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思路

作品:《红楼翻云覆雨

    贾环的思路,是以前从没有过的,给林姐姐带来了很大的认知上的冲击。

    脑袋里放烟花的那种……

    “那环儿,你以后就准备多组织一些人手种地?”

    贾环轻轻刮了一下林姐姐的鼻子,眼神里充满了宠溺和无奈,笑道:“我能组织几个人,到时候一个聚众闹事的罪名肯定少不了。”

    “再说了,人多力量大,只是个伪命题。”

    林黛玉被贾环调戏的有点害羞,但是心里还有一点点享受的感觉,只是轻轻拍了一下贾环的胳膊,并没有多说什么。

    “怎么就是伪命题了?”

    “一直以来,大家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单位劳动效率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数量,就可以提高社会总产出,这也就是所谓人多力量大的来源。

    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胜在有效。

    “大家都这么说就是对的吗?”

    “其实林姐姐你可以稍微换个角度想一想,人多固然力量会大一些,但是消耗的成本也会增加很多。”

    “想让马儿跑,还想马儿不吃草,怎么可能呢?”

    “所以想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得另辟蹊径。”

    “如果一个人现在只能种三亩地,那就想办法让他能够种六亩地。”

    “如果一亩地现在产量只有十石粮食,那就想办法让产量提高到二十石粮食。”

    “这样的话,每个人每年的收成,变成了原来的四倍,将能够大大改善百姓们的生活负担。”

    技术进步这种事情,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科研和制造才是立国之本。

    至于金融,那只是一种调节财富的手段,贾环从来没有想过,要用所谓的金融工具来改变世界。

    看着胸怀天下的贾环,感觉整个人都在放光,当然林姐姐的眼睛也在放光。

    “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这么理解,种地产粮的水平可以提升,缫丝织布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获得一定量的提升,到时候百姓们也就不用担心穿不暖的问题了。”

    林黛玉已经上道了,通过贾环的举例,已经学会了举一反三。

    贾环投来赞赏的目光,没想到林姐姐还有这个天份,于是笑道:“其实咱们还可以稍微抽象一点。”

    “把种粮食,或者织布的这种能力,咱们可以统称为生产力。”

    “只要是能够把一些物品,通过大家的劳动,变为大家日常所需物品的能力,都可以统称为生产力。”

    其实贾环已经把抽象的内容,解释的非常简单化了,就是担心林姐姐听不太懂。

    “但是把这些化了,又有什么用呢?”

    林姐姐歪着头,十分可爱。

    当然问的问题也是蠢萌蠢萌的。

    “无所用,无所不用。”

    其实相较于具体的技术而言,抽象的概念,确实没有什么卵用,毕竟搞不出来实际的东西,就很难让人有足够的认可。

    “无所用的话,能够活得明白,也算是不错。”

    “但是无所不用的话,到底该怎么解释?”

    果然女人都是善变的,林姐姐这个问题一提出来,贾环就知道,小看林姐姐了。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搞清楚里面的辩证关系,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而且,要知道,林姐姐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

    大部分的知识储备,基本上都来自于读书,以及林如海的教导。

    不过书上并不会解释背后的道理,最后还是基本上全都要靠着自己参悟才行。

    能靠着自己的悟性,了解到这一步,着实不简单。

    “那我就再给你举个例子吧,林姐姐。”

    “你打江南回来,首选的话,肯定是先坐船,北上之后再换乘马车,如果要是顺利的话,差不多要半个月的时间。”

    “要是不凑巧,小月把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南来北往的商船,你应该也都已经见识过了,要是能够提高一下货运的生产力,让运载量和运输速度,都能往上提升一些,是不是就可以更快更多的解决物资运输问题?”

    “生产力只是个敲门砖,换算到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

    “想要进步,想要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可以从这些方面来下手。”

    贾环的解释,让林姐姐稍微更加多的明白了一点。

    只是问题到了这个地步,还不究竟。

    贾环继续道:“咱们其实还可以进一步延伸一下。”

    “就拿林姐姐你这次从江南带回来的书为例。”

    “姑父的书很多,但是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孤本,或者是姑父亲手抄录过的,比较有纪念价值。”

    “但是其他的大部分,也不是不珍贵,而是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文字记载的价值。”

    “同样也是装了很多箱,就这些书而言,咱们是不是可以想想办法,让它们在运输的过程中,缩小一下体积?”

    “缩小一下体积?”

    不得不说,在林黛玉的眼里,贾环这个想法,妥妥的就是开脑洞了。

    在林黛玉的认知里,书本就是书本,缩小体积什么的,根本不可能。

    “对,就是缩小体积,方便运输。”

    “等到了地方之后,再还原一下,重新恢复这些书原本的样子。”

    贾环语气十分肯定。

    在贾环的认知里,所谓的书本,尤其是在这个年代所说的汗牛充栋,实际上真的是体积本身的问题。

    “我们要的是上面的字,而并不一定就是书本身。”

    贾环的言论振聋发聩,一下子就集中了林黛玉最深处的感觉。

    原来还可以这么搞!

    林黛玉有点呆,感觉脑子不够用了。

    贾环伸手在林黛玉的眼前挥了挥,笑道:“行了,林姐姐。”

    “想多了不长个,还是把问题留给皇上自己好好烦一烦神去吧。”

    贾环可不想,朝廷的俸禄还没拿到,就开始操着大学士的心了。

    林黛玉又轻轻拍了一下贾环作怪的手,笑着问道:“这些话,你之前就没有跟舅舅谈过?”

    如此见地却没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林黛玉觉得有点可惜。

    “跟他谈这些干嘛?”

    “老爷不过就是个区区的工部员外郎,谈了又能有什么用?”

    贾环对政老爷,确实没有太多的依赖心理。

    当然也并没有什么恐惧心理,像大脸宝那种,基本上已经可以算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了,倒也大可不必。

    “时间差不多了,咱们回去吧。”

    平日里的京城,确实没有什么景致,贾环也只能带着林黛玉稍微绕了点路,转一圈看看和扬州大不一样的街市。

    “嗯,咱们回去吧。”

    “没想到京城也是如此冷清。”

    说实话,林黛玉多少是有点失望的。

    和扬州的差异太大了!

    “其实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不知林姐姐有没有感觉到,京城和扬州的具体区别在哪些方面?”

    贾环越来越喜欢跟林姐姐聊天了。

    机会太难得!

    要知道想要找一位可以敞开心扉交流的对象,简直太难了,许多门槛的限制,把贾环牢牢困住。

    首先就是平等身份。

    单就身份而言,林姐姐和贾环算是基本相当,不存在谁因为身份的问题而故意讨好的可能。

    当然,追姑娘归追姑娘,说两句好听的,也不耽误正经的相互交流。

    要是换成赖大,呸……有点恶心……

    要是换成彩云,肯定是另外一个态度。

    虽然也可以相互交流,但是主仆这层身份,并不能真正因为贾环态度的改变,而彻底被磨灭。

    一种因为依附关系而产生的讨好心态,就会导致贾环绝大多数的话,在彩云看来,都应该是对的,根本就想不到去挑毛病。

    其次,就是只是储备。

    贾环所谈及的内容,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的,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先。

    不说别人,就算是大脸宝这种被政老爷打小棍棒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所谓知识分子,都很难理解贾环在说什么。

    不通世情,不通实情,就是很大的沟通障碍。

    最后就是个人的领悟能力了。

    举一反三和归纳总结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的时候,是真特么的难。

    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参考依据,领悟的时候,就没有方向可言。

    没想到跟林姐姐谈及这些,竟然能够很好的领会,是贾环万万没有想到的。

    “京城的天气比较冷?”

    林黛玉试探着给出答案。

    “还有呢?”

    贾环保持微笑,继续问道。

    “还有什么?”

    这个问题对于林姐姐而言,还是有点难。

    在贾环看来,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其实只是自然条件的一个缩影。

    而更为重要的是消费习惯的问题。

    京城这地方,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方方面面的需要谨慎一些。

    尤其是为官经商之人,低调才是最好的保护色。

    一个朝廷命官,每天金山银海往外花销,其实是非常吸引大家目光的举动。

    毕竟按照朝廷的薪资待遇,做官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没有走正当途径发大财的可能性。

    混到内阁大学士,一年也不过就是一两千两银子。

    如果要是花销大了,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觊觎。

    都想着,哟,这家伙还挺富,银子从哪来的,得让御史弹劾一下,好好查一查收入。

    有没有收别人的银子?

    有没有以权谋私之类的?

    有这么一座大山挡在前面,富商巨贾在京城只能算是个屁。

    你特么的一天的花销,顶上顺天府尹全家一年的花销,还想不想在京城混了?

    作死也没有这么个死法!

    所以贾环才笑道:“京城的人,不像扬州的盐商们那样,喜欢大把的花银子。”

    “这有什么关系?”

    很显然林黛玉也知道,扬州盐商的奢靡之风。

    本来扬州这地方,只是个普通的军事重镇,扼守长江和大运河,是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

    自从盐商们在扬州发迹之后,就让扬州城在跑偏的道路上一骑绝尘……

    “当然有关系了!”

    “百姓们能挣多少银子,其实就是得看他们这些人能花多少银子。”

    “林姐姐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把银子收起来,不往外花销的话,百姓们辛苦劳作,好不容易可以用来换银子的布帛,食物,手工艺品等,是不是就全都废了?”

    “要是大家都不花钱了,百姓靠什么来养家?”

    “所以花银子这事儿,很重要。”

    消费才是促进社会繁荣的第一动力。

    没有消费,所有的办法都是扯淡!

    扬州这地方,天高皇帝远,再加上财富高度集中,比后日的魔都还要魔幻。

    用珍珠和人参来喂鸡,然后吃鸡蛋这种事情,也就只有盐商这种闲得蛋疼的人能干得出来。

    “你这么一说也对,所以你才想方设法,把大家的银子都掏出来,然后全都花掉?”

    结合贾环最近的举动,林黛玉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背后在下这么一大盘棋。

    “没办法,都学山西老抠去了,把银子藏地窖里,不如先拿出来借给我使使。”

    “再说了,又不是白使,给利息的,他们也不亏。”

    贾环一向以为,银子这玩意儿,只要不花,存起来没什么卵用,还不如存银行还能涨点利息什么的。

    经济的发展,就是个内卷的过程。

    供给端想方设法提供更加优质的商品,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当然,也有比较牛逼的,直接创造需求。

    而消费端,就是在不断的花钱和赚钱中,一直像是个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上班加班。

    欲望这种东西,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什么时候,京城要是能变得和江南一样就好了。”

    林黛玉也知道,这辈子想要再回江南的话,几乎是没啥指望了。

    心里唯一期盼的,就是希望将来的生活环境,能够更好一点。

    “会有那么一天的。”

    这是贾环给出的承诺。

    也是贾环计划中的一部分。

    ……

    戌时初刻。

    赦老爷外书房。

    贾环一回府,就被抓到了这里,政老爷和赦老爷都在。

    表情很严肃。

    不知道的,还以为贾环下一步就要享受一把大脸宝同款的长辈爱抚……

    “你又出去了?”

    还是政老爷先开了口。

    毕竟按照原则上来说,谁的儿子谁来打,这都已经是约定俗称的习惯了。

    之所以荣国府更喜欢动手的另外一个原因,其实还是跟当时宁荣两府的建设规划脱不开关系。

    当时想着两府其实是一家,就没有分开建祠堂。

    而是把贾家的祠堂建在了东府的西路,横跨前院和中院,规模还是比较可观的。

    不过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

    荣国府的长辈们,在惩罚晚辈的时候,就少了一项比较容易操作的武器,那就是跪祠堂。

    不吵吵,直接动手,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是啊,刚才跟林姐姐一块出去的。”

    贾环很诚实,也很直接,把政老爷都给整不会了。

    按照正常的程序,被长辈抓来问话,第一反应不应该都是百般推脱,千般否认,以及还有万般无奈吗?

    “那你可知错?”

    政老爷毕竟也算是半个老江湖了,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就调整了过来,接着问贾环。

    “只是出去一趟,应该没什么错吧?”

    政老爷的问话,让贾环有点摸不着头脑。

    只是出个门而已,这种事情,还有什么地方是不对的?

    荣国府又特么不是监牢,自己也是个成年人了,每天到点出门上学都行,放学以后出去玩就不行了?

    贾环也是态度比较刚,语气上有点硬,让政老爷有点下不来台。

    打肯定是不能打了,估计这辈子都不能打了,关于这一点,政老爷还是心里有点数的。

    要不说,打孩子就得要趁早!

    不然的话,等长大了之后,再想动手的话,总是会有千般顾虑。

    什么孩子已经长大了,也得要面子了,诸如此类的……

    “你不应该不打招呼,就带着玉儿出去。”

    “而且,连府里的护院,都不带,要是出了点问题,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严格说起来,确实是贾环疏忽了。

    在安逸稳定的环境里,生活了太长的时间,已经能够完全忘记了,还有所谓社会治安这种事情了。

    每一份能够享受到的安定祥和,都是有人在背后默默地付出辛苦和汗水换回来的。

    有时候,甚至还要加上鲜血的代价。

    此时贾环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小声道:“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这里可是京城,还能有人明火执仗的下黑手?”

    一句话就把赦老爷和政老爷都给气乐了。

    还是太年轻,太单纯。

    很多时候,没吃过亏,就不知道什么叫长记性。

    “要不然你以为城内海子里每年偶尔捞出来的尸体都是哪里来的?”

    海子者,就是京城里的湖。

    也算是所谓京城风水中的水龙脉。

    每年开春化冻的时候,总是会偶尔冒上来一两具尸体,但是顺天府就是从来都不敢大张旗鼓的打捞。

    谁都知道那是给雷,搞不好就得把自己填进去,所以历任顺天府尹,都不太敢动。

    要是动真格的,一次性捞出来几十上百具尸体,对上对下又该怎么交代?

    “以后再也不会了。”

    贾环也是个好同志,知错就认,认了就改。

    “还好我派人暗中跟着你们,不然的话,今儿还能不能回来都不太好说!”

    赦老爷这话说的,显然是里面有隐情。

    连政老爷都不知道!

    不然的话,估计贾环刚进来的时候,就已经劈头盖脸了。

    “怎么回事儿?”

    政老爷有点着急问道。

    相较于贾环无知的淡定,政老爷显然是见过大场面的。

    知道京城里的水有多深。

    “也没什么,就是回来的人禀报,玉儿一出府,就被人盯上了,大概有两三拨人在后面跟着。”

    “具体是哪家的,还得等再仔细查查。”

    贾环此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握了个大草……

    还真特么危险……

    就连林姐姐女扮男装这种事情,都搞得一清二楚,真特么NEWB!

    合着今天出门,自己和林姐姐,人差点都没了……

    “查,一定要好好查,要是银子不够的话,就先把太上皇给的那五十万两银子,先拿过来用用,以后我再想办法还上!”

    对于这种潜在暗处的危险因素,贾环一贯的作风就是坚决打击,绝对不能心慈手软。

    敌暗我明,防是肯定防不住的。

    只有打,狠狠地打,才能起效。

    赦老爷和政老爷都被贾环满身的杀气给震慑住了,还从来没见过贾环的这一面。

    但是两人的心态却又不太一样。

    赦老爷想的是,满院子后辈里,终于出了个有出息的。

    将门子弟,怎么没有点杀气。

    都像大脸宝和贾琏那样,满脑子都特么是娘们,还能有什么出息。

    而政老爷则更多的是一种心疼。

    谁的儿子谁自己打,这话没错。

    但是还有另外一句话,谁的儿子,谁自己心疼,也没错。

    贾环平日里多么文静的一个孩子,竟然也被逼得杀意都快凝成实质了。

    心里得有多大的恨意!

    “左右不过还是那几家。”

    赦老爷捋了捋胡子,综合判断了一下,给出了结论。

    贾环没有兴趣在这打哑谜,不过也意识到了,其中必有隐情,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还派专人盯着。

    人力成本还是很高的,无论在什么朝代,都是一样。

    尤其是能盯梢的这种人才,基本上还是个稀缺的职业分类。

    能花大价钱,专门盯着林姐姐,就说明林姐姐最起码是值这个价的。

    但是又反过来想想,盯着林姐姐有个毛用,又不是抢回去做压寨夫人……

    想要漂亮妹子,花点钱不就全都有了,何至于这么大费周章,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

    简单排除之后,贾环就想明白了,试探着问道:“还是林姑父的事情?”

    赦老爷也没想到,贾环反应这么快。

    他们能知道其中缘由并不稀奇,说起来也算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很容易就联想起来。

    但是贾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也能很快猜出来,虽然语气上还不太肯定,但也已经很不简单了。

    贾环都不需要两人的回答,从表情上的反应来看,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不是,还想怎么着呀?”

    “人都已经死了,还这么不依不饶的,有点过分了吧?”

    都说人死如灯灭,该了结的人情和债,都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还如此胆大妄为,也不怕林如海晚上给他们托梦。

    “据说他们还有重要的把柄在你姑父手上,虽然人已经死了,但是东西并没有找到。”

    赦老爷也不是吃闲饭的,人际关系还在,圈子里稍微请两个老朋友,找个秦楼楚馆,在小姐姐们的作伴下,几杯酒下肚,都不用问,自己就主动开始往外唠叨了。

    所以说,小姐姐才是社交场上的润滑剂……

    “不知姑父可曾在给父亲的信件里提起过什么?”

    贾环还是知道重点的,在场三人,要是论关系远近,还得是政老爷和林姑父的关系最近。

    打量了一下政老爷,也不知道林姑父图啥……

    才华没有,做官的那股子狠劲也没有,啥啥都没有,政老爷就不是个官场上盟友的最佳选项。

    或许,大概,可能,就是看政老爷单纯善良吧……

    政老爷仔细回想了一下,才确定道:“并不曾见如海兄提起。”

    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回去问林姐姐了。

    找出来的话,说不定又是个大杀器……

    “以后你最好还是尽量不要带玉儿出门,在事情没有解决之前,危险随时都有可能降临。”

    “他们已经动手弄死一个巡盐御史了,也不差再动手,弄死一个小姑娘。”

    杀人这种事情,尤其还是杀官这种事情,有的人想都不敢想。

    但是有的人,却是直接做了。

    果然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皇上就没有一点办法?”

    作为一个帮派的大佬,看起来确实很风光,但是也要为手底下的小弟们负责到底。

    小弟们平时打打杀杀,为了帮派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联合起来把大佬捧起来,才有了可能的风光无限。

    但是如果小弟们遇到了问题,大佬不出手的话,很快向心力就会散去,大佬也会沦落街头。

    没有人再给大佬出力,说不定很快就会被仇家砍死街头,也尚未可知。

    “或许还不是时候吧。”

    赦老爷说出这话,自己都不相信。

    就算不能立即采取行动,但是该有的态度,是不是也要及时表明一下。

    不能冷了手下人的一腔热血不是。

    赦老爷不太想继续谈这个话题了,提醒贾环注意安全之后,就没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

    “说说吧,你们今天去干什么了?”

    “是不是可以准备,给你们操办婚事了?”

    贾环差点没被赦老爷的话给噎死,这都哪跟哪,八字还没有一瞥,就想着操办婚事了。

    再怎么着,也得先把大脸宝给打发了吧。

    不过该有的感情基础,也有了,贾环倒也不太好推辞否认。

    不然的话,不就真成了拔……无情的人了。

    呸……

    还没进去,拔什么拔……

    “要不咱们还是说正事儿吧。”

    “刚出门是去见了林家的一位老管家,最近也到了京城,之前受惠林姑夫颇多,这不就想着来护卫林姐姐左右周全。”

    “找他是想让他帮个忙,接下来有一场好戏,得找人先开个场,不然的话,我担心唱不起来。”

    “对了,顺天府换地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有些事情,贾环不想解释太多。

    也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大家各司其职,把事情办好就行了。

    都能够认真一点,最后一合肯定没有问题。

    “赖大去问了,问题应该不大。”

    “但是宫里没有明旨,顺天府尹有点犹豫,心里犯嘀咕。”

    本来就是个没爹没娘的买卖。

    在没有见到确切的回报之前,想让太上皇下一道明旨,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也太特么不拿村长当干部了!

    “有咱们荣国府在后面背书都不行?”

    “这顺天府尹的架子,也拿的太大了点吧!”

    “几块破地的事情,说起来他们又不吃亏,反而占了天大的便宜,现在竟然还想卖乖?”

    贾环其实已经考虑到顺天府的行动动力,可能会有点问题,所以才提前把收益点了出来,没想到还是出了幺蛾子。

    京城就在顺天府的地面上,想要做点事情,如果不能够和这个主管上级部门打好关系的话,以后麻烦的事情,还会有很多。

    比如,治安问题,消防问题……

    等等一大堆。

    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贾环宁可花钱买平安,也不愿意通过权势强按牛头喝水。

    万一来个非暴力不合作,磨个洋工什么的,损失会比给出去的费用,还会更大一些。

    赦老爷仿佛早就料到了贾环的反应,苦笑道:“就是因为你给的太多了,他们反而心里不怎么踏实。”

    这话说的有点奇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年头谁还会嫌银子多了咬手!

    不过贾环稍微想了一下,就明白了。

    还真特么细节……

    果然这世道,就是特么的黑白颠倒……

    “这事儿您就不用管了,太上皇给配了个人,专门负责项目和我对接,到时候我跟她一起,去顺天府摆放一下府尹,问题就全都解决了。”

    平宁郡主这层身份,这个时候不用,还更待何时。

    作为太上皇的全权代表,为项目出点力也是应当应份的,不算扯起虎皮做大旗。

    “你说的是平宁郡主吧?”

    “我建议你还是不要和她走得太近了。”

    “说是在太上皇身边长大,但终究是忠顺王的闺女,万一皇上要是因为这个,对你有了不好的看法,到时候可够你喝一壶的。”

    赦老爷不出门,并不代表不研究朝中的局势走向。

    皇上和忠顺王的那点事,已经闹的人尽皆知了,像赦老爷这种之前就是因为夺嫡失败靠边站的人,都以极大的克制,让自己不再下场,就在旁边站着,等着看皇家的笑话。

    正经的太子给弄死了不说,现在新皇帝都继位多年了,太上皇还躲在背后搞风搞雨,到底想干什么?

    要是万一玩现了,吃瓜群众们正好可以捡一个大瓜。

    当年身处其中,看不清楚局势的发展,如今置身事外,简直就是洞若观火。

    说白了,就是一种再平衡的策略,说不得多高明。

    对于皇上而言,忠顺王就像是一块磨刀石。

    等到太上皇龙驭归天之时,就是皇上宝刀出鞘之刻。

    临终一道遗命,或者皇太后的庇护,就可以保全忠顺王的性命,但是底下跟风站队的官员,就断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到时候,还不是会成为皇上祭旗的牺牲品,和待宰的牛羊,没有啥本质上的区别。

    其实贾环对于皇帝本人,也是有点瞧不起的。

    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为了给他挣银子,被人弄死在工作岗位上,连屁都没放一个,跟着这样的皇帝混,能有什么好结果,还不如考中功名之后,混个待遇,等着养老。

    想到这里,贾环打了个哈哈,道:“再说吧,太上皇就派了这么个人来,咱也不能要求太上皇换人吧。”

    贾环说的也是实情,都是成年人,哪里就有那么多的选择。

    “反正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咱们贾家,现在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赦老爷长叹一口气,精神有点萎靡。

    男人上了年纪之后,精力难免跟不上,尤其是最近操心的事情又很多。

    不过贾环也顺利的逃过一劫,和林姐姐的事情,赦老爷也没有继续再催。

    成亲这种事情急不来,贾环还想好好谈几年恋爱。

    ……

    转眼一个半月之后。

    贾环已经顺利通过了乡试,中了举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可以被称为贾老爷了。

    不过家里还有两位老爷,都是长辈,贾环也就低调过去算了。

    之前筹备的江南菜馆也已经准备停当,试营业的状况还算是不错。

    让政老爷还有赦老爷,遍请京中的老友,过来试菜,也算是打出了一点名气。

    其实也没有多少人。

    四王八公,再加上一些文臣武将,规模上还不算是很大。

    一般人,也没有这个资格。

    而贾环出于饥饿营销的考虑,也一直没有放开预定,可谓是想吃也吃不着。

    春日午后,太上皇难得出工,把贾环喊出来放个风,顺便当个向导。

    “听说你搞了个什么淮扬菜,主打江南口味,还有湖鲜?”

    没错,贾环直接给改了个名字,就是淮扬菜。

    严格来说,淮扬菜本身也是发源于此,但是并不究竟,还是有一些差别。

    淮扬菜的口味属于比较清淡的类型,比较追求的就是食物的本味,不添加过多的调料和味素,所以对于食材本身的品质,要求比较严格。

    而且发源地,主要就是扬州和江宁。

    但是贾环的淮扬菜,属于扩展类型的江南菜系。

    把苏锡地区的浓油赤酱也融合了进去,算是一种扩展。

    只是增大了覆盖的范围,并不发生冲突。

    说起来也是无奈的妥协。

    谁让苏湖地区的官员,在朝中占了多数,比江北地区还要强上许多。

    “没想到这点小事儿,还传到您的耳朵里去了?”

    贾环只是在背后支招,并没有参与实际的经营。

    但是大家都不是没脑子的人。

    政老爷和赦老爷出面吆喝,再加上还是江南林家的牌子,谁还看不出来背后的关系。

    至于是不是贾环在背后操持,对于别人而言,还算是个秘密,但是对于太上皇而言,几乎就是透明的。

    “你不请我去尝尝,这次顺天府乡试拿了头名,怎么着不得庆祝一番!”

    贾环怀疑太上皇就是想来白蹭一顿吃的,只是没有证据。

    不过贾环也不是吃亏的人,太上皇又怎么样,也不能耽误自己薅羊毛。

    只要好生伺候着,到时候喝酒喝美了,提点不过份的要求,还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大家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就是因为酒这个玩意,比较摧残人的意志。

    翻译一下,喝多了,容易管不住自己的嘴。

    等到了真正上头的时候,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都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有什么不能讲的……

    而且顺便还可以让太上皇尝尝自己让人研制出来的蒸馏白酒,嘎嘎带劲!

    没错,考中举人之后,贾环给自己放了个假,稍微休息一下,顺便捣鼓一点小玩意儿出来。

    文科生,让自己搞研发肯定是不行了,也不懂。

    但是架不住政老爷就是工部的人,直属管辖的匠人,还有匠人圈子里千奇百怪的人才一大堆。

    贾环只需要提出需求,再提供一点经费,很容易就获得了技术的突破。

    至于保密措施也很简单,交给林大。

    走南闯北跑江湖那么多年,在京城外面搞个小庄子,把人养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只要看住了人,泄密这种事情,就比较好解决。

    “我这案首,给您老人家没关系吧?”

    贾环有点不太自信问道。

    顺水推舟和强推上位是两码事,要是后者的话,从乡试就开始助力,那人情可就欠大发了。

    “我还没有那么多闲心,你项目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前一段时间,念在你初次下场,可能会有一些紧张情绪,就没来打扰你专心应考。”

    “现在乡试已经告一段落,会试至少还有半年的功夫,你可不能继续偷懒了。”

    要不说人老成精,太上皇虽然是在催贾环干活,但也是催的一点烟火气都没有。

    反而像是施恩一样,让贾环心里有点小感动。

    都是资本家和政治家的套路,贾环在心中默默提醒自己。

    可千万不要上当!

    “正要跟您汇报一下进展。”

    “根据目前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要公开出售的一半份子,还是比较抢手的,我准备这两天就在这江南春前厅,召集各家感兴趣的商号,一块出个价商量一下各自比例的问题。”

    “您到时候有没有功夫,一块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