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发财大计

作品:《红楼翻云覆雨

    贾环连番质问之下,两人很快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合着斗了半天,还是被别人给耍了,竟然还不自知,传出去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不过这到底都是为什么?”

    牛犇满脸不解。

    也是,贾环也可以看出来,牛犇就不是那种智慧型的武将。

    相较之下,张廷爵就没有这些疑问。

    贾环提出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想出来答案。

    道理很简单,牛张二人,分别作为武勋和文官子弟系统的头面人物,天然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只有两人斗起来之后,才更加能体现小弟们的价值所在。

    战争才是最花钱的买卖!

    放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还能为了什么,你们要是关系太近了,还让底下的人怎么混?”

    “而且如果没有冲突的话,恐怕也用不上他们站脚助威了吧?”

    很多时候,所谓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交易的过程。

    等价或者不等价,不是外人能够搞清楚的。

    “情况都已经搞明白了,接下来该怎么办,你们自己考虑吧!”

    “我还得回去把今天的功课给做了,不要再给我添麻烦了!”

    贾环到国子监念书的目的很纯粹,就是认认真真走程序,老老实实考状元。

    至于人脉不人脉的,贾环基本没怎么考虑过。

    有些人,有些关系,不是主动结交和维持就有用的,得把自身的价值先提升上去。

    只是事情往往并不能如人所愿!

    “别呀,环哥。”

    “兄弟以后就跟你混了!”

    “在国子监也混了这么久了,挨罚的次数也不在少数,能够让教谕主动放人的,您还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要不说牛犇眼神头比较活泛,贾环虽然刚来,还不到一天的时间,能够被国子监的教谕区别对待,甚至还能刀下救人,已经证明了足够的江湖地位。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之前没有人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才会产生牛犇和张廷爵对立的情况。

    现在贾环的强势降临,虽然做的事情不多,但却已经打破了现有的格局。

    “别,犇哥!”

    “要按岁数论的话,你可比我大,我得叫你哥!”

    贾环没有认干弟弟的习惯,如果要是个萌妹子的话,或许可以考虑一下,认下个干妹妹什么的。

    当然,要是有个大姐姐愿意的话,认个干姐姐,也不是不行。

    正经的那种!

    “达者为先,贾兄不妨就答应下来吧!”

    贾环连番拒绝,张廷爵也跟着掺和了一句。

    局势已经明朗了,都是聪明人,如果贾环和牛犇联手成功的话,自己一方以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这一点张廷爵看的很清楚。

    本来文官子弟对上武勋子弟,就已经在相持之中,略微处于下风。

    现在又加上了贾环这么一个重磅的砝码,还能勉力维持平衡的天平,直接就会一边倒。

    聪明人都知道,打不过就加入!

    “千万别,我过来其实就是混日子的,咱们以后还是击鼓卖糖各干各行。”

    贾环深知人多是非多的道理,反正就是一个态度,你们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反正我不掺和。

    “谁还不是混日子?”

    说起这个,张廷爵反而来劲了。

    “来之前家里祖父就已经交代过了,到了国子监,混混就行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随心所欲一点。”

    “只要不是违反朝廷律例,和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家里都给兜底。”

    说白了,张廷爵就是出来当纨绔子弟来了。

    一开始还很兴奋,但是说到最后,突然有点悲凉。

    道理其实很简单,张廷爵的兄长以及父亲,都是进士,而且都已经进入官场。

    按照三代人相互扶持和照拂来算的话,张家的富贵,还得有个大几十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止亏为盈,固然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

    但与之相较,更难能可贵的是,能选择恰当的时机止盈。

    有舍有得,有得有舍。

    “行了,别一脸苦相了!”

    “带你们发点财,有没有兴趣?”

    贾环见不得别人悲凉,尤其是那种,必须放下点什么的悲凉。

    于是,只能选择默认了两人的做法。

    “当然有兴趣了,不过咱们怎么发财?”

    讨论起银子来,正常应该没有几个人不感兴趣。

    如果又说对钱没有兴趣的话,十有八九就是骗人的。

    或者换一种说法,绝大多数人,或则组织,想要的都是你的钱。

    突然有个说,对你的钱没有兴趣,还给你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福利,那十有八九,就是对你的命感兴趣了!

    相较于张廷爵,牛犇对银子,渴望更甚一些。

    倒不是说镇国公府没有张府家底厚,而是读书和练武开销不一样。

    都说穷文富武,牛犇这样的,一般人家,还真养不起。

    “我们家在城外东南方向不远处,有一处庄子,我准备把那边开发整理一下。”

    “把路修一修,把房子盖一盖,专门用来服务往来京城的客商。”

    贾环只是简单提了一句计划的情况,并没有涉及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问题。

    “那一年才能挣几个银子?”

    牛犇显然不太懂得经营,提到房子就想着住,和许多传统的观点比较一致。

    “应该没那么简单吧,环兄?”

    “如果只是投宿住店的话,在京城内岂不是更加方便?”

    到底是家学渊源不一样,虽然张家是书香世家,但是生意上的事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过很多。

    比如从参与者的角度,张家也要挣银子。

    还有就是从朝廷官府的角度,张家也出过户部尚书。

    “我准备把庄子收拾出来,用来存放来往京城商户们的货物。”

    “每次进城都需要交税,成本太高了,而且还有小吏索贿,来往的商贾们,更是不堪其扰。”

    “不如咱们替他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给他们省下一些成本,无论是钱财上,还是时间精力上,都可以解决很多麻烦。”

    “然后从其中,咱们再挣该咱们挣的一部分!”

    商业上的事情,说白了就是一种价值提供。

    无论是有实物载体的价值,还是没有实物载体的价值,都可以进行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