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边关风云 第五章 风云突变

作品:《我不是陈圆圆

    第二日清晨,吃过早饭,我就和邓千户领着锦衣卫出城了。吴三桂只派了个副将相送,料想他正部署设套,抽不出身。祖泽治也没有出现。

    待相送的副将返回,我钻进车时,才发现车中竟又多了个木匣子。我打开一看,面上是几张千两的银票,底下还有好些珍珠项链,佛珠和宝石等等。定是送我的副将趁我不注意时塞进来的。

    我心想,要不是昨晚吴三桂邀我出来,那些将领又都喝得酩酊大罪,收获肯定更多。邓千户恐怕也有不少金银进账。我暗为崇祯不值,都养了些什么官员?朝廷危如累卵,這些人还能一个劲地想着自己升官发财。可怜崇祯日日夜夜为這些人的饷银操心,其实随便抄一个人的老巢,怕都够辽饷好几年了。

    ************

    回到皇宫,已是第六日下午。我和邓千户直接往乾清宫奔去。

    谁知崇祯并不在。询问荷花姐姐才知道,他从清晨起上朝就没有再回来过。我心知,這必定是有什么大事,因为往常這个时候,崇祯都在披阅奏章或是接见大臣。

    又等了好一会儿,崇祯阴着个脸回来了。他见我和邓千户跪在地上,终于挤出一丝笑容:“你们回来了?一路还好吧。”

    “托皇上的福,一切顺利。二十万白银和粮草也都安全运达宁远。”邓千户毕恭毕敬回答着。

    崇祯点点头,招呼我二人起来。此时却连勉强挤出的笑容都没有了。

    “皇上,是西边出了什么事吗?”我心想八成是李自成或者张献忠又攻下了几座城池。

    崇祯摇摇头,道:“不是西边,而是辽东。”

    “辽东?”我不禁愕然,难道吴三桂的将计就计非但没有成功,反被清兵击败?是那个奸细又反复了?还是那本来就是个陷阱?

    未等我想明白,崇祯黯然道:“祖大寿降清了。”

    “什么?”我觉得這个打击更大了。记得书上説祖大寿在三月松山被克后,不久就降清了。如今都挨到四月了,眼看吴三桂就要反击,怎么还……我急急问道:“那吴大帅呢?我走的时候,他还在部署伏击豪格的军队,最后结果如何呢?”

    説到吴三桂,崇祯脸色稍微缓和了些,夸道:“吴三桂确实了得。几乎全歼了豪格的军队,甚至还趁势解了高桥站的围,把清兵悉数赶到杏山一带……只是,這个祖大寿偏偏在此时缴城降清,当真是气煞朕了。”他恨极之下,跺脚拍桌。

    “会不会是祖将军诈降呢?当初大凌河一役,祖将军不就……”我原本想提起崇祯四年,祖大寿被围困于大凌河城,粮尽而降,对皇太极説要回锦州作内应,回了之后,就推诿不干,做了次降而复叛的事情。這话説了一半,我又硬生生吞了回去。同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两遍?皇太极也不是傻子。更何况锦州都让出去了,祖大寿一人叛回又有何用?

    “清兵将锦州的守军尽数屠杀,祖大寿早跟着他们回盛京了,哪来什么诈降……”崇祯凄然道。

    我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祖大寿早不降清,偏偏在明廷可能扭转战局的时候,把锦州城双手奉上?!霎时间,大明好不容易从残喘中积攒出来的一丝成果又毁于一旦。锦州既破,原本围困锦州的主力部队就空余出来,把吴三桂破竹之势又给强压回去了。

    似乎老天爷成心和崇祯皇帝过不去。但這真的是天意吗?还是有谁在暗中做着什么?

    ***********

    又过了两日,到了四月初九,辽东又传来噩耗,清兵偷袭塔山,用红衣大炮轰毁了塔山,全歼守城明军。至此,松山、锦州、杏山、塔山四个重镇已去其三,只剩下被围困已久的杏山,大明边防可谓岌岌可危。

    崇祯和他的臣子们已变成热锅上的蚂蚁,整日整夜在乾清宫里团团转。然而這些人一个个只知道干着急,并不见有什么好建议。

    崇祯终于毛了:“你们倒是説话啊,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个个哑巴了。”

    然而,他越是這样不满,大臣们越是嗫嚅不语。

    终于,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头站了出来,是大学士周延儒:“老臣以为,杏山之围已不可解。不如放弃宁远之外,料来吴三桂的兵马撄守宁远是绰绰有余了。”退保宁远,這确实是目前唯一能做的。尽管松锦之战,明军彻底失败,虽让泱泱大国颜面尽失,但只要守住宁远,守住山海关,还是保住了大明的门户。

    然而其他大臣们不愿意了。一个个嚷起来,這个説大明是天朝,一鼓作气定可击退清兵。那个説吴三桂掉以轻心,才让清兵有机可乘攻下塔山。更有甚者,建议撤了吴三桂的职,还説要把剿匪的孙传庭召去,云云。

    我想我要是崇祯,恨不能把這些人都痛打一顿。个个説得是口若悬河,但没有一个能认认真真想个法子出来,尽説些无稽之谈。

    崇祯摈退他们之后,来问我的意见。我早就忍不住了,急道:“圆圆认为千万不可将孙传庭召回。孙传庭曾俘获流寇首领高迎祥,更把李自成逼得只剩十八骑,倘若西边没了孙传庭,這些逆贼就没了克星,势必更加猖獗。更何况辽东的形势孙传庭必定不大熟悉,又怎么调兵遣将。那些守边的兵将也不一定服从啊。”

    “有道理。”崇祯点点头,“那你认为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我暗吁了口气,道:“圆圆以为,周大人説得乃是可行之策。另外,……”我不禁欲言又止。

    “另外什么?”崇祯还是听到了。但我却不敢説。本来想到“求和”二字,可我很快想到了本着“以战求和”而终被凌迟处死的袁崇焕,想到了主张议和而最终自杀的杨嗣昌,我还是把這个想法“掐死”了。虽然爱国,但我还是更爱自己的這颗脑袋啊。

    于是,我改口道:“另外,圆圆有件事要禀告皇上。”説完,我从我的小庑房内抱出那两匣金银,把行贿的经过和人名全报上去了。

    崇祯听完,无奈道:“這些事情,朕又怎会不知道呢。不过,你是唯一一个肯来告诉朕的。這些钱你自己留着罢。”

    我正不知如何应对,忽然灵光一闪,道:“圆圆恳请陛下将這钱留做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