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损人利己的绝子符

作品:《八零小辣妻,科研大佬追着宠

    吴雨迟疑地瞅着顾清清,一下子拿不定主意,当初这个符篆据说是三姨出差路过普陀山,半夜起床去求来的,让她务必一直戴在身上,不能随便摘下。

    为什么这位小姑娘非得要看她的符篆?这东西难道有什么特别的吗?

    她结婚半年后就一直戴着了,从没离开过身,只有洗澡才摘下来。

    吴雨的表姐妹依然阴阳怪气:“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你是个医生,不是个神棍。符篆就算给你又能看出什么?切!不懂装懂。”

    顾清清不想惹事,淡笑一声:“是,我不懂,不给看就不看,我走了。”

    又不是她上赶着要看的,吴雨既然不相信她,相信那符篆,就让她一直戴着好了。绝子的符篆一直挂在身上,还想要生孩子,这不搞笑呢吗?

    也不知道她那位三姨是个什么人,为什么会知道这么阴毒的手段?这种东西一般都是用来损人利己的。

    把人家子孙后辈的福气转嫁到自己身上,让自己一生顺遂,别人却困厄无助。吴雨的三姨可见是个内行人,即便她不懂,也一定有高人在身边指点。

    普陀山求来的东西?还是半夜三更去求的?

    骗骗平常人差不多,普陀山怎么可能做出这种阴极之物?

    话音落下,顾清清走了,临走时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吴雨。要她是个聪明的,就能知道她眼底的意思,要是个蠢的,那就算了。

    她不强求。

    吴雨见她说走就走,愣了一瞬,下意识摸了摸胸前的符篆。顾医生既然没给她把脉也没给她开方子,单单问的是这符篆的事,那就说明这东西有古怪。

    到底是什么,她还真不知道。

    顾医生一定知道,看了眼身边的表姐妹,吴雨脸上没有表现出什么来,拉着她的手离开。

    过两天她再悄悄儿地找顾医生问清楚,她戴着的符篆到底是什么。

    江靖远攒了几天假期,又请了几天事假,打算带顾爷爷去省城看望他家清清。

    顾爷爷得知,欢喜坏了:“靖远!真要带我去省城?”

    “是!”江靖远回答,“车票都买好了,下午三点十分的。爷爷!咱们收拾一下,吃过午饭就去市里。清清说了,让我带您去省城转转,回忆一下年轻时候走过的地方。”

    顾爷爷乐得眼泪水都流了出来,他年轻的时候跟着人跑船,可是去过不少地方。省城只是其中一个,还有许多有名的大城市他也去过,比如海城,港城,珠城,夏城,他都到过。

    只是那时候年纪小,记得的事情不多,就知道去过那么多地方。

    后来土改才回到了顾家村,娶妻生子,一转眼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能回省城看看也不错,他在省城待的时间最长。

    清清这孩子可真贴心,竟然特意让靖远请假陪着他去省城,名义上是看望她,其实就是想让他故地重游一番。

    “诶!”顾爷爷脸上笑着,背着人抹掉眼泪,“爷爷可是享了我家清清的福了,临老还能去趟省城,这可不容易。”

    苏清瑶帮顾爷爷收拾行李:“爸!到了省城让靖远好好陪你四处走走,难得出去一趟,把想去的地方都去一遍。”

    顾爷爷欢喜点头:“诶!记着呢,想去的地方全都走一遍,闭眼也值。”

    “爷爷!您身体还好着呢。”江靖远在一旁整理了一下要带去给顾清清的东西,“等我和清清出息了,往后带您去京都玩,可不能想着闭眼。”

    “是吗?呵呵呵!”顾爷爷乐得笑出声,“带我去京都玩,那我可得好好等着。我家清清的确能耐,保不齐哪天就带着我去了,呵呵呵!太好了!”

    苏清瑶在边上跟着笑,她家清清的确能耐不小,写信回来说是救了一个姓宋的女人,那家人非得认她做干孙女。

    还说有个叫小凤的女娃娃,非得拉着她做姐,说没有她家清清就没有她的现在。女儿的事她也不是很懂,这次老公公去,估计能见着女儿的干爷爷。

    村里人听说顾爷爷要去省城看望顾清清的消息,许多人自发来送行,个个脸上都带着羡慕的表情。

    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平日里很少出门,连市里都没去过几次,羡慕得不得了。

    “还是你有福气,孙女儿不但给你买毛料,还带着你去省城玩,羡慕死我了。我也有几个孙女,就没一个记得我。”

    “你家孙女再多也没有清清能耐,别说是你羡慕,我也羡慕。那孩子从小到大就没几天活蹦乱跳的日子,没想到年一过,整个人都生龙活虎不说,还特别有本事。”

    “没错,咱们这十里八村的可没见过像她那样式的,平时闷不吭声不起眼,身体一好,顿时让人刮目相看。”

    “还得说靖远这孩子有福气,娶走了我们顾家村最有能耐的女娃娃。”

    “靖远也能耐呀,人家也在市里头有工作,听说工资还挺高。没见那老房子都已经开始修缮了,这是打算结婚用的吧?”

    “是!”江靖远没说话,回话的是顾爷爷,“两孩子决定好了,房子先修一修,住个二三年,往后工作稳定了,怕是不会住在村里。”

    有人迫不及待地问:“不住村里?那要住哪儿?”

    顾爷爷凡尔赛了一把:“住市里,去市里买房子。”

    “住市里?那不太好吧!靖远的户口在咱们村呢?住市里他的户口怎么办?”

    就这一问题,许多人又开始参加讨论。

    “你不用操心,靖远和清清只是住市里,户口应该迁移不走,商品粮可不是那么好吃的,商品粮户口更不好上。”

    “说得对,还是咱们种田作地的人好,走哪儿都饿不死,要没了田地,咱们怎么办?”

    “靖远和清清有本事,人家要这田地做什么?虽然靖远在咱们村上了户口,可他根本不是我们村的人,指不定哪天就带着老婆孩子走了。”

    “这个不好说,他老爸走这么多年了也没回来,还不知道京都那边是个啥情况呢。咱们村有什么不好的,我看留在咱村里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