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神亭岭之战

作品:《三国:我为曲阿小将

    孝献皇帝丙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江东小霸王孙策在其父孙坚死后,便退居江南,礼贤下士,搜罗人才。后来因为陶谦与孙策舅舅丹阳太守吴景不和,带着母亲和家属暂居于曲阿,自己却投靠了袁术。

    孙策为袁术征战不轨,屡屡得胜,声名鹊起,很是受到袁术喜爱,被表为怀义校尉。

    然其却不甘仰袁术鼻息,便在孙坚旧属朱治、袁术谋士吕范的建议下,假口舅舅吴景遭受扬州刺史刘繇逼迫,且母亲和家小尽在曲阿,终以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与袁术借提兵三千、马五百匹前去征伐刘繇。

    行至历阳,再遇庐江舒城人周瑜,其叔父周尚,是丹阳太守,如今是前往省亲,不想在此与孙策相遇。在周瑜劝进下征辟了彭城张昭、广陵张纮为谋士。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遂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共议攻击刘繇。

    孙策率军越江后,与刘繇相持于牛渚叽。

    在曲阿休整的刘繇,听闻孙策领兵已至,急忙聚集一众将领商议如何对付孙策。

    不多日,孙策引兵到牛渚,张英不甘示弱,于是两军在牛渚滩上摆开阵势。

    孙策出战,张英大骂,黄盖便出与张英战。

    还未曾撕杀几个合,忽然张英军中大乱,报说寨中有人放火。张英急回军。

    孙策引部下兵马前来,乘势掩杀。

    张英无奈只得弃了牛渚,望深山而逃窜。

    原来那寨后放火的,只是两员犍将:一人乃九江寿春人,姓蒋,名钦,字公奕;一人乃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字幼平。二人皆遭世乱,聚人在洋子江中,劫掠为生;

    久闻孙策为江东豪杰,能招贤纳士,于是带领部下三百余人,前来相投。

    孙策大喜,用为军前校尉。收得牛渚邸阁粮食、军器,并降卒四千余人,遂进兵神亭。单说张英溃败而回,刘繇大怒,喝声道:“无用之人。给我拖出去砍了。”

    张英就要被拖出去之时,谋士笮融出声说道:“主公且慢,如今孙贼势大,我军又是用人之际,可令其戴罪立功。”

    谋士薛礼亦站出作声求情,说道:“还主公三思,饶他一命。”

    刘繇见二人求情,虽怒气未消,但也作罢,令张英屯兵在零陵城拒敌,以戴罪立功。

    刘繇亲自领兵于神亭岭南下营,孙策于岭北下营。

    一日,孙策找了一个本地人,问道:“附近山上可有汉光武帝之庙宇?”

    本地人说道:“有,汉光武帝庙就在神亭岭上。”

    孙策高兴说道:“某昨夜梦见光武帝召见,今日当往祭拜一番。”

    长史张昭劝道:“不可,神亭岭之南乃刘繇兵寨,若有伏兵,该如何之?”

    孙策说道:“光武帝自会佑我,吾何惧焉!”

    于是披挂绰枪上马,带着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吴景、陈武、宋谦等人共十三骑,出了营寨上了神亭岭,到庙宇后焚香祷告一番。

    下马参拜已毕,孙策向前跪祝曰:“若孙策能于江东立业,复兴故父之基,即当重修庙宇,四时祭祀。”

    祝毕,出庙上马,回顾众将曰:“吾欲过岭,探看刘繇寨栅。”

    诸将皆以为不可,孙策不从,于是一同上岭,查看南岭的情况。

    早有埋在小路的斥候飞报刘繇,刘繇说道:“此必是孙策诱敌之计,不可追之。”

    这时,太史慈站出来说道:“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

    刘繇沉吟不决。

    见此,不等刘繇下达命令,竟自披挂上马,绰枪出营,大叫道:“有胆气者,都跟我来!”

    一众将领都没有人应答。

    惟有一小将说道:“太史将军真猛将也!吾可助之!”

    骑上马与之同行。那些将领俱讥笑二人送死。

    却说孙策看了半晌,方始回马。

    正行过岭,只听得岭上有人大叫:“孙策休走!”

    孙策回头一看,见两匹马飞下岭来。

    孙策等十三骑一齐摆开队形,孙策在前,横枪立马于岭下等待。

    太史慈高呼道:“哪个是孙策?”

    孙策问道:“汝是何人?”

    太史慈答道:“某便是东莱太史慈也,特来捉拿孙策!”

    孙策笑道:“只我便是。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伯符也!”

    太史慈怒道:“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

    纵马提枪,直取孙策。

    孙策挺枪迎太史慈。

    两马相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负。

    程普等人暗暗称奇。

    太史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乃佯输诈败,引孙策赶来。

    太史慈却不依旧路上岭,竟是沿一小路转过了山背后。

    孙策赶来,大声喝道:“走的不算好汉!”

    太史慈不应,心中自忖:“这厮有十二从人,我只一个,便是活捉了他,也让众人夺去。再引一程,教这厮没寻处,方好下手。”

    于是且战且走,孙策哪里肯舍,一直赶到平川之地,二人便撕杀起来。

    却说太史慈引走孙策后,场中只余那小将和程普等十二骑。

    只见那小将迅速占住小路路口,对着程普十二骑高声喝道:“此乃太史将军和孙将军之战,众人可在此等候,若想过去,可得胜过我手中大枪。”

    说罢立马绰枪,大有越界即战之意。

    程普等十二骑素知孙策之勇,初始不以为意。

    又见那小将英挺剑眉,黑眸锐利,面白唇赤,轮廓分明,颇有姿色。

    心中遂起了收降之意,于是便高呼道:“小将军是何人?”

    那小将应道:“某乃陇西上邽人,姓赵名繁。”

    吴景闻言,若有所思,上前问道:“赵将军可知陇西上邽壮候赵充国耶?”

    赵繁举拳回道:“乃是先祖!”

    赵充国乃是大汉名将,累官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生年八十有六,死后谥号为“壮”。

    吴景惊叹道:“赵将军竟是名门之后。”

    听闻是名门之后,程普等人更是欢喜,为得良将,纷纷上前诉说孙策之勇,招贤纳士之意。

    赵繁与众人一一交谈,只是不谈允归降之事。

    程普众人与赵繁交谈数刻之后,程普众人仍不见孙策回转,心中便觉不妙,知是赵繁故意拖延。

    遂与众人道:“那厮故意拖延我等,事恐有变,我等速速前往接应伯符。”

    说罢便引众人朝那赵繁冲去。

    只是赵繁占据了那小路的路口,且那路口只宜二马并骑,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山谷。

    见此情景,程普只得命黄盖当先上冲,黄盖亦不搭话,飞马舞刀杀向赵繁。

    赵繁迎向黄盖,也是举枪奋击。

    二人刀来枪往,眨眼间交战近十回合,赵繁勇不可挡,手中大枪上下飞舞,将黄盖杀得连连后退,大有就要将黄盖刺于马下之势。

    程普见黄盖只交战十多回合后便渐渐不支,猜忖赵繁当有不输孙策之勇。

    于是着韩当上前,使他与黄盖合战赵繁。

    韩当听命,一言不发,驱马举枪即刺向赵繁。

    见韩当前来,赵繁却浑然不惧,大枪左刺右挡,三人奋战一处,然十数回合之后,黄盖、韩当二人便落于下风,形势堪忧。

    困于地势,程普只得命二人退下,又命蒋钦、周泰二人前往交战,再交战七、八回合后二人亦是不敌。

    见赵繁如此勇猛,程普只得带了宋谦上前交战,仍是不敌。

    程普担心孙策出现意外,情急之下,为了尽快战败赵繁,便命令众人车轮接战。

    虽说赵繁勇猛非常,与程普等人战了五六十回合,守在路口,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但在程普等人车轮鏖战之下,赵繁本人尚可,但他的战马虽是良马,却不是绝世玉骏,一个多时辰的战斗,他的战马体力逐渐下降,虽坚持奔驰,但已举步延缓。

    众人皆叹服赵繁勇猛,但手中却是不慢,交战中,趁赵繁的战马力竭之时,韩当抽个冷机,一枪将赵繁挑落路边悬崖,生死不知。

    程普见赵繁坠落悬崖,顾不得查看其生死,心急之下,立即引领众人迅速前往接应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