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战争又起

作品:《繁华大唐的背后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备用网址www.81new.cc www.81new.vip  绿色无弹窗]

    就在大唐朝廷整军备战的时候,在北方的草原上,薛延陀的首领夷男也在频频约其他部落头领,与其他部落的首领一起商议攻打大唐的事情,由于薛延陀最近两年越发额强大,而且夷男的心机也很厉害,手段还不像颉利那么强势粗暴,对其他的部落首领软硬兼施,所以现在夷男的威望比当初的颉利还高。

    之前夷男派使团去大唐索要颉利故地,根本就没想李二帝下能答应,这只不过是个手段而已,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以此迷惑大唐,用来掩盖他真正的目的,有一个是因为有一些部落首领,由于此前颉利与大唐作战失败,所以对于大唐有了一定的畏惧,不想与大唐作战,夷男便使出了些手段,欺骗这些人,说薛延陀已经派出使团去大唐,要用钱财来赎回颉利的故地,而大唐朝廷也已经答应了,同意将颉利故地交给薛延陀部落,之后又用颉利的故地与这些部落交换地盘,这些部落的首领虽然不想交换,可碍于薛延陀势大,不敢太过于得罪,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忍气吞声的答应与夷男交换地盘,这些部落首领答应之后,夷男马上就派人去接收,而用来交换的地方却一再拖延。

    等夷男得到了其他部落的地盘以后,又告知这些部落首领说是大唐反悔了,不肯把颉利的故地交回来,并以此为借口,邀请其他部落一同攻打大唐,此时聪明人已经看出了夷男目的,可薛延陀势力太大,根本无法抗衡,而失去了地盘的部落也已经上了贼船无法下去了,毕竟没有足够的地盘就意味着牛羊会减少,无法养活部落的人口,而又休想从薛延陀手中拿回地盘,所以只好同意与薛延陀一起攻打大唐。

    最后夷男与各部落首领首领商定,在二月初共同出兵攻打大唐,届时兵分两路,一路先行拿下玉门关,占据凉州,届时便进可攻击大唐腹地,退也可据守玉门关,另一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颉利的故地,用来放养战马牛羊,以保证大军的后勤补给,夷男的计划可谓十分周全,一旦让薛延陀拿下玉门关并占据凉州,那么大唐会十分被动,凉州又被成为河西走廊,不仅是通往西域的要道,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百万以上,又是胡人和汉人杂居之地,一旦被薛延陀占领,那么薛延陀的势力就会暴涨,定会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所以占据凉州才是夷男的主要目的,届时即使另一路进行不顺,也影响不大,毕竟那只是夷男迷惑人的一种手段。

    时间转瞬就到了一月末,此时的大唐正在备战,雁门关一带已经集结了十余万人马,夷男的派出的使团成功的把大唐君臣全迷惑了,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颉利故地,根本没想到夷男会有这么打的胆子,竟然打着大唐凉州的主意,即使是以前的颉利也只不过是上大唐劫掠一番,并没有打大唐天下的主意,看来夷男的本事比颉利厉害多了,难怪可以再颉利势力强大的时候保护住自己,还能在大唐击败颉利之后,收拢颉利的手下,将薛延陀迅速发展壮大。

    等到了二月初的时候,夷男已经率领大军向玉门关前进,这时候魏叔琬派去草原的人也发现夷男大军的方向不对,于是迅速打探消息,最后从一个小部落首领那得到了消息,打探的人知道事关重大,于是马上向魏叔琬发了急信,而在此时,大唐朝廷又有一件事引起了文武官员的争执,争执的原因就是此前的突厥俘虏如何处置,在大唐打败颉利的时候,还抓了大批突厥俘虏,这些俘虏有六七万人,这些人此前一直关在军营之中,由于有着朝廷十几万大军的看押,所以朝臣并不担心这些俘虏作乱,而且这些俘虏还能当做民夫使用,可由于马上要与薛延陀大战,长安军营的兵力就有些空虚,这些俘虏继续留在长安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一旦有人挑动这些俘虏作乱,那么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又不能把这些俘虏全部带到前线,毕竟前线战事一旦紧张,那么久没有那么多人手看押俘虏,而薛延陀的人恐怕也会打这些俘虏的主意,一旦薛延陀把俘虏劫走,那么薛延陀的兵力马上就会大增,毕竟这些俘虏此前都是合格战士。

    于是朝中的武将就主张将这些俘虏杀了了事,此举遭到大部分的文官反对,说是杀俘不祥,双方争论不断,毕竟此前就已经争论一番,谁也说服不了谁,现在就连李二帝下都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倒是不怕什么杀俘不祥,而是马上要与薛延陀开战,在此时将这些俘虏都杀了的话,恐怕会让草原上的人胆寒,再也不敢投降大唐,而不杀的话有无法处理,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可战争已经尽在眼前,大唐已经收到消息,薛延陀部落也已经在集中兵马了,此事又不能不处理。

    此事争论了两天都没有结果,于是李二帝下便把几个心腹重臣找来询问,决定今天不管如何都要拿出一个主意,实在不行就把人都杀了,哪怕是因此原因导致对于薛延陀的战事艰难,也不能把俘虏带去前线或者留在长安,毕竟那样的危险太大,可李二帝下一番询问,却没有一个人能拿出来一个解决办法,只是魏徵坚决反对李二帝下杀俘,最后魏叔琬是在没有办法,就给李二帝下出了个主意,就是把所有俘虏的拇指割掉,人一旦没了拇指就无法用力握住兵器,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此举也会导致这些人有很多事情一样做不了,但一些搬搬抬抬的事情还是可以做的,留在长安也就没了威胁,可这却是一个缺德的主意,会让这些俘虏以后的生计艰难,魏叔琬有些心中不忍,感觉还不如一刀杀了他们,总比这样受罪的强。

    可这只是魏叔琬的想法,李二帝下和太极殿中的大臣都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这个办法既能解决俘虏的隐患,又可以使朝廷不用杀人,真是一举两得的主意,可李二帝下还是训斥了魏叔琬几句,说魏叔琬有如此好的主意就应该早些说出来,弄得魏叔琬心中郁闷不已。

    有了办法就好办了,在贞观七年二月初三的这一天,李二帝下下令,把突厥俘虏的拇指全部割掉,于是军营中突厥俘虏就倒霉了,纷纷都被割掉拇指,这件事由于是魏叔琬出的主意,又因为魏叔琬平时脸上总带着微笑,所以就有人在背后讽刺魏叔琬是一个笑面虎,等到魏叔琬知道自己得了一个笑面虎的称号后,倒是有些哭笑不得,不过这个称号以后倒是十分响亮,让不少官员痛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