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终归是没有经验

作品:《我在明末改造沙漠

    柴二虎一行人的规模很大,十分惹眼。

    在这个时代,超过千人的商队已经是一些大家族大势力才有能力组织的起,何况是三千多人超大规模的商队,更是让见到的无数人竖目!惊诧不已。

    暗地里无数讯息飞传向四方。

    每到一处堡寨,问清兵马配置,扔下了一大堆粮食和物资后,他们的行程几乎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根本不用拿出榆林将军府的手令。

    由于沿途走得路线都属于边镇,基本没有跨出长城各镇堡的势力范围,也几乎没有什么不开眼的来阻拦。

    单海文神仙公子的名声并不大,他的名气只是在很小的地域流传,目前这些传闻根本到不了这里。

    但是挡不住粮食和吃饱饭的诱惑,尤其是这数千人的身板和气色与他们这些只剩下口气的将死之人相比,再加上柴二虎等人有意无意地传播神仙子弟的神异,在短时间内就收到了不小的效果。

    商队的随行人员,在登记了愿意迁徙的百姓名字后,很快就让人下发了近一个月的粮食。这一举动彻底引爆了沿途所有墩堡村寨的迁徙热情。

    柴二虎等人不得不延缓北上时间,收拢整顿百姓,有这些村堡墩堡里正和总旗明里暗里的支持,在大雪降临的第一天就把第一批千人的迁徙百姓送上了迁徙之路。

    大雪停止后的第四天,周围一百二十里内,除了两处豪绅的堡寨没有同意外,周围的三个墩堡,七个村寨,大约七千余人,就确定了迁徙。没有办法啊,谁能挡得住那包治百病的神药!

    作为聚集地护卫队员所有人的底气,玉米营养液,就是商队对迁移百姓信心十足的缘由。更别说还有效果更佳强大的秘药也让罗伊带了一批。

    这个时代,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底层百姓都处于濒临死亡的边缘,对于这种能够快速增加营养加速疾病消亡的神仙药那是没有半点的抵抗力。而且更多的防寒衣物下发到他们手上的时候,更是让这些大部分熬不过这个冬天的百姓瞬间下定了决心,因为,他们知道,相比这些衣物,他们的性命根本不值。

    百姓虽然目不识丁,大部分人一辈子的活动范围不会超过五十里,但是他们并不笨,他们知道,他们除了一条贱命再无任何可以付出的价值。

    接到南路的报告,又给北路发去问询,得到具体讯息后,众人也头皮发麻。

    无论是单海文还是聚集地的众多管理人员,对这次的行动计划与实际状况估算大大不足。

    两路商队,南路出了峡谷距离向东北也就这边的墩堡最近,百里内愿意迁徙的百姓已经走了百分之九十九,一路副线就是再往东深入两三百里,在榆林卫城的横山县城以南靖边卫以北收容百姓,并与榆林将军府进行交易。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这个时期大明峡谷以东,也就是榆林卫这一带的长城防御了,明初时国势较强,修筑的第一道边墙,就是在峡谷的西面大约二十里一带,后来安西州定北州先后成立,这里也就成为后方,长城防线就名存实亡。一直到大明立国一百五十年后燕然山战败,大明的疆域不断被北方的鞑靼人跟瓦剌人蚕食南移,才重修长城,重建长城防线,凭借此防线与北面的鞑靼瓦剌两方势力相持百年直至天启上位。

    此时,大明的国策因为东北方向女真的崛起防御重点转移,这里也就从积极防御转变为防守为主,延绥,甘肃等西北的几个镇而不能自主出击导致北部的鞑靼部不断扩大,这才新修了第二道边墙,也就是现在榆林卫向西约百十里向南大约三百余里的第二道防线。以及靖边卫到定边卫再向西至兴武营这一段长约两千余里的二道长城。

    虽说二道长城的修筑增加了保险系数,但是防守力量被摊薄了,导致处处有防,处处无防。后套的丢失更是加剧了这边环境的恶化。每年黄河冰冻后,鞑靼人可以长驱直入,导致在这一片地域中生活的百姓再无安全可言。

    这里的百姓成分较杂,一部分是南迁过来定北安西两州百姓,一部分是军垦戊边的军户家属,一部分是本地土著,还有一部分是从其他地方逃亡或者迁徙而来。这些百姓本来村寨之间经常因为争田争水械斗,性情好斗,勇武彪悍,对于胡人鞑子更是凶狠。

    但是缺乏武器,没有朝廷支援,再如何勇武也没有办法,连年的天灾,加上繁重的赋税更是把这些百姓的肩膀渐渐压垮。被后套平原的鞑靼人不断抢掠的很厉害,人口也在逐年减少。

    聚集地的这八万人口至少有四五万人就属于这一带。

    单海文想的就是先把这一带的百姓全部迁入聚集地,人为地形成一条无人,增加大明和鞑靼人进犯的难度。

    当然以后肯定还会开发建设这里,在没有解除外部威胁之前,这里肯定是不会动的,最多安置一些通讯中转站和防御的堡垒,保护迁徙百姓的路途安全。

    气候的突然变化,暴雪压垮了百姓心中最后的念想,愿意迁徙的百姓骤然增多,而更多逃到这里的百姓也会拼命朝这里移动,肯定会使得南路的转运出现一些意外,粮食医药御寒物资等等都会出现不足。

    第一次主持如此大规模的迁徙让柴二虎压力剧增。罗伊只能出面进行管理,而柴二虎却奉命带领另一支商队前往预定好的横山卫一带,与榆林将军府进行交易,并且再顺便收容一些百姓回来。

    所以,单海文一边通知聚集地再抽出一万二千人分两路赶到绿洲跟峡谷,这里现有的大约两千人除留下挖掘窑洞和一部分必要人员外,带上物资前往接应迁徙百姓。

    明朝每一百一十里设里正。

    聚集地的接送点也是如此安排,只需在沿途设立两个点进行接力,花费不了多少。不但可以保证护卫力量不被分散,也最大限度地解开前方人员的手脚不用担心前方人员的安全。

    原来的预备计划略显不足,只能不断补充添加或者取舍,不断锻炼聚集地的管理层的能力,才能逐步形成一套迅速高效的管理班子。

    聚集地的管理层吃亏在文化程度太低,之所以能够出头,一个是忠诚,一个是其自身能力比较出众,筷子里面挑旗杆,没有办法的办法。

    虽然文化程度低,眼界不够宽,但是这些人都非常努力滴在学习并吸收和理解单海文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尽管不断出现错漏,单海文不断地为他们擦屁股,用行动来让他们吃透其中缘由。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单海文不仅仅是解救他们的恩人,神仙子弟,更多的则是如师般的尊敬。

    大雪下了整整一个白天,到了天黑时才略小了些,却仍未停止,积雪厚度却超过了膝盖。看这样子这一两日内还要继续。

    前往接应的队伍中午已经出发,雪下的太大,视线受到严重阻碍,队伍又携带着物资,行进的速度不理想,到了天黑扎营时,也才前行了约二十里。

    这个事情单海文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这个时代就这样,冬季大雪寒冷时节,没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一般很少敢外出。

    用对讲机沿途接力让另外两路不要继续向前,在附近寻找合适地点扎营,等雪停后再出发。

    北路因为距离较远,哪怕是比南路早开拔十天,此时也才刚刚抵达鱼河口关七日,正在组织百姓集中。

    南路则不同,他们的速度因为牲畜少,多为驼队,马队,外加手扶拖拉机拖拽的大板车,路线又是熟悉的道路,速度要快上很多。

    因此,他们与北路开始收容百姓的时间先后不差多少。

    所不同地,南路几乎是敞开了走路,不加多大掩饰,北路就不行,还需要一些遮掩,无法大张旗鼓地去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