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边关风云 第一章 八面威风

作品:《我不是陈圆圆

    能去边关,特别是這样意气风发的显摆,我心中自然少不了兴奋和得意。在小处,可以暂避皇恩,见见吴三桂。从大处来説,谁不想混得轰轰烈烈,也算没有白来一遭啊。

    崇祯特意派遣了一名心腹——锦衣卫的邓千户做副使。崇祯自是对他叮嘱万分,小心保护我,更别泄漏了身份。千户因此是百般掩护,尽量避免其它锦衣卫兵士的怀疑。這一路之上,我,作为一个太监,倒也没有被拆穿。

    当我们這浩浩荡荡上千人的车马队伍将至宁远,还未进城,便听见城内传来钟鼓声,一下又一下,庄严又悠长。

    我从马车探出头来,北风吹得脸儿又干又涩,眼睛也不适应,只能半眯着睁开,透过和着沙土的空气往前看去,果见一座城郭巍然屹立,城门上边隐隐觉得有字。不用猜,定是那刻在许多人心中的——“宁远”二字。

    心中幽幽生出一丝感慨。這里本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崇祯还是皇太极都把它视作宝物。然而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情地将它的光芒掩去。几百年过去,外城毁于战火,内城虽然还保留,但仅仅是对一个时代的凭吊。未等我的思绪延伸下去,伴着钟声,还传来阵阵马蹄,整齐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隆隆而来。

    宁远城门大开,白马黑士横跨护城河款款前行。不一会儿,便规整地在城外列好了方阵。

    似乎该我露面了。我装模作样摆出威风凛凛的架势,掀开帘子,站了出来。

    骑兵们下马伏地。

    邓千户代替我説了番冠冕堂皇的话。众人接着颂扬了一遍。一个为首的将领道:“卑职已派人禀告吴大人。吴大人正在塔山,还望公公、大人进城歇息,少待片刻。”

    邓千户请示我,我道:“那就先进城,等吴大人回来再宣旨吧。”邓千户便复述一遍。

    宁远黑衣骑兵于是让开中间大道,隆重又庄严地恭迎我们入城。

    ***************

    我和邓千户被请进总督府,在堂上正中坐了。几位总兵、副将陪在下面。

    兵士在堂前摆起香案,焚香摆供。曾听説古人接圣旨是要设香几焚香跪拜,犹如神明,的确有意思。

    又等了大半个钟头,便见吴三桂从门外气喘吁吁跑了进来。

    吴三桂身披厚重的铠甲,连着的黑色披风扬了起来。虽然大口喘气,还是气宇轩昂,仍旧那副飘逸的神情,不失沉稳地走了进来。

    众总兵官起立,先退了出去,邓千户道:“吴大人回来了,不如宣旨吧。”

    我点了点头,从腰中取下别着的圣旨,在邓千户等人惊诧的目光下走了出来。我心下一凛,如此对待圣旨好像确实有些不该了。

    吴三桂已率部下按顺序跪好。

    我褪下裹圣旨的黄绫布套,用刚练就的阴阳怪调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刚説完這两句,才发现圣旨上根本没這两句话!脸上不由一热,暗骂都是些影视剧闹的,只好硬着头皮接着一五一十读道:“朕深知边境方急,锦州一带,几至沦陷。关外诸君将士忠义爱国,不惧形势,力图恢复,朕心甚慰。(——先表扬一下,我瞥眼看下面的那些人,都心安理得地享受這样的话,想来心里都美滋滋的。)然则泱泱大国,未攘蛮夷,流寇又起,国库匮乏,难继饷银,亏欠至今,朕深感不安。(——再安抚一下,其实崇祯又不是藏着不给,倒這般自责。)适逢南洋诸国进贡本朝,乃筹银二十万两赏犒诸将士。又闻锦州粮罄,暂以江南乡米解燃眉之急。还望诸将士一鼓作气,坚守东陲,以期荡平蛮夷。(——虽寥寥数语,有谁知道崇祯背后的辛酸?我心中不由一叹,這些边关的守将只知道一味要饷银,为何就不能体谅一下,国家又不是一个人的。)

    总兵官吴三桂,纯忠极孝,诚信宽和,宏谋远略,智勇兼备,用兵如神。暂代蓟辽总督之时,集结兵士,又立战功。实乃我朝中流砥柱,栋梁之材。(——這些话语似乎夸张了点,有些过头了吧。)着升为蓟辽总督,领兵部尚书衔。

    朕深盼将帅一心,整肃军队,光复失地,平复辽东!”

    這样的圣旨,通篇看不出龙威圣严,对吴三桂和边关将士只有赞誉褒扬。和我的想像大不一样。

    吴三桂领着诸人三呼万岁,双手高举过头接了圣旨。這才站起身来,捧着圣旨恭恭敬敬走进正堂,安放在一个匣子内,供奉在正中央。自此,宣读圣旨這一节才算完成。

    诸人這才摆脱了肃穆的神情,下面的兵士雀跃起来,为有了饷银而高兴;上一级的兵官则忙着恭喜吴三桂。

    吴三桂一边跟诸位拱手,一边向我走来,道:“有劳公公传旨,还请到内堂休息,少时,在下为公公备酒接风洗尘。”此时,他才正面见我,眼中现过一丝诧异,我知道,他定是又认出我了。

    我不露声色道:“恭喜吴大人成为蓟辽总督。”旁边的邓千户也道:“该改口叫吴大帅了。”

    吴三桂转而对邓千户道:“在下听闻邓大人酒量甚好,待会儿可要拼上一拼了。”

    邓千户受宠若惊:“吴大帅居然识得卑职?无怪乎人言吴大帅轻财好士,交游广阔。……卑职今日方见识到。”

    如此客套了一番,我们便被请到后院。

    ***********

    作为一个“太监”,我生怕露出马脚,大庭广众之下,能不説话还是尽量没説。

    吴三桂亲自送我进房间,待众人走后,又嘱咐着休息一下,转身就要退出去。

    我颇为意外,喊住他道:“吴将军,呃,吴大帅。见到圆圆也不感到意外吗?這么久不见,就也没什么话説?”我还以为他看到我這样的行头会大吃一惊,没有看到他吃惊的表情,真还有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