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怎么会岛国字!

作品:《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最新网址:www.xs五十年代末,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

    吃饭问题。

    成了每个人都绕不开的大问题。

    纵然现在是1978年。

    饿死人已经成为过去式。

    饥一顿饱一顿,依旧是常态。

    特别是东山大队,吃不饱饭的问题尤为严重。

    如何补偿自己对女儿和妻子的亏欠?

    自然是让她们先吃饱,吃好。

    “秀秀,我们进去吧。”

    “凯峰,这是我们能来的地方吗?”

    陆秀秀是第一次来县里。

    没想到丈夫要来的地方,竟然是县里的县办大院。

    眼前出来进去的男男女女,各个都像是大干部。

    不是戴着眼镜。

    就是胸前口袋插着钢笔。

    “别怕,我保证不会有人赶咱们走。”

    为了今天这一遭,林凯峰特意穿上结婚时,老丈人托人从城里买的的确凉中山装。

    的确良布料冬天不抗寒,夏天贼热。

    唯一的优点也就是轻便抗造了。

    拉着陆秀秀的小手,林凯峰走进县府大门。

    陆秀秀像是做错事的孩子,始终低着头。

    迈着小碎步跟着林凯峰身后。

    反观林凯峰。

    昂首挺胸地朝前走,给人一副常来常往的样子。

    拦住一人稍作打听,二人来到一间办公室门口。

    林凯峰抬头看了一眼上面的牌子。

    翻译组办公室。

    “当当当。”

    “请进。”

    随着敲门声响起,里面传来男人声音。

    “你好,请问这里的负责人在吗?”

    林凯峰推门进去。

    眼前是一间面积不大,堆满各种书籍的房间。

    门对面靠着窗户的位置,摆放着两张铺着玻璃板的办公桌。

    左边的办公桌没人。

    右边办公桌坐着一名四十多岁,穿着藏蓝色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双手戴着套袖的中年男人。

    “我是翻译组组长,徐斌。”

    中年男人扶了扶镜架,客气道:“同志,你有什么事情吗?”

    “徐组长你好,我叫林凯峰。”

    “听我朋友孙博文说,这里需要专业的外文翻译人员。”

    “孙博文?”

    徐斌愣了一下,露出迟疑模样。

    林凯峰笑呵呵地用手,对着自己的身体比画了一下。

    “哦!孙胖啊。”

    “原来你是他朋友,我还纳闷孙博文是谁。”

    徐斌忍俊不住笑了起来。

    “你这一比画,我就知道是他了。”

    “好嘛,别人挣钱都是尽可能给家里改善生活,这小子,全都给自己改善了。”

    林凯峰笑着附和道:“谁说不是呢,这年头吃出高血脂,他也算是独一份。”

    “林凯峰同志,你也是大学生吧?”

    三个多月前,孙博文撂挑子去上大学。

    他这一走。

    翻译压力又全都压到了老徐和同事两个人身上。

    看了看林凯峰的打扮,和孙胖年纪差不多。

    敢来接这份工作,证明对自己有些信心。

    说明是个大学生。

    知道孙胖为啥得高血脂。

    估计还是一个寝室的室友。

    “徐组长你误会了,我不是大学生,我是插队知青。”

    徐斌脸色一变。

    “你……你是知青……”

    下乡知青?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下乡知青不是初中毕业,最高学历也不会超过高中。

    能不能看懂26个字母都难说。

    更别说翻译大量外文书籍。

    感觉徐斌情绪不对,躲在门外的陆秀秀,紧张地拉了拉林凯峰的衣服。

    快走吧,人家要赶人了。

    林凯峰回头冲陆秀秀,投去安心的笑容。

    “徐组长,孙博文给你们当翻译的时候,好像也是高中学历吧。”

    “你和他不一样。”

    看在孙胖的面子上,徐斌没有直接赶人。

    “孙博文父母都在外国留过学,学的又是工科,他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能力不能用学历来作比较。”

    林凯峰镇定自若地说道:“我父母也是知识分子。”

    徐斌犹豫片刻,说道:“他们从事的是什么工作?”

    “大学老师,刚刚解放。”

    “唉。”

    徐斌面色唏嘘。

    多年以前,龙国勒紧裤腰带向米国,西普鲁士,高卢国,岛国引进成套的工业设备和相关技术资料,数据。

    其中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东北。

    由于花费资金多达43亿美刀,因此得名四三项目。

    外国提供的工业资料和文献,全部都是外文。

    东北属于工业大省,又毗邻老毛子和北国,不缺专业的外语人才。

    之前的情况,也的确如此。

    省市县各部门,都有相对完整的翻译部门。

    可惜。

    十几年的混乱,导致大量翻译人才凋零。

    学外语,说外语。

    等同于里通外国。

    越有文化越混蛋,读书越多越反动。

    一大群已经被“解放”的翻译人才,担心再遭横祸。

    打死不敢出这个头。

    而四三项目涉及大量外国技术和资料文献。

    翻译工作直接关系着具体项目进度。

    上级主管部门下了死命令。

    人能等项目,项目绝对不能等人。

    省市县各部门,全都调动起来。

    动员手里一切力量,争分夺秒的进行翻译。

    人口十几万的林县,满打满算只有两名专业翻译。

    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有些县城,一名翻译人员都没有。

    各地没办法。

    纷纷向上面打报告,请求支援。

    上级回复可以向社会招募翻译人才。

    “林凯峰同志,你如果认识这几本书的书名,咱们接着往下谈。”

    徐斌转身从书架上面,拿下来五本书。

    想了想,又放回去三本。

    这三本来自西普鲁士,徐斌不可能认识。

    林凯峰拿起一本书看了两眼封面,又打开了书的第一页。

    “钢的金相图谱。”

    “副书名是钢的宏观组织与缺陷。”

    “作者,奥斯汀。”

    徐斌倒吸一口凉气,整个人都惊了。

    震惊的不是林凯峰能念出主副书名。

    而是他认识上面的专业术语。

    英文和英文是不一样的。

    某些专业术语,连母语国的人都未必认识。

    外文科学技术文献翻译的最大困难,不是能不能看懂英文。

    而是里面有着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

    “气动元件及其应用回路”

    “作者,久津见一。”

    “徐组长,我想有的同志工作马虎,将写好字的书皮,包到了这本书上面。”

    林凯峰解开书皮。

    里面露出一本写着岛国字的专业书。

    徐斌目光惊诧地望着林凯峰。

    “你怎么会岛国字!”

    语气中充满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