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贾政中举

作品:《老太太的别样生活

    贡院门口放榜是在巳时左右,然而一大早贡院外面就已经来了许多人,这条街附近的茶铺、酒楼更是满座,贾政和余秋站在人群外面,两个长随已经挤进人群最里面,占据最有利的位置,这马上就贴红榜了,争取最快看到结果。

    贾政这会表情冷静,但是心里却格外紧张,双手背在身后,拳头紧握,明明是十月深秋季节,偏偏手心都被汗湿了。

    余秋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他比贾政年轻,但是贾政出身豪门,业已成家立业,而他只有母亲一人,想着这次秋试中举之后,说亲的条件好一些,趁此机会完成人生大事。

    一声锣鼓声敲响,贡院里面走出几个衙役,“让一让,我们不贴你们怎么看?”随着衙役话音落,最里面围着的人群开始一层一层往外挪,留下衙役贴红榜的空间。

    一个衙役在幕墙上刷浆糊,另外两个衙役飞快地贴红榜,不到一盏茶时间,三张红纸贴上去,待衙役离去,人群又往里面挤。

    贾政和余秋只听得里面有人欢喜有人哭,有人高声喊着某某中了,有人名落孙山,受不住刺激,竟然晕倒了。

    考生年纪波动大,从十几岁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恰好与贾政和余秋站在一棵树下的是一位胡须皆白的老者,他很干瘦,手上还杵着一个拐杖,他的目光落在那层层叠叠的人群当中,只见一个年月三十几岁的汉子从里面挤了出来,直奔他们这个方向。

    “二叔,没有你的名字。”汉子表情很是纠结,说出这句话仿佛一件天大的事情一般,他话落音,刚刚还镇定的老者瞬间身子就往地上倒,汉子立马接住他,掐着人中喊了几声:“二叔、二叔......”边喊边找大夫。

    贾政和余秋面面相觑,心里有无限的悲哀,两人都不禁想到自身,若是到一大把年纪还来考,他们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就在两人愣神之极,长随周安和贾俊从人群两端挤了出来,两人都是一脸喜色。

    周安先开口:“恭喜老爷,中了第七十八名。”

    贾俊才随后道:“恭喜余先生,中了第四十二名。”

    贾政忍不住露出笑容,与余秋相视一眼,余秋也是忍不住全身心激动,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道:“同喜。”

    待心情平复下来,贾政才问道:“此次录取人数多少?”

    周安笑眯眯地道:“回禀老爷上榜人数一百一十八人,头名是一位叫罗仲的学子,末名是一位叫王川的学子。”

    贾政和余秋又是同时感慨:“原来是罗兄,他得解元倒是让人心服口服。”这届秋试的学子,贾政他们就算没与那些人相交,但是该知道的都知道,算是知己知彼吧,当然这是指的成绩最好的那些人,至于如王川这个最后一名倒是不曾听闻过。

    两人脸上是止不住的喜色,余秋朝贾政拱手一礼:“二老爷,我就先回家,待会报喜的人到家只有我母亲一人,我不放心她一个人,有事情派人来我家找我便是。”

    贾政回之一礼:“好,咱们回见。”他也赶紧回府,府上母亲和妻子还在等着结果呢。

    目送余秋离开,贾政和两个长随便坐着自家马车朝荣府而去,却不想来荣府报喜的衙役这么快,只见荣府中门大开,一连串鞭炮正在噼里啪啦地响着。

    贾政不由得苦笑,他还想亲自向母亲报喜,哎,这些衙役还真是看人下碟。

    贾政下了马车,被管家等人簇拥着从中门而入。大户人家的中门一般不开,除非大事,贾政中举便是荣府一等大事,这是祖上荣光,合该得到如此待遇。

    看着左右下人那一张张笑脸,贾政心里升腾起一股喜悦,他的目光落在大厅里的母亲、妻儿身上,母亲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妻子和儿子脸上更是止不住的喜色,他心底那股飘飘然顿时落了地。

    “儿子感激母亲的培养之恩。”若不是母亲的帮忙,他这辈子都不要想从科举出身,贾政朝母亲行了重重一礼。(..l)

    红叶颔首笑道:“这也是你的努力得到的回报。”红叶扶起贾政,他不是最有天分的读书人,但是他足够持之以恒。

    贾政借着起身的瞬间擦拭了一下眼眶的湿润,再抬起头时,露出一个难得的笑容。

    贾珠还有些懵懂,他见祖母和父亲说完话,便拉着父亲的衣袖,好奇地问道:“爹爹,你考中举人了,以后是不是就能当官了呢?”

    红叶忍不住一笑,厅内所有人都是为之一笑,贾政揉了揉儿子的头,摇头道:“还不行,爹爹还要继续考试。”

    贾珠顿时小脸皱成一团,惆怅地道:“还要考啊。”在他记忆里,爹爹考试往往长时间不在家,每天只能抽出一两个时辰陪他,还要考试的话,代表爹爹以后陪他的时间有限,他被这段时间爹爹长期带着他们玩养大了心,巴不得爹爹天天带他们玩呢。

    众人一阵哄笑,贾珠脸红了红,他现在已经知道羞涩了,便转过头拉着贾琏躲在表姐和大哥身后了。

    宁府那边,贾代化因为惦记着侄子科考的事情,想提早知道结果,是以巳时刚过,他就醒了过来,正在下人的服侍下漱口,就听到一阵鞭炮声音响过,贾代化心头一震,抬起哆嗦的手吩咐下人:“去问问是不是荣府二老爷中举了?中了什么名次?这次秋试录取多少人?”

    屋子里伺候贾代化的下人不少,立即就有人出去,不到一刻钟就回来了,一脸喜色地说道:“老太爷,确实是政二老爷中举了,考中第七十八名,这次乡试录取考生一百一十八人。”

    贾代化眯着眼半响才发出长长一叹:“堂弟在天有灵也该瞑目了。”只是可惜他死之前没有看到这一幕,否则他该走得安稳一些。

    孙媳妇肚子里已经有重孙子了,贾代化知道他是看不到重孙子的长大,但是有了贾政这个好的开头,他定要交代儿子和孙子从小就培养重孙子好好读书,以后不求会元及第只求进士出身,这样两三代下来,宁府也就转形成功。

    贾代化吩咐人开了他的私库,拿了一套他收藏的文房四宝,唤了徐氏来,让她去荣府时带去给贾政,这是他这个大伯对侄子的奖励。

    徐氏和胡氏是一同来的,贾代化看了一眼儿媳妇和孙媳妇,他对她们还是极为满意的,她们虽然没法在男人事业上给予帮助,但是确实是很好的贤内助,男人的前程还是男人自个去奋斗,有高瞻远瞩目光的女子只怕不是他儿子和孙子能降服得住的,现在这样就很好。

    公公的吩咐徐氏自然要听从,待公公用过饭闭目养神,她才带着胡氏来到荣府。只见大家都在大厅里,脸上都是止不住的笑容,喜气总是会传染的,她也跟着不自觉地笑了起来。把礼物奉上,说了几句漂亮吉祥话,贾政便道:“多谢大伯,待晚点我亲自去向大伯道谢。”

    红叶点头道:“这是应该的。”她的目光落在胡氏身上,胡氏的腹部这会还不明显,被弟弟妹妹缠着说话,也耐心十足,贾琏不知事,哥哥姐姐解释了一通嫂子肚子里有小宝宝了,他们要爱护小宝宝,要保护嫂子,胡氏被表妹和堂弟们逗得笑个不停。

    有说有笑之间,恰好有婆子来回禀说四姑太太回来了,话音刚落就看到贾敏的身影。贾敏到后不久,贾思瑶带着儿子也回了娘家亲自贺喜来着,只有贾希瑶因为身怀有孕,派了嬷嬷和丫鬟送贺礼过来。

    然后有人家送贺礼来了,接下来的时间荣府所有的亲朋故交都派家里管家送了贺礼。只是荣府的故交可不少,他们送了贺礼来,荣府总不能没有一个表示,是以红叶拍板决定后日中午荣府大宴宾客,算是答谢亲朋好友的关心。

    荣府就这样热热闹闹了整个白日,到申时左右,林海和田高杰一同到来,史鼏也来了,贾敬贾赦和贾珍也都下班回来,晚饭自然摆在荣府的前厅和花厅,贾瑚他们三个小孩子倒是在两个厅来回跑,在大人的逗弄下,贾琏和贾珠甚至发出将来一定会考中进士的鸿远呢。倒是贾瑚不管姑父怎么激将,他就是不上当,但是他自己也暗下决心,他一定会考中进士,而且他想以殿试前三名为目标。

    林海看着田高杰欺负小孩子,眼里是难得的揶揄之色,“三姐夫难得童心未泯。”

    田高杰扬扬眉得意地道:“我这段时间看到小孩子就特别地高兴,看到琏儿和珠儿更是忍不住想逗逗他们,将来我的孩子出生,希望也有他们这般聪明可爱。”

    林海颔首一笑,内心却道将来他孩子才是最聪明可爱的。

    史鼏微微笑着,内心有些黯然,他成亲十多年,夫妻感情和睦,太医也诊断了他们夫妻二人身体健康,但是就是没有孩子,是不是他上辈子作孽太多,老天爷不让他拥有孩子?

    晚宴结束,各回各家,荣府也安静下来了,贾敬徐氏他们也回了宁府,大概半个时辰之后,宁府派人过来回禀,说老太爷这会醒了,贾赦和贾政便立即起身去宁府见大伯。

    贾代化先是给贾政肯定地赞赏,目光中充满欣慰:“政儿,你能考中举人这就是踏出了第一步,这几日过了便安静下来继续学习,明年的春闱更是不能马虎大意,争取一次考中进士。”他的身体他知道好不了,明年定然是过不去了,不过他无论如何也要撑过五月份,不能因为他耽搁侄子的考试。

    现在贾赦贾政头上的长辈只有大伯和母亲,父亲去世之后,大伯就犹如父亲一样,看到大伯的目光就犹如父亲的目光,他终于得到父亲的肯定了,贾政稳住情绪,方才说道:“大伯,我会努力的。”

    以前他都不敢想能考中举人,他也希望明年能考中进士,不过他的成绩这次是在中间偏后一点,全国这么多学子,每次春闱也只是录取一百多人,他要考中还真是只有五五之数,不过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贾代化目光又落在贾赦和贾敬身上,扫视了一眼孙子贾珍,方才慢吞吞地道:“之前皇孙流落咱家之事,我也知道了,你们做得很好,不管你们哪一个人都要紧记,官场上一个不得松懈,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任何阴谋诡计都见不得光,所以你们要提防阴谋,但是更要善于用阳谋。”

    贾敬顿时有些羞愧地低下头去,这段时间他不是没有遇上明智,只是他在知道冯素素不见了,皇孙女更是被皇家抱走,他便知道他的打算落了空,不知是恼怒还是羞愧,他对他的态度不复之前的热忱。

    贾赦和贾政离开之后,贾代化对儿子孙子再次教育了一番,也对贾敬和贾珍强调,下一代一定要从小培养其读书,宁府没有兵权,只有军中的一些人脉,虽说人走茶凉,但是就这点人脉也是被皇家忌惮的,所以宁府没有别的出路,唯有读书一途。

    第二日,张氏和王氏分别向故交家发送请帖,请他们明日晌午来荣府赴宴,答谢大家对贾政科考一事的关心。

    张氏和王氏准备着宴请的宴席,红叶只是听她们念了菜单便让两人自己做决定。听得头都大了,准备了不下五十桌的宴席,光是预算就不止一千两,这还是荣府牢牢地控制了物价,否则按照红楼中下人那般中饱私囊的贪婪程度,只怕不花费二三千两不作数。

    就这么忙忙碌碌一日过去,天亮之后,荣府中门大开,红绸铺路,从台阶处延伸至府内前厅的位置。

    贾敬贾赦都请假在家待客,他们招待男客,张氏和王氏招待女眷,至于客人带来的小孩子,男孩就由贾瑚他们招待,女孩就由张瑛张丽胡氏招待,这般井井有条地分配下来,每个人都不得闲。

    咦,有一位闲人,那就是红叶,她现在就是府上的老封君,呆在花园亭子里等待客人的到来。这次来的客人当中,长者只有南安太妃和北静太妃,西宁郡王妃和东平郡王妃是张氏和王氏一个辈分的,只是她们地位尊崇,张氏和王氏自然也把她们带到红叶面前来了。

    上次出孝,红叶已经见过她们了,南安太妃又在打趣红叶:“史琼英,瞧你今天这春风满面的样子,不过也是儿子争气,换着我我也高兴得恨不得大摆流水席三天三夜。”可惜她那儿子耳根子软,虽然孝顺她,但是就这性格导致他在官场上是没法走远的。

    红叶睨了南安太妃一眼,笑着点头承认:“我是很高兴,老二能考中科举,也是贾家列祖列宗保佑。”

    南安太妃白了红叶一眼,她现在就不喜欢显摆夫君的。

    北静太妃温和一笑:“蜜儿还是喜欢和琼英抬杠,一转眼我们也这么老了。”

    “我们这几人就你最没资格说老那话。”南安太妃也是白了北静太妃一眼,她从年轻时就看不惯这个装模作样的女人,要不是表姐和琼英从中调和,她才不会和她勉强成为朋友。

    红叶又是一笑:“也是,秀玉可是我们当中最年轻的,我最老,蜜儿其次。”她看向南安太妃,笑道:“好久没见你表姐,蜜儿下次看到平阳太妃,记得帮我代个好。”贾母最要好的三个手帕交便是南安太妃和北静太妃,还有一位将军夫人,跟在夫君身边戍守边疆,已多年不在京城。平阳太妃作为南安太妃的表姐,她是认识,但是与她并无深交。

    当然她们几个老婆子说话也没有冷落西宁郡王妃和东平郡王妃,这些年西宁郡王府和东平郡王府很是低调,这两家子嗣不继,在京中的来往除了故交便很少出门,都一心扑在自家孩子身上,现在西宁郡王府只有一个身体弱的嫡子,而东平郡王府还只有一个嫡女,若是无嫡子,家中爵位就会被收回,为此两家可没有心思在外面搅风搅雨。

    不多时,艾草被贾敏护送过来,贾敏朝几位长辈和两位郡王妃行了礼,便去帮两位嫂子招待客人。

    “来迟了,亲家母可别怪罪。”她朝南安太妃一笑:“我们前几日才见过,就别这么多礼了。”

    南安太妃忍不住开怀大笑,指着艾草半响才说道:“你别指望我给你介绍。”

    艾草眉头一挑,目光朝北静太妃三人一笑,红叶便笑着说道:“亲家母请坐,别理蜜儿这个人来疯。秀玉、两位郡王妃这是我那四闺女的婆婆林家老夫人。”又是向艾草笑道,“亲家母,这是北静太妃、东平郡王妃和西宁郡王妃。”

    艾草抚掌一笑:“早就想认识北静太妃,今日可是如愿了。”红楼中唯一正面出场过的北静王府的人,可不是大名鼎鼎么?

    “我算是明白老夫人为何与蜜儿相熟了,你们是臭味相投嘛。”北静太妃一阵打趣笑道,这样拉近了关系,气氛也融洽了。

    说话间还有不少女眷到来,幸好都不用红叶招待,张氏贾敏她们就够资格招待了,只是她们这些老婆子看到年轻的女孩子,都忍不住把这些鲜活的姑娘们叫到身边问话。

    红叶仔细观察了一下齐名的‘四王八公’里的人家,只有一半人家爵位还在,都是侯爵或者伯爵,更有传承快的,已经是一等将军或者三等将军了,像昔日理国公柳家因为这次太子和大皇子的事情爵位被收回了,全家没有人当官,这次都没有来,只是派人送了贺礼来。

    倒是新进的那些国公府或者侯府,因为互相没有交情,从未来往过。有人家业蒸蒸日上,有人就在不断后退。

    一顿宴席结束已经是未时,好些人便告辞离开了,南安太妃她们也未久待,很快客人便走得差不多了,就连王氏的两位兄长也未久待,不过席上他们可没少灌酒,幸好早就准备了解酒药,否则贾政今日说不定又要出一次丑。

    热热闹闹闹腾了这两三日,可把张氏王氏折腾够了,夜晚不到亥时,张氏和王氏便早早就寝了,红叶原本只是扫视荣府一眼便掠过,却没有想到发现贾赦和贾政在前厅的书房里躲着喝酒,兄弟俩你敬我我敬你,直到喝得伶仃大醉,才被下人扶回各自的院子里。

    红叶挑了挑眉,这两兄弟还会背着她搞联盟吗?

    贾政科考中举延伸的事情还未结束呢,他要安排时间和余秋上张家向张老太爷致谢,还有参加坐师宴和与其他中举的学子之间的交流,就这么又忙碌了好几日,中举带来的热闹才渐渐消停,荣府也回归正常生活状态,贾政继续按照以前的计划读书,准备来年的春闱。

    从贾政那里得知,张老太爷介绍了一位先生给余秋当老师,他给贾政和余秋指点功课,对贾政和余秋非常了解,贾政年纪大了,在读书上是没有天赋,全靠他努力。余秋在读书上却颇为天分,以前是因为家里条件限制,有好的先生指点,定能走更长的路。

    至于贾政,张老太爷也明说了,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他,就让他按照现在的方式学习,每隔几天把功课拿给他指点一下便是了。

    对此红叶却是不知道,张老太爷一心认为她是个深藏不露之人,想当初他也认为贾政顽固不化,毫无教导的价值,但是现在贾政中举了,这一切都是她教导有方的功劳,是以别人是教不好贾政的,唯有她才能教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