立绘,当真是业界良心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