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作品:《二周目女帝:这剧情不对劲!

    李府。

    “相爷,广陵道钱刺史和淮南道周刺史来信。”

    李云升都没有问信了说了什么,直接说道。

    “告诉他们,大楚无灾,粮食往西周售卖便可。”

    “相爷,您都没看,怎么知道他们说的什么事?”

    “西周粮食价格暴涨,他们是等不急了。”

    刘权竖起大拇指。

    “相爷,您还真是料事如神!

    两人都是来信询问,他们那一州何时会有灾情。”

    李云升笑了笑。

    “当初,就是我给他们写的信。

    我跟他们说,今年他们所在的州会有大灾,若是提前囤粮必然会大捞一笔。”

    刘权很快就想起来,去年的时候,送给江南、剑南、岭南、广陵、淮南各道官员的信。

    “相爷,咱们大楚什么时候有灾啊?”

    他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自己的手里还囤着不少粮食呢。

    而现在,西周粮食价格暴涨。

    若是现在能出手,这收入至少翻两倍。

    李云升摇头。

    “大楚没有大灾。”

    “那我们是不是往西周卖,现在价格正是高的时候。”

    刘权突然反应了过来。

    “相爷,您去年说的举国大灾就是指的西周?”

    去年的时候,相爷说会有大灾。

    他一直以为,这所谓的大灾是在大楚。

    可是谁想到,转过年来西周大旱。

    见李云升点头,刘权神神秘秘地问道。

    “相爷,您真的能掐会算?”

    去年囤粮的时候,他就有些好奇,相爷为何会知道有大灾。

    不过既然是相爷的吩咐,他也不敢不照做。

    当西周真的爆发大灾,这事真的是细思极恐。

    江南、剑南、岭南、广陵、淮南道,都是距离西周毕竟近的几道。

    所以,那个时候相爷就开始布局了,而且目标明确,就是西周。

    李云升看向刘权。

    “福升粮店我不管,不过囤的那十八仓不能动。”

    他当初之所以告诉自己在这五道的心腹官员,一方面是让他们顺势捞一笔。

    另一方面,他们囤粮越多,西周的粮食就会涌入大楚。

    这样,西周的粮食存粮便更少了。

    京师十七仓,加上这五道官员所囤的粮食,足够把西周粮食拿走五成以上。

    至于,为何当初在信里说是大楚会有灾,主要是不想走漏风声。

    刘权眼睛一转,嘿嘿笑道。

    “相爷说什么时候动,我跟着动。”

    十八仓的粮食都在,肯定有它的用处。

    自己跟着相爷走,才能赚的最多。

    李云升伸了个懒腰。

    “算你小子识相,卫国用不了多久就是我们的了。

    到时候,卫国只有桑树,而没有粮食。

    这五道的粮食基本都卖给西周了,那你说卫国想买粮只能找谁?”

    刘权一脸谄媚。

    “找相爷。”

    “过去这一年,卫国可是从我们大楚赚了不少钱。

    他们赚了多少,都得给我送回来。”

    “将大楚那些有钱人家的钱通过买纱罗,送到了卫国人手里。

    然而通过粮食,再统统收回来,相爷,您实在是高啊!”

    李云升一巴掌拍在刘权脑门上。

    “就显你聪明,快去回信!”

    ……

    六月。

    凉州城内。

    “启禀大将军,卫国大军已在凉州三十里外安营扎寨。”

    夏侯勋点头。

    “再探再报。”

    “是!”

    一旁,立即有人请战。

    “大将军,末将请命,愿与卫军一战。”

    “末将也愿与卫军一战!”

    夏侯勋压了压手,转身看向身后的地图。

    “陛下早就有旨意,卫军粮草不济,难以久持,坚壁清野,只需固守便可退敌。”

    “大将军,恕末将直言,咱们这些人在朝里可都没了依靠。”

    江顺站出来说道。

    “今天在座的都是自己人,我老江就明说了。

    我就想问一句,真的灭了卫国,咱们以后还有仗打吗?”

    立即有人附和。

    “是啊,如今李党嚣张跋扈,卫国战事平息,恐怕能够让我们解甲归田就算是好的了。”

    夏侯勋心中叹息一声,他如何不明白这些人的顾虑,但是自己也是身不由己。

    别看他现在是个大将军,统领边境大军。

    可是,费党早已经不是以前的费党了。

    只剩这几個武将,怎么斗得过李云升。

    他如今想要在朝中立足,只能依附柳呈,依附女帝。

    若是灭了卫国,便是大功一件。

    只有如此,才能在京师争得一席之地。

    或许这些人没有退路,但他还是有的。

    江将军继续说道。

    “京师之中,与我们有关系的官员已经悉数被清洗干净。

    咱们这些人,之所以还活着,不就是因为卫国虎视眈眈吗?”

    说着,他扑通一声抱拳跪地。

    “大将军,我们可都是多年的袍泽啊,你难道就不为兄弟们想一想?”

    夏侯勋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陛下有旨。”

    江顺还欲开口,一旁何正云却看到了门外的一道影子。

    那道影子手里,拿着一样东西,看上去分明就是圣旨。

    他立即上前,打断了江顺的话,而且故意提高了声音。

    “大将军所言极是,我等定遵旨行事!”

    江顺不乐意了。

    “老何,你这说的什么屁话!”

    何正云用脚轻轻踢了踢江顺,示意他别说了。

    “嘿,你替我干嘛?”

    江顺推了何正云一把,继续说道。

    “说是陛下的旨意,是谁下的旨还不一定。

    谁不知道,李云升把持朝政,圣旨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

    “别说了。”

    何正云微微弯腰低声警告。

    “别说了!”

    “为什么不能说,大将军又不是外人。”

    江顺不明白,为什么何正云总是拦着自己。

    老何,伱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咳咳咳!”何正云急忙咳嗦掩饰。

    此时,一直未曾回头的夏侯勋质问道。

    “江顺,难道你要抗旨?”

    “大将军,将在外——唔唔”

    何正云一把捂住了江顺的嘴,而后在他耳旁低声道。

    “外边有人!”

    ‘君命有所不受’六个字,只能从指缝中漏了出来。

    江顺还没明白过来,立即站了起来,虎视眈眈看向议事厅外。

    “谁在外边偷听!”

    闻言,正在看地图的夏侯勋立即转身看向门外。

    议事厅外出来一道声音。

    “好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皆是看向门口之处。

    此时,李云升手持圣旨迈步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