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杀贼

作品:《三国:我为曲阿小将

    赵繁轻松的笑道:“骑步并行,果真来势汹汹,看来黄巾贼是觊觎我东城之富啊。”

    接着又问斥侯:“黄巾贼走何处路线,可在屿图与吾指出。”

    稍微回忆了一下,斥侯连忙指着屿图的某一处说道:“黄巾贼行走的是……此处!”

    却不料一旁的鲁肃见状,忽然笑了起来。

    赵繁见鲁肃发笑,连忙问道:“大敌当前,子敬何故发笑?”

    鲁肃见赵繁发问,便停下笑声道:“黄巾贼人多势众,公然行官道来袭,然其将不懂地理,故发笑耳!”

    黄巾贼依仗人多势众,从进入东城的官道中堂而皇之地赶过来,别人不知道,鲁肃可是清楚的很。这进入东城的大道可不是那么好走的,而且这条大道鲁肃都不知道了多少遍了!

    接着,鲁肃指着东城屿图一一的为赵繁指出东城官道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山川河道。

    众人听后不禁喜出望外,胜战有望!

    鲁肃指着两处地方又道:“我部可依此处…此处地形埋伏,可歼贼于此!”

    “好!”赵繁轻轻地敲了敲桌子,大声说道:“就依子敬兄之计。”

    旋即起身道:“我等先行前往查看地势,务求一举歼敌!”

    说罢,赵繁直接起身,留下柳瑾三人主持筹备守城事务,与鲁肃等一众人出城。他们顶着的寒风,一路策马往那处重要地形走去。

    走了近一个时辰,方才到达位置。

    只见一条河流出现在他们的前面。

    这条河长两岸之间约有十二三丈的距离,上在架有一座木桥,最多可容五六人并行,虽是冬天,但桥下河水依然湍急,深不见底。

    河岸不远处两旁生长高大芦苇,形成宽阔的芦苇荡,正好埋伏人手。

    这一幕,放到赵繁几人眼中,顿时大喜过望。

    赵繁不禁赞叹道:“此河虽不大,却可为吾等之天险也!”

    事实上不光是他,鲁肃和陈到更是如此。

    赵繁又问道:“此为何桥?”

    鲁肃答道:“此为东水桥!”

    走过东水桥。

    鲁肃引领众人再往前走,行了半里左右,众人又发现,在这里居然还有一条河!

    其地形和之前的几乎相当,河流比之前东水河略小,亦有十丈宽。

    木桥的宽度也差不多!

    赵繁问:“此又为何桥?”

    鲁肃笑道:“此为西水桥!”名字简单可记。

    众人一边行走,一边观察地形。

    与此同时,就在众人赞叹之时,鲁肃忽然笑道:“如何?以此两河天险,可否歼贼于此?”

    平时话不多的陈到也开口说道:“子敬兄,有此两河天险,吾必叫贼寇有来无往也!”

    赵繁大笑道:“哈哈……,定然让黄巾贼寇有来无回!”

    众人回城,立即制定作战计划。

    赵繁先令水曹搜寻二十多只小船屯于两河上游,等待时机。

    到了兵营,陈到已经将士卒聚集在操场上。

    赵繁、鲁肃、陈到俱是披挂,威风凛凛的站在操场之中。

    赵繁更是借机正式对手下的这批将士进行了任命。

    赵繁为主将,统率全军作战。

    令鲁肃为参军。

    令陈到为副将。

    李泽、冯坡此二人是最早跟随赵繁的,不但忠心耿耿,在军中操练亦是优异,被赵繁提为左右司马。

    大军未动,斥候先行。颜越为人机警,弓马娴熟,任斥候长,负责侦查敌情和传递军情。每当有大战,情报之重要性可抵百万大军。也正是因此,斥候是军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所有军种中是最重要的,死亡率也最高。

    赵繁要在黄巾贼到达之前,让自己的部众悄无声息的到达埋伏点。

    下半夜,在不惊动百姓的情况下,大军悄然出行,来到埋伏点。

    赵繁立即按拟定的作战方案,分兵行事。

    次日,赵繁的部众已经按部就班,埋伏河岸两旁。

    寒冷的河风呼呼地吹着,曾经生机勃勃的芦苇也都枯萎发黄,幸而这些芦苇荡有足够的密集,不然赵繁的部众未必能埋伏得下来。

    看了一下时辰,赵繁又令将士提前饱餐一顿,休息一会。

    这样做一是由于饱餐后会犯困,不利于作战;二是饱餐后有利于抵抗寒冷的河风;三是休息过后精力更加充沛,利于作战。

    将近申时,一骑斥候沿着大道一边飞驰一边挥舞令旗。

    “贼寇将至!”

    吐出口中的芦苇杆子,赵繁命令道:“李泽、冯坡。”

    “属下在!”

    李泽、冯坡二人异口同声道。

    整理了一下盔甲,赵繁说道:“提醒众将士,贼寇将至。”

    二人立即声相传,把还在休息的将士唤醒。

    将士们立即清醒起来,小心翼翼的匍匐在芦苇荡。

    放过敌军斥候这后,过了半柱香的时间,赵繁目光扫视河桥方向。

    一部人马依次排开,约一千多人,着甲的兵不足一半,兵器也是各式各样,出现在官道上像一条长蛇般行走在路上,队形有些混乱。

    不多时,眼见黄巾贼寇前锋人马已经过了东水桥。

    赵繁立即下令:“放箭!”

    赵繁话音刚落,弓手马上发箭。

    弓弦噼雳,箭如雨下。

    三轮箭雨,黄巾贼前锋已经人仰马翻,乱作一团,有人大声地嘶吼起来:“敌袭!列阵,快列阵……”

    见黄巾贼阵乱,赵繁立即高声喝道:“众将士随吾杀敌,卫我东城,杀贼寇。”说罢便一马当先,冲了上去。

    “卫我东城,杀贼!”

    李泽、冯坡二人也上马跟着赵繁冲了出去。

    “卫我东城,杀贼!”

    赵繁手下部众也是大声呼喊着向前冲,个个奋勇当先。

    一时间,即刻展开了伏击黄巾贼冦的大幕。

    这是赵繁来到这东汉末年的第一场的战争,也是赵繁自己实际意义上的第一场的战争。

    然而他却没有丝毫胆怯的感觉,只觉肾上腺激素猛增,血气上涌。

    看着眼前的黄巾贼寇,一枪刺去,长枪正中那贼寇胸膛,抽出长枪,鲜血从那贼寇的胸口狂喷而出,那贼寇立刻地不起。

    紧接着,赵繁一路冲杀,接连挑起几名贼寇,一股豪气油然而生,口中不断大声怒吼道:“杀贼……”

    手下部众见赵繁勇猛如斯,也激起了血性,亦高呼道:“杀贼……”

    在赵繁和手下部众的冲杀下,黄巾贼寇只是坚持了不到一刻钟就阵形大乱。

    此时,桥的另一头,黄巾军侯不断催促前进,而这一边的黄巾贼寇却已连连败退,部分贼寇夹在桥中间,进退两难,不少人已被挤得掉下桥,在寒冷河水中只挣扎几下就没入了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