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游击战

作品:《重生康乾做帝师

    知道这次平叛大军的大帅是隆科多之后,黄义德心中着实松了一口气。他这次做的事情其实已经冒了巨大的风险,但也是无奈之举。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快,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他是穿越者,自然知道四爷胤?最后会当上皇帝。雍正皇帝虽然只当了十四年的皇帝,名声既比不过他的老子康熙,也比不过他的儿子乾隆。但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纳粮,一体当差”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对于老百姓而言,雍正无疑是一位好皇帝。无论是“火耗归公”、“摊丁入亩”,还是“官绅纳粮,一体当差”,这些措施的执行无疑大幅度减轻了老百姓身上的负担。

    什么是火耗?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钱粮,加收“火耗”(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康熙帝曾说,清官也取火耗。康熙末年,各地官员以火耗为名,肆意横征中饱,已无法限止。雍正帝清理钱粮时,山西巡抚诺眠与布政使高成龄在雍正二年奏请将该省各地加派的火耗,提解布政使司库,以二十万两补完该省亏空,除公用外,分发给地方官员,称为“养廉”。雍正帝指出,历来火耗皆州县征收而加派横征,侵蚀国帑不下数百万。原因是各州县征收火耗分送上司,种种馈送,名目繁多,州县肆意贪污,上司曲为容隐,这是从来的积弊,应当消除。他采纳山西官员的建策,说“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上司,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

    州县养上司是公开的非法贿赂。上司拨州县便成为合法的“养廉”,即官俸的补贴。山西实行后,各省相继仿效,以火耗补完亏空的钱粮,并分拨州县养廉。一七二七年,又命各省督抚,就该省情形酌议具奏,着为定额。这一改革形成制度,称为“养廉”,又称“耗羡归公”,即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以后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

    而摊丁入亩,这其实是一条鞭法的延续和发展,实行也比较彻底。它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人丁地亩的双重征税标准,使赋役一元化。自改革后,原来独立的丁税已不存在,丁随地起,田多丁税多,田少丁税少,无田无丁税,从而调整了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消除了“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的状况。据记载,我国自西汉至清初,每次人口统计数字最多时在五六千万之间,这显然是人口不实的缘故。地丁合一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94年)为一亿七千万,嘉庆十七年(1812年),为三亿六千万,这显然与实行地丁合一之后,人丁负担从法律意义上说取消了是有密切联系的。另外,摊丁入亩的推广导致与古代赋役制度相联系的人丁编审制度失去意义,农民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动,佣工、经商、从事手工业等,这显然对商品经济的活跃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摊丁入亩在康熙皇帝时已经在慢慢试行,到了雍正皇帝时期有所扩大,直到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当政之后才推广到了全国。

    至于“官绅纳粮,一体当差”,这还要从历史上说起。我们古代的各个封建王朝收税,一般只到老百姓家里收取,官绅那是排除在外的。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许多人总结明朝灭亡的许多原因,其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坏在这一点上。朱元璋别看杀起人来成千上万,搞的胡惟庸案,一直杀了十四年,总共杀了30000多人。搞一个蓝玉案,又延续十年之久,最终有15000多人被杀。对于贪官污吏,那更是一个狠啊!剥皮充草还是小意思,有的是酷刑在后面等着他们。所以朱元璋时期当官其实是一个苦差事!但对于老百姓还是不错的。而且为了安抚地主士绅阶层,他设立了一系列的减免好处。考上一个秀才就已经有补贴,可以拿银子和禄米了,还能减免一定的田赋,同时不用再服劳役。到了举人,进士这一级,那就更了不得了!当官之后可以免征税赋,结果造成大批的老百姓投靠到这些人的门下。宁愿给他们交一点银子,也不愿意给朝廷交税。这直接导致明朝后期的税赋越来越少,最终因为财政困难而不得不加税。而这些加出来的税收这些人肯定是不用交的,最后导致老百姓承受不住了,所以明末农民起义迎来了一个高峰。先后有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建立政权,李自成更是灭掉明朝。要不是在处理吴三桂的事情上处置不当,说不定以后就没有清朝什么事情了!

    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历朝历代就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许多有作为的皇帝早就已经发现了这些弊端。但无论是哪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都相当的棘手。许多皇帝明明看到了这些弊端,但有的不敢动,有的是不想改,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只有这位四爷竟然敢一下子就处置这么多的棘手事情,那其实是需要胆量的!别看他是皇帝,但这三条其实都已经触动了满汉的士绅勋贵。这不仅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气!

    加上这位爷治理贪污搞的很厉害,杀的贪官那是一群一群的。比起康熙朝来说,雍正朝的官员有时候当的也是胆战心惊的!光看他对于自己兄弟都下得了狠手,加上他老奸巨猾的手段,黄义德感到自己的头颈后面忍不住有些发凉。

    这次唐霸叛乱虽然并不全是因为他的缘故,但黄义德肯定是推脱不了关系的。黄义德很怕将来他秋后找自己算账。看看年羹尧,黄义德就知道这个家伙其实也是一个天性薄凉之人。这次就算放了自己一马,但以后搞不好还会找自己算账。所以黄义德这次做的如此胆大妄为,说穿了就是为了保命。无论是抱住现在自己的小命,还是抱住自己的未来,那都需要实力。而军队无疑是最好的砝码,这也是他收拢溃兵,然后火速扩军的真正原因。

    在清军平叛大军的军营之中,隆科多此时正在看地图。突然外面有人求见。

    “大帅,外面有人求见。”隆科多的一个侍卫古鲁多禀报道。

    “是何人求见?”隆科多疑惑的问道。

    “来人自称是曹州镇黄义德的部下。”

    “黄义德?这小子没死吗?命好大啊!”隆科多嘴上嘀咕了几句。对于这个黄义德,他还是有几分印象的。因为这是他外甥胤?的人,黄义德的调动手续还是他操办的。毕竟此时胤?还在隐忍阶段,并没有在朝内大肆征召门人。现在康熙皇帝刚刚把太子复立不久,所有的阿哥们做事都稍微克制了一点。因此四爷的许多事情都是他的这位舅舅给他办的,也算是心腹中的心腹。

    “带他进来。”

    “是,大帅。”

    此次来的人是曹勇,黄义德现在身边的第一亲信。在说明了黄义德的一些情况之下,隆科多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里还是比较欢喜的。毕竟如今叛军士气正旺,他虽然带来了8万大军,但还是要小心谨慎一些。因此对于黄义德的来投,他还是比较欢迎的。

    “告诉黄义德——只要他在接下来的平叛过程之中立功,本帅一定会大力的保举他。但如果他贪生怕死,那最终必难逃死罪!”隆科多厉声说道。

    “是,大帅。卑职会把这些话说给我家大人听的,相信他一定不会辜负大帅的重望!”曹勇低着头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恩,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

    曹勇很快就把这个消息带回了七星镇。黄义德得到这个答复之后,立即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曹勇,明天该是我们操练的时候了!”

    “是,大人。”

    黄义德虽然有心立功,但他可不傻。要知道现在唐霸的叛军在攻克山东省城济南之后,军力已经扩充到了五六万人。而且现在他们的士气非常旺盛,光靠他这支1300人的小军队,硬碰硬无疑是在找死!所以毛主席的游击战就成为了他的核心打法。正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对于叛军占据的城池,黄义德啃不动。但对于一些乡间的市集村镇,黄义德是一口一个,吃的正香。短短几天之内,他就在十七个村庄和五个小镇上歼灭叛军469人,收编壮丁叛军将近千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很难幸免的会出现一些死伤。但黄义德手下的人马还是在这种游击战的战斗中扩大到了两千两百多人。实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黄义德的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