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没米下锅

作品:《重生康乾做帝师

    春风拂面,柳枝飘逸,又是一个春天里的好日子。在江南地界上,此时正是文人雅士春游踏青的好日子。但黄义德坐在家门口的小河边,一个人正傻傻的在发呆。穿越,很熟悉的一个词。但以前黄义德也只在和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狗血剧目,没想到自己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原本他是现代的一个小职员,学历中等、长相中等、收入中等,好像一切都是平均线上下的样子。虽然不属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成功人士,但至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爸老妈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已经为他买好了房子。虽然只是一套位于申城郊区的二居室,但好歹也是有房有车的一族,正是迎接美好未来的时候。但一次车祸之后,他就穿越了。虽然心里有些伤心难过,但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黄义德也只能面对现实。不过穿越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让黄义德从一个三十岁的大叔变成了一个十七岁的小鲜肉,凭白小了十几岁。在现代,17岁还是一个未成年人。而在清朝,17岁已经是一个成年的小伙子了。毕竟在古代社会,无论是生活水平还是医疗水平都是比较有限的,早熟也是人类适应自然的必然结果。“德儿,家里的米缸里没米了。你去你三叔家借几斗米回来。”黄义德的娘黄李氏吩咐道。“知道了,娘。”黄义德回应道。被黄义德附身的这个家伙也叫黄义德,两个人名字竟然一模一样。这家伙是家中的长子,底下还有一个13岁的妹妹和一个9岁的弟弟,父亲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说起黄义德的父亲——黄秀才,那也曾今是黄义德的骄傲。可惜黄秀才死的早,死时不过才36岁,不然说不定以后还能考上举人,甚至是进士。但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往云烟,黄秀才死就死了,反正这已经与此时的黄义德没关系了。但糟糕的是——为了给当时的黄秀才看病,家里可谓是倾尽了一切财务。原本黄义德家里有十几亩水田,一头瘦牛,现在全没了。可是即便家中掏空了积蓄也没能救回黄秀才的小命,黄秀才还是在三个月前就去世了。黄秀才死后,这家里的日子就一天天变得艰难了起来。田地没了,牛也没有了,只靠黄李氏在家织布换来的那些铜子,根本就不够维持家里一家四口的生计。不得已之下,除了变卖家里的一些细软之外,还不得不向亲戚需求一些救济。说起黄家,那在嘉兴府内也是颇为威望的。黄义德的祖父黄智成曾经在嘉兴当地做过八年的县令,嘉兴黄家的兴起也源于那时。话说明末清初的时候,满清为了征服明朝南方地区,发动了一系列野蛮的战争行动。因为多尔衮一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江南地区有不下几百万的老百姓丢了脑袋。人们一般耳熟能详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江阴八十一日”等惨案,却不知当时的嘉兴城也被屠城了。本来嘉兴城也是江南一代有数的繁华之地,人口超过十万,人数超过五十万。但在屠城过后,除了一些被掠走的妇女和一些僧人幸免之外,大多难逃一死。说起来也是比较可笑的,当时满清南下的大部分军队都是投降的汉族军队,这些人在当时算来那也大都可算是汉奸了。这些汉族降军面对外敌的时候没多大本事,但杀起自己的同胞们的时候那绝对是毫不手软的。黄义德的祖父黄智成当时就是满清汉军当中的一个小兵,后来立了一些战功,当了一个小军官,当时就驻守在嘉兴府附近。后来满清迅速征服了明朝南方地区,南明灭亡了,满清政府也彻底洗脱了自己侵略者的身份,成为了中原正统。由于战乱连连,加上又是改朝换代的时候,在清初的时候地方官的任命还没有以后那么严格。黄义德的祖父后来就从军队的一个小官被任命为嘉兴府下面的一个县令,一当就是八年,而他们这一脉也就由此在嘉兴府地方上繁衍生息了开来。现在他们黄家一共分成四房,黄义德这一家算是二房一脉。主家大房这一脉现在由大伯黄仁发当家做主,由于他是黄家长子,所以黄义德的祖父给了他一百多亩田地。加上后来大伯在苏州做过十几年的地方官,长房这一脉的田产迅速增加到了四百多亩,俨然已经是一个殷实的士绅家庭。二房就是黄义德的父亲黄仁财这一脉,还有就是黄义德的三叔黄仁致和四叔黄仁富。说起黄家的名字其实还有有点意思的。黄义德的祖父黄智成是山东临沂人,祖先据说也是耕读传家的士绅家庭。由于战乱的缘故,祖父不得不过上了十几年颠簸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直到后来这生活才有了好转。要知道在以前,他们黄家在山东临沂一代已经传承了好几百年,拥有深厚的家族传承。他们黄家的男丁在取名字的时候一般按照“仁义礼智信”排辈分,黄义德的大伯、父亲和两个叔叔是仁字辈,而他是义字辈。“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五常,当时不少士绅家庭都用这个给子孙作为名字的辈分。当时黄义德的祖父除了按辈分排之外,给自己四个儿子取得名字加起来正好就是发财致富这四个字,可见他老人家对恢复祖业、重新崛起的念头还是很强烈的。黄义德的三叔黄仁政和四叔黄仁富两个人既没有当官,也没有考取功名。两个人专心侍弄着祖父传给他们的那份家业,现在日子过的也算殷实。要知道当时祖父在死之前,分给二房、三房、四房每家五十亩上好的水田,虽然没有大伯多,但也算是一份很殷实的家当了。黄义德的老爹黄秀才当年考学将近二十年,自从二十七岁考中秀才之后,几次考举都没有中。二十年的考学生涯花掉了几百两银子,而黄秀才又不善于经营,只能变卖家业,所以到了最后只剩下十几亩水田了。结果一场大病之后,二房这一脉就连这最后的十几亩水田都没有保住。平日里黄义德家与三叔黄仁政的关系比较好,所以这段时间也多亏他的接济。目前摆在黄义德面前的问题很现实,无非生计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