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饮酒利器

作品:《三国:我为曲阿小将

    来攻打东城之前他就通过探子打听过赵繁,知道赵繁在东城所做的为民措施,内心对赵繁也是佩服不已,这种官在大汉朝已经不多。

    可是寒冬已至,迫于山上粮草不足,又欺负赵繁成军不久,于是前来攻打东城。

    不料赵繁练兵有方,还有谋士设计,一举击败自己,连自己也兵败被俘。

    听了赵繁的一番话,他已略有所动,联想卧牛山那食不果腹的数千人马,再听到赵繁愿意接纳黄巾义军,且一视现仁,他那为黄巾义军奋战到底的那一腔热血,顿时化为乌有。

    周仓长叹一声,慨然的单膝跪下,抱拳说道:“元福拜见主公!”

    周仓表字元福。

    “好!好……”

    赵繁大喜过望,口中连连称好,扶起周仓说道:“元福请起,吾得一将矣!”

    拉着周仓走出帐门,裴元绍见了亦高兴不已。

    咧咧嘴说道:“吾兄却不听吾之言,非得主公亲至,何苦来哉!”

    周仓听了,恨恨的盯了他一眼,这憨货,在主公面前竟然口出不逊,下次定然要收拾他一顿不可。

    赵繁听了却是哈哈大笑,不由分说,拉着二人去了自己的营帐,畅饮一番。

    说是畅饮,但毕竟在军中,三人只是小酌而已,没有太放肆。

    当晚,赵繁在自己府中大摆宴席,庆贺周仓和裴元绍归降,当夜宾客俱欢。

    次日,赵繁和鲁肃来到城南校场,找来陈到、周仓和裴元绍等人商议军事。

    商议过后。

    赵繁令陈到与裴元绍立即从黄巾降卒招募精壮,将部众增加到二千人,且陈裴二人各带一部,并加紧时间操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军。

    他预感明年开春后,群雄不会再那么平静,必定有大动作,自己要增加实力以图自保。

    令周仓带一队人马前往卧牛山起回那数千人马,一个都不许遗留,并承诺等他起回那数千人马后,再曾一部。

    令县丞柳瑾妥善安排淘汰的黄巾士卒,待开春后安排和屯田卧牛山回来的老弱一起开荒屯田。

    又令人修建屋舍,为迎接那数千人马而准备。

    半个多月后,周仓带着卧牛山数千人马,经过艰难跋涉,终于回归东城。

    天气严寒,路上免不了有人冻死;但在补给充足的情况下,冻死的只是小部分;为了赶赴东城,这数千人马迸发出强烈的求生欲望,遮遮掩掩,日夜兼程,用了十数日的时间终于到达东城。

    不过也就是天气严寒,路上没有遇到大股官兵和匪徒,不然未必能顺利到达东城。

    数千人马逶迤的来到东城县城门。

    迎接他们的是热腾腾的蒸饼和姜汤,数千人吃着蒸饼和喝着姜汤,眼泪水却止不住的流下,甚至有人号啕大哭。

    在这个大汉最困苦的年代,别说蒸饼姜汤,有得吃就不错了,有些地方连草根也没得吃,人吃人的地方比比皆是。如若不是赵繁接纳,卧牛山上到明年开春,也不知道还能剩下多少人。

    不少人对着正在忙碌的赵繁等人,就是一阵猛烈的磕头,而且越来越多,活命之恩当立生祠以记,百姓之求就是那么简单,无非是一口吃的。

    赵繁连忙让人制止这些百姓,天气严寒,他可不敢这些人在城外多呆,可别刚来到了东城还没享受生活就死了。

    早有准备的赵繁立即安排住宿,派出弟子和医者进行救治伤员;又派人宣传东城律法,表明对他们与东城百姓一视同仁,安了这数千人马的心,以防有人作乱。

    经过一番折腾,赵繁等人用了好些天才将这数千人马安排妥当。

    安排好一切,立即又让立即招募一千人,跟着陈到加紧操练。

    至此,赵繁手下部众已达三千五百人,其中步军二千,弓手一千,骑卒四百,亲卫一百;虽说不是兵多将广,却也算得是兵强马壮,加上粮草充足,对上一般的诸侯也有一战之力。

    在赵繁等人的安治下,东城百姓人心思定,安居乐业。

    赵繁又下令广收难民,在通往东城各个官道、大道搭建公舍,免费入住,庇护困苦百姓。

    不少流民和难民,听说东城如此善举,纷纷冒着严寒前往东城,虽说不少人倒在路上,但更多的人得到了庇护。

    还有了些小商贩,听说东城治安稳定,又增加不少人口;许多周遭县城的百姓为了活口,于是不惧严寒,做起了小生意,在外出拉些物品过来贩卖,生意竟然还不错。

    赵繁自是举手欢迎,还派人在免费赠送姜汤,以拒严寒。

    为此,虽是严冬,在通往东城的道路行走的人却不在小数。

    如此寒冬,东城县却显出一副兴旺之象,在这乱世宛如世外桃源。

    东城百姓说起赵使君均是自傲无比,无不交口称赞,使得赵繁的贤名盛播。

    寒冬腊月。

    日前东城竟然出现大雪压垮屋舍,还压死了人的事情,赵繁不得不派出官员下乡督促百姓注意扫雪,加强屋舍,防止雪灾。

    这日,赵繁自己也亲自带着鲁肃和县丞柳瑾一众人马,冒着严寒到各处视察百姓生活。

    当来一处装有水车的河岸时,赵繁竟有三人身披蓑衣,冒着大雪在那水车面前驻足,他也佩服这三个人,在城中烤火喝酒不美吗?非得在这样天气来看水车。

    众人皆是大奇。

    向前询问,三人见是赵繁,便上前见礼。

    “见过赵使君!”

    “繁,见过三位贤才!”

    见礼之后,三人便道出原委,赵繁与众人听后不禁哑然一笑。

    原来这三人本在城中喝酒,期间谈论起水车的运行原理,但却各有各的说法,谁也说服不了谁;一时兴起,于是三人不顾大雪纷飞就跑来实地观察。唯一可惜的是小河已结冰,水车动不了。

    相谈片刻,赵繁见这三个人谈吐不凡,便生了结交之意,于是提出请三人到府中饮酒。

    县令相请,三人也不推托,相随而去。

    回到期府中。

    赵繁让人拿出寒冬饮酒利器,火锅!

    三人一看有些惊异,汉朝多数分餐而食,像这样围坐就餐的不多见。

    自入冬以来,他就让人打造了几口铁锅,下置碳火,众人围坐而食;这类似后世农村的火塘,既可作煮菜,煮茶,煮水又可取暖。

    限于汉朝铁的生产力不足,赵繁也没有大力推广的意思,只在自己圈子的范围内使用,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