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不语寺

作品:《修仙,从炼化女妖开始

    大洛,坐拥天下九州。

    强盛无匹。

    大洛皇都,位于其定鼎之地,洛水河畔的洛都。

    洛都,又被人称为圣城。

    简称圣洛都。

    这里,民风淳朴,人才辈出。

    圣洛都四面筑有高大城墙,数十丈高,数十丈宽,堪称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城内西南角,有一座三层木制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建筑四方,环绕着宽阔的广场。

    广场地面用白玉石铺设,地面上刻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每一个字都一丈见方,环绕建筑均匀排布。

    此为不语寺!

    至圣先师有云,子不语怪、力、乱、神。

    不语寺的建寺宗旨便是,翦除世间一切怪力乱神之事。

    让仁爱遍布人间。

    让礼制,重回大洛疆土。

    广场上,一个矮个子儒生疾步趋行。

    但由于步子太小,就形成了小短腿快步捣的状态,样子有些滑稽。

    儒生一进入不语寺主楼的大堂,立刻语气中充满笑意,高声叫道:“爹!”

    大堂里,一名坐在案几前读着圣贤书的男人,站了起来,回过身。

    他下巴上蓄着黑色短须,看起来约莫四十岁光景,一脸正气凛然,邪气不侵的表情。

    男人皱眉道:“妙云,都说过多少次了,在不语寺的时候,要称职务!”

    “知道啦~~~”徐妙云用撒娇的语气说道,然后收起笑意,正儿八经地行了一个儒家的作揖礼,说道,“见过少卿。”

    “嗯。”

    男人答应后,脸上也浮现出笑意,快步走上前去,用手摸了摸徐妙云的脸蛋,道:“妙云,让爹看看,几日不见,瘦了。”

    “哪有。”

    父女俩寒暄了一阵儿,不语寺左少卿徐思远,拉着他女儿,来到了不语寺主楼三层。

    这里是不语寺卿李元晦办公的地点。

    徐思远轻扣门扉。

    “进。”

    一个悠长的老者声音响起,虽然声音不大,但是穿透力极强。

    徐思远轻轻推门,两人走进,在门边站着。

    李元晦正跪坐在案几前,手中一根如椽巨笔,在一张纸上挥毫泼墨。

    一炷香的功夫后。

    李元晦搁下笔,举起手中宣纸,面向徐思远问道:“这画,如何?”

    徐思远细细看之。

    画上,是一穿着拖地长衫的老人,在树下,为众弟子讲学。

    “寺卿画的,可是至圣先师传道七十二弟子的场面?”

    李元晦捋了一下长长的白髯,道:“然也。”

    徐思远说:“寺卿笔力强悍,力透纸背,思远受教了。”

    李元晦将画收起来,看了一眼站在门边开小差的徐妙云。

    “妙云呐。”

    “妙云。”

    徐思远偷偷拉了一下徐妙云的衣袖。

    徐妙云方才回过神来。

    “老头子——寺卿。”差点说错,慌忙改口。

    李元晦却并不以为意,笑着说道:“妙云这一次,独自出去捉妖,可有些什么收获?”

    徐妙云想了想。

    她在闻香楼,看到了精彩绝伦的艳舞表演。

    特别是最后出场的那个叫不二姬的花魁,堪称把妩媚两字发挥到了极致。

    然后,又结识了一个臭道士。

    最后,就是杀死了桃花妖。

    这最后的才是正事,给徐妙云留下的印象,反而最不深刻。

    不过,这三件事里面,恐怕只有第三件可以对寺卿说。

    她整理了一下思路,汇报道:“妙云此番执行公务,收获很大。”

    然后,将她在闻香楼搜集线索,找到位于东山山岸的桃花妖,又将其击杀的过程,讲述了一遍。

    听到最后战斗的过程,徐思远作为一名老父亲,听得心惊肉跳,虽然已经知道最终结果了,还是在心里为爱女担忧。

    陆适那个臭道士,徐妙云也提到了,不过没有具名,只是说在杀妖过程中,有一个道门的朋友提供了一些辅助。

    李元晦点点头,说:“儒、道,都是名门正派,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是应有之义。”

    “对了,寺卿。”徐妙云思考了片刻,还是说了出来,“那道士在协助我杀妖的时候,念了几句诗文,学生没有听过,想请教一下寺卿。”

    “说来听听。”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徐妙云凭借记忆,将陆适当天施展最后一击的时候,口中所念的四句诗,原样背了出来。

    徐思远听到这诗,叹了一声:“这几句诗,用词平常,不合格律,但是颇有古意呵……”

    如果说,在徐妙云的耳中,这几句诗只是如同顺口溜一般,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十分顺耳。

    在徐思远的耳中,他就还能听出来其中蕴含的古意,以及作者逍遥洒脱的心态。

    可是。

    在李元晦听来,这首诗萦绕耳边,却如同在他面前,展开了一副巨大的画卷!

    在这画卷里,他已经身处桃花坞,四周青山环绕,绿水长流,一位自称桃花仙的居士,独坐在他为自己建筑的院子中。

    在这个院子里,他就是此方世界的主宰。

    桃花仙人饮酒吟诗,不为物欲所困,不被金钱所扰,只是诗酒逍遥,不囿于任何俗世的评判标准,不让任何功名利禄的尺子所丈量。

    他就是他。

    人间不一样的烟火。

    这种情操,这种境界,这种感悟,不正是古礼中所言的那个大同世界吗?

    李元晦内心,感受到强烈的震动。

    徐思远和徐妙云,境界达不到,所以体会不了李元晦的体悟。

    两人只是默立一旁,等待老师的教诲。

    良久,李元晦长舒一口气,道:“这诗,后面还有吗?”

    徐妙云仔细回忆了一番,摇摇头:“没了。”

    “这诗,还没完。”李元晦断言道。

    他感受到了诗中的情绪脉络,但是这脉络却戛然而止,并没有一个落脚点,走到一个最终的出口。

    所以,他断定,后面还有。

    “妙云,今后你若再遇见那位道长,务必让他将这诗后面的部分,讲与你听。”

    听到李元晦的话,徐妙云大惊失色。

    啊?

    不会吧?

    那个臭道士的这几句诗,居然让寺卿这么看重?

    这诗,真有这么好?

    我只当是顺口溜呢……

    徐思远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儒家所寻的,是礼。

    道门所求的,是道。

    但是在某些更深的层面,也许所谓的礼和道,是共通的?

    所以,寺卿才会在一个道人的诗中,感受到让他受到震动的东西。

    不过,我却感受得不甚明晰。

    看来,我的修为,还要提高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