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粮食储备

作品:《繁华大唐的背后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备用网址www.81new.cc www.81new.vip  绿色无弹窗]

    贞观三年六月底,户部已经收到第二批商税,也是十几万贯钱,又因为裁减了一部分官员,少了很多支出,所以现在不仅完成了收支平衡,六月的商税还有了些结余,以后每个月多收的商税就够维持正常开支而且也会有富余,国库里面也有五十几万贯钱以备万一。一时间连房玄龄都感觉很轻松,终于不必为了钱财烦恼了。

    而此时的魏叔琬在想,按照李二帝下的雄才大略,只要大唐的情况好些,便会北伐突厥,自己是不是应该准备些什么,想要打仗最重要的是粮草问题,而自己的户部又正好管理此事,于是魏叔琬打算修建长安北方各地的储备粮仓,魏叔琬的想法是在北边每隔几十里地就选一个县城都修建一座粮仓,规模大些,尽量修在交通方便或是以后北伐要路上,而且距离边境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远了起到的作用会很小,而近了还会面对突厥的威胁,而且这些粮仓只要粮食充足,在有灾害的时候作用也会很大,长安城往北的官道也要整修了,之前魏叔琬就有这个想法,不过最近一直忙于增加商税的事情一直没倒开功夫,现在倒是可以着手准备,等秋收之后便开始进行。

    事情要一件一件做,魏叔琬决定先做好粮食的储备工作,今年年景不错,估计秋收之后粮食价格会降低,正好低价储备粮食,于是魏叔琬就写了份奏折,把修建粮仓储备粮食的事情写了进去,然后就交到尚书省,估计李二帝下看到后会询问自己,毕竟朝廷财政才刚刚转好。

    果然不出魏叔琬所料,第二天李二帝下就专门召见了魏叔琬,毕竟魏叔琬现在的官职也不小了,又为朝廷做了很多的事情,更加不会无的放矢,所以他的奏折倒是让李二帝下重视,等魏叔琬见到李二帝下行过礼之后,李二帝下就问:‘爱卿之前的奏折朕已经看到了,不过爱卿为何要在此时提出大量储备粮食,要知道此时朝廷财政刚刚转好,按照爱卿所想,怕是朝廷所剩不多的财力都会用在此处’。

    魏叔琬回答道:‘回帝下,臣之所以上书要做此事,就是考虑到此时朝廷的两大隐患,第一就是应对北方的突厥,他们经常南下犯我大唐,虽然今年突厥安分了一些,但只要颉利还是草原的可汗,他们还是会入侵的,毕竟此人野心不小,届时朝廷调动兵马应对入侵或是国力上升之后北伐突厥都可以就近转运粮草,如果像之前那样从长安转运,费时费力不说而且还消耗巨大,而且运输线过长的话难免受到突厥游骑的骚扰,二来就是为了应对天灾,如果发生天灾,朝廷手中要是有粮食就可以就地安置百姓,而且臣打算所有修建的粮仓都由户部直接管理,避免地方上弄虚作假,而且以后朝廷财力更好一些的话,臣还想在大唐境内的几大城市都修建大型粮仓,毕竟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臣以为凡事还是多想想,提前准备好,免得到时遇到事情手忙脚乱的现想办法’。

    李二帝下听完之后,心里面倒是十分感慨,心想魏叔琬虽然年轻,可确实做事干练,而且对很多事情都能未雨绸缪,自己早就有心北伐突厥,可大唐初建,自己争夺皇位又经过一系列动乱,然后又是天灾人祸,朝廷实在难以应对,而且从隋末战乱以来,都是突厥南侵,连隋炀帝杨广都被围在雁门关过,大唐建立之初还对突厥称过臣,以至于很多大臣对于突厥都十分惧怕,自己的一帮老兄弟倒是想对突厥作战,可他们都是武夫,哪里能知道事情的困难,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虽然主帅的谋略以及将士的勇猛都很重要,但是最总要的就是钱粮问题,没有粮食士兵都吃什么,要是粮草不多,战不能持久更是必败无疑,不管魏叔琬是猜中了自己的心思也好,还是真有如此洞察全局的谋略,都是难能可贵了,于是便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朕会下旨让你全权负责此事,只要留下应对朝廷开支的钱粮,剩下的就按照你的想法来办,也会叫工部全力配合你,你只管用心做事就好’。

    魏叔琬遵命后等拿到李二帝下的圣旨便下去了,然后直接来到工部找到钱牧之,这次有着李二帝下的圣旨,所以事情更是容易,由于知道钱牧之很有才华,于是魏叔琬便与其一起商议,看看都在何处建设粮仓最为方便,两人根据地理位置、运输方便等原因,最后决定在各地修建十二个大粮仓,三十六个中粮仓,一百多个小型粮仓,大型粮仓可存量十万石,而中型粮仓能存粮三四万石,而小型粮仓也要能存粮五千到一万石,按照工部预算,大型粮仓需要三四千贯钱,中行的粮仓也要一千贯钱左右,小型粮仓几百贯钱就可以,这样全修建完毕需要十万贯钱左右,不过还好是分批建造,也不会吃力,不然朝廷每个月结余这点钱还真不够花的。

    等所有事情都准备好了,魏叔琬就从户部和工部抽掉官吏,先修建十二个大粮仓,都是由工部的工匠负责,一个派出了十二组人,他们可以在当地召集人手,户部和工部又各派一个郎中两个笔贴士,带着十几个小吏去四处巡查,观察建设的情况,以防止有人偷工减料,或为他们联系当地官府,以便更好的施工。

    等过了一个半月,十二个大粮仓才建立完毕,又是现在是夏季,很多百姓都在忙着农活,所以人员不是很充足,于是魏叔琬便改变方法,决定先修建小粮仓,毕竟小粮仓分布各地,需要用到的人员还少,可以在秋收之前就修建完毕,届时正好可以用上,魏叔琬还在边境附近分开修建六个小粮仓,并不打算现在储备粮食,只等着以后北伐作为转运地点,那样会方便很多,毕竟魏叔琬知道李二帝下是把突厥给灭了的,早晚都会用的上,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就这样,时间一直到了十月中旬,秋收已经完毕了,魏叔琬开始在各地安排户部驻守粮仓的的官员收购粮食充实粮仓,之前魏叔琬已经得到李二帝下的准许,每个大粮仓设置了一个从八品的官位,而中型的粮仓是正九品,小型粮仓则是品级最低的从九品,官职都是粮库主事,直属户部管理,每个粮仓给予几个到十几个吏员不等,官员几年乱换一次,以免贪污的情况出现,到了十一月初,各地的情况都传了上来,魏叔琬一共花费了四十万贯钱,在各地总共储备了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各地的粮仓都装了一小半,估计要明年才能完成储备粮食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