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流民分村

作品:《我在明末改造沙漠

    单海文到了二楼,去叔爷房间看了看,叔爷已经睡下,看了看叔爷的气色,比起前几天要好了不少。看来这秘境玉米的效果起作用了,等

    过十天后再喝第二支,三支下来叔爷的身体亏空应该能将养过来。一个半月的时间,也不算惊世骇俗。

    回到弟弟的房间,跟海文静聊了会天,为了不影响海雯静明天上班,说好了后天让她陪着去买辆车,顺便把妹妹接回家后便关了手机睡觉。

    第二天一早,陪着父母吃了早饭,又跟叔爷聊了会,才出门离开。照例回了自家房子里。

    打了电话,东西送到还得三天。便回了沙漠聚集地。

    对于自家公子的神出鬼没已经有了免疫力的百姓们已经习以为常。

    各自都有活路忙着。

    学校里上了两堂课,他大部分时间都是来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捎带脚的说一些神话故事,海外的风土人情以及特产之类的,不多,有个模糊的印象即可。然后在这些孩子中观察,以作后备。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铁匠作坊训练营两地之间折腾。

    指导指导一些铁匠如何操作带过来的设备用法,几乎现学现卖,下载下来的视频里有各种打制武器的技术资料,他挑着能够听的懂的知识统一教给工坊的铁匠们,理解力都很不错,除了不识字这个缺点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其他方面做的都很好。

    在训练营营中跟队员们摔摔跤比比力气,以活动气氛,促进关系。

    渐渐地单海文力大无穷的本事就传遍了整个聚集地。

    这个时代的百姓对于猛将尤其是力大无穷敢于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此类的英雄人物那是相当的崇拜。

    流民在隔离区里情绪渐渐稳定,赵志航几个识字的年轻书生与管理人员每天的讲解也让流民们知道以后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其实大多数

    流民心里想的十分简单,别饿死,挨饿的滋味太难受,那种看到食物眼镜发绿的苦日子再也不想经历谁能给他们口饱饭,一条烂命都能给出去

    的愿望,就是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越来越冷地天气,也代表着流民们的日子结束。

    满怀期冀忐忑的流民们分别住进了四个营地和工匠营中,再休养个十天左右,就要开始参加训练。

    琐碎杂事自有人管理负责。

    此次带回来的儿童就要少了很多,几乎同样的人数,儿童数量只有第一批一半多点,一百七十六个。女童尤其少三十一个。孤儿也有不少,占了不到四分之一。

    这一百七十多个儿童会被插入原来的孩子之中,同吃同住。

    到了现在,学堂中的学生数量也就只有五百零七人。

    一万一千人的聚集地只有五百个学生极不正常,再加上三十八个五岁以下的幼儿也只有五百四十来个。听上去一般人认为,这也不少啊,

    怎么可能不正常。要知道,大明每户人家的子女平均三个都是少的,大多数夫妻一生至少要生育五到九个孩子,但是能够活到成年也就二到三个,其余的几乎被各种劫难给夭折了。而这五百四十来个孩子里面几乎大半的孩子是孤儿!这些孤儿的来源几乎全是商队在沿途收容的!

    由此可见,一万一千来人,至少户数有两千来户,平均到每户下来仅仅二十分之一!

    那按照生育规律计算,那本该存在的孩子去哪了?

    病死,饿死,冻死,更多的是让人无法接受吃人的惨剧,尤其是吃儿童,比比皆是!

    乱世啊,真他娘的操蛋!

    摇着头回到了地星继续接收物资,顺便跟女朋友约会,以消解有些沉闷的心绪。

    有车就方便不少。

    两人的关系也急剧升温,前天两人终于滚了床单。没想到的是两人都是初哥,互相笑话了半天。

    两人决定今年春节公布两人的关系,来个突然惊喜。

    而作为单海文的妹妹单海秀被五千大洋买通,暂时隐瞒两人的关系。

    至于弟弟单海武,那就是个书呆子,除了学习根本不关心别的。

    随着春节的临近,大批的物资采购也加快了速度。单海文也忙碌起来,海雯静也是一样,作为统计也是闲不下来。

    各种物资装备也随之被收进了秘境世界。

    随着身体陆续恢复,所有的流民们不论男女跟着开始参加每天早晚的训练,逐渐增强体质。

    工坊被分成了十几个作坊,打制刀枪箭支,制作弓弩,打磨箭头枪头开锋以及各种农具。

    后勤也被划了一部分人出来,缝制被服鞋袜。组成初期的被服厂。

    其他诸如养殖牲畜放牧牛羊驯养战马等等都作了分工。

    聚集地的四个营地也被正式命名为村,村名目前还没有个统一的名字,只是简单地被称为一村到四村。河水自大坝出来后,向东方向流淌约千米,拐了个弯,折向东南,约五公里处分成两股水流,一路顺沙丘走向直行向东南流去,一路则是沿着沙丘的西边向南流淌,约十三公里直入两三百亩的小湖,至今还未满。

    第一村第二村便是位于河水的分流处。第三村与第四村则分别在小湖南北两侧沿湖靠西而建。

    至于工匠营则是位于大坝的北边约三公里处背靠一座不高却不短的沙垅挖了地窝子。但是工坊则仍然要建造在大坝跟前,因为要借助水利安装水利机床,磨坊等诸多作坊。

    除了工匠营的分配是按照工种不同分成一个个小队外,四个村子都是按照普通民居来规划。

    每个村子规模为千户,五千人为顶点,等到村里人口超过百分之十,就要迁出到别的地方与其他村子迁出来的村民汇合组成新的村落。

    眼下每个村子的人口约一千四五百人,离五千之数还差的多呢。

    畜牧营则是被安置到了暗河出水口北边,防风林的附近,整个西北与北边的大部分沙漠,都属于牧场,会被开垦处来,种植牧草。

    兵营被安排到了暗河出水口的东南一处水塘边上,距离湖泊不到两公里。护卫队员,每天的早跑训练,便是从兵营出发,顺着河道沿湖泊

    跑一圈后,回归兵营,在做其他训练。这段距离大约为五公里多点。

    一村的村长为罗文卓,二村柴二虎,三村钱涛,四村郝成柱,要求他们要培养至少三个副手出来。

    罗文卓自不用说,那是老人了,柴二虎却是在第一批流民中选出的,识字不多,颇有头脑,分派给他的工作完成度极好,而且这家伙颇有些领导能力。考察了一段时间后被任命。

    不过单海文强调柴二虎必须在春耕前学会千字以上,否则只能当个副村长了,让才二十一岁的柴二虎苦了脸。

    两个副村长则分别是一个罗星担任二村副村长,另外一个副村长人选则是一个叫金斌的年轻人。

    百户长,总共只有二十五个,每个百户长手下的户口人数大多二三十户,多的也没有超过四十户。这也是为了让这些百户长能够快速适应,别等到人口增多后管理不来。每个村子里还有部分数额的单身青壮在册,作为机动人口,目前全被集中起来训练,等成家后才能立户,被归入所登记村寨。

    至此,天启八年的正月十三,聚集地一万人,其中的大约七千余人口被平均分到了四个村庄,其余人口被工匠营,畜牧营,兵营。以及后勤营瓜分。

    正月十四,聚集地百姓全部分配完毕,工坊开始根据单海文提供的水力机床图纸跟视频,开始熟悉配件,安装底座等等配套工程。

    一切安排妥当,单海文放心回了地星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