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陈年旧事

作品:《红楼翻云覆雨

    “您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就放心多了。”

    “既然馅饼砸在我头上,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另眼青睐这种事情,贾环并没有想太多,大家都姓贾,没道理所有的好处,都得落到大脸宝一个人头上。

    “祖父当年到底是因为什么去世的?”

    先荣国公贾代善的生平,以及英年早逝的具体原因,在贾环的心里一直都是个谜。

    也是碰巧遇到了太上皇,贾环才想起来问一问。

    按照岁数来看,两人应该算是同一代人,而且根据太上皇的语气和态度来看,当年两人的关系应该不错。

    不然的话,就算是贾家祖上多有功绩,也不至于在封爵之后,还有优待和奖赏。

    “按理说有些事情,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告诉你,应该等到你中举之后,再仔细详谈。”

    “不过既然你今日已经见过了太上皇,而且还颇得太上皇的赏识,提前让你知道知道倒也无妨,心中有数,眼中才能有亮。”

    谈起成年往事,贾赦情绪有点低落。

    按照正常节奏,贾家的富贵,应该可以多传几代。

    初代宁荣二公就不说了,刀山火海里闯出来的英雄,和皇族赢氏一起,建立了新的大秦王朝。

    到了第二代的时候,虽然贾代化不太争气,只混了个一等神威将军,但是依然担任着重要的职位。

    京营节度使,作为拱卫京畿武装力量的一把手,如果不是皇帝亲信之人的话,根本不可能获得这个职位。

    站稳脚跟之后,立功的机会,那还不是随手拈来。

    贾代善就更不用说了,年轻的时候,跟着长辈一起,就开始征战四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袭爵的时候,甚至都没有降等。

    到了第三代,无论是贾敬还是贾赦,都不是纨绔子弟。

    一个靠自己中了进士,另一个是太子伴读,出身贾府,前途一片光明。

    可惜,在关键的时候,翻船了……

    “你祖父当年去世的时候,朝廷也就是太上皇给出的结论是战死边疆,但是其中有颇多的蹊跷。”

    “事情过去那么多年了,但有些经过和细节,一直都没有办法解释清楚。”

    “比如,你祖父当年出征的时候,并不是朝廷计划之内,而是因为边关告急,北边的外族叩边,边关防线被破,只能临危受命。”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一是朝廷多年以来,和北边的战争,其实一直都没有停下过,只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影响不大。”

    “按理说,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和老将了,再加上地利优势,不应该出现被破城的状况。”

    “而且,由于战事的持续,对于边关物资的供应,一直都保持着渠道的畅通,但就在你祖父出征决战,正是艰难时候,突然出了问题。”

    “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朝廷出现了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败局,到最后还是太上皇御驾亲征,才收复失地,重新巩固了边关防线。”

    贾环没有去过边关,但是也能够猜想到,朝廷为了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构筑防御体系,肯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依托地利优势,构筑长城和关隘,以及边关重镇,只是基本的操作。

    以长城为例,并不简单只是一堵墙,而更像是一根链条,串联起整个北方的军事重镇,以及重要关隘。

    而且所谓的防御体系,绝对并不仅仅只是被动防守那么简单。

    占据优势地位的时候,主动出击,背后还有牢固的防线作为支撑,可以进行系统的大家对手的有生力量。

    如此重要的系统,按理来说,是不应该出现问题的。

    尤其当时还算是朝廷建立初期,大家心里都清楚,那个时候朝廷的武力水平,反而正是最高峰的时候。

    贾赦有所怀疑,也算是有所依据。

    “更为蹊跷的是,太上皇御驾亲征归来之后没多久,就出现了太子谋反的大案,由于我和东府你敬伯父,都算是太子近臣,也就理所当然的受到了牵连,多亏祖宗庇佑,没有被治下重罪,侥幸逃了一条性命。”

    “从那以后,事情就变得明朗起来了。”

    “没过几年时间,朝局稳定之后,太上皇就主动退位,让今上登基,要知道当年,今上和太子的关系也算是不错,其中的机缘,只能你慢慢参悟了。”

    赦老爷只是介绍了一下情况,有猜测,但也不多。

    但是贾环已经在脑海中,大致勾勒出了事情的面貌。

    归根到底,还是权利的斗争。

    贾家之前和皇室的关系,太特么的近了!

    尤其是贾家和太子的关系的绑定,太深了,以至于让太上皇都感到不安。

    政治就是这样,十分肮脏!

    真想有时候没有那么重要,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利益的布局。

    对于太上皇这样的政治高手而言,任何可能的危险因素,都要尽量消灭在萌芽之中。

    按照贾家和太上皇的关系,以及太子对太上皇的姿态,两者无论是哪一个,都不可能造反,推翻太上皇的统治。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太子和贾家联手,有没有推翻当时太上皇统治的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

    有这些作为依据就足够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意志一样重要。

    只是贾家到底还是有点冤枉,职位都是太上皇任命的,太子储君也是太上皇自己的选择。

    而且贾家和太子关系走得近,也都是太上皇一手安排的。

    不然的话,太上皇不点头,贾赦也没有机会,可以给太子当伴读。

    全都安排好了,你开始后悔了,说白了就有点玩不起……

    但是太上皇作为金字塔尖上的人物,有任性的资本,付出代价的只能是太子和贾家。

    之所以选择主动退位,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太子被杀之后,诸位皇子夺嫡,进而相互残杀的局面出现。

    另一方面也是北伐的时候,御驾亲征,身体出了问题,再加上太子一折腾,更是雪上加霜。

    身体条件不允许,提前退休也是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