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边关风云 第七章 议和使途

作品:《我不是陈圆圆

    报名的人一多,自然就要甄选。一般的民妇主要是看年纪和健康程度,四、五十岁病恹恹的老妪是不能要的。由于第一批是实验性质的,实在不宜多,朝廷也不希望有粮饷负担,刚招满两千人,就截止了。

    這其中,有侠女、有大家闺秀、有妓女优伶,当然,最多还是城市最底层的市民和周边农村妇女。她们大多为生计所迫,冲着那“十两银子”来的。

    关于唐军该采取什么编制,這一直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从宏观上説,唐军的人数上比“卫”少得多,下比“所”又要多些,又是女兵,首领不叫指挥使,而是个莫名的“统领”。自然不该按着一般卫所的编制。

    从细处説,要妓女和大小姐们同在一起,两下里不知会起多少摩擦。而這些人和一般民妇也相距甚远。

    因此,先就另辟两部出来。一曰“霓裳”,将妓女、优伶之类归入此部,约摸一百人。一曰“清雅”,将闺阁小姐,善于琴棋书画,堪称女先生之辈归入此部,约六十人。其余诸人,无论背景都归入主部。主部按十人为一班,设一班长,以上排、连、营皆从现代军队编制。每级设正副职,主部设一政委,算是我不在时的最高级别。班长、排长等职位的选拔,则从武功、技艺等各方面择优录取。

    這批女军虽不用上战场打仗,却还是需要操练,除“霓裳”、“清雅”两副部外,主部每日开拔至校场,兵部派人训练她们,强度稍逊于男丁,军纪却是一样的要求。同时,這些女军还要在晚上统一时间练习女工、炊事、救治等。這些女军将士一来将在战斗时负责运输和辅助守城;二来,要在行军或驻守时做些炊饭、缝补等女人做的细活。

    至于那两副部,让她们训练這些,肯定是事倍功半,只有暂时把她们闲置。不过,我认为這两类女人都是尤物,女人中的女人。另辟“收藏”,或许能在什么特殊的时候派上用场。

    **************

    尽管,我的名字还是叫陈圆圆,但女兵们总是叫我“将军”,兵部接触到的人也叫我“唐将军”。他们甚至不知道我本来叫陈圆圆,本来是秦淮的一个小小的歌妓!我不禁会想,是不是我這个陈圆圆该逐渐退出這个角色?而真正的陈圆圆来继续书写陈圆圆的历史?

    如果是這样的话,那吴三桂和我也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了?于是,在当将军的兴奋劲下,隐隐觉得有些遗憾。

    ……

    ************

    此时的崇祯,日子却并不好过。议和的陈新甲才走,辽东就传来消息,杏山的士兵不堪围困,在清兵炮轰之下,献城投降。

    至此,山海关外,只有宁远卫和三个小城尚在明廷手中。

    而陈新甲抵达锦州之后,由锦州清兵主将把崇祯议和的敕谕呈报盛京,不知什么原因,竟遭至皇太极的否决,説這使臣和敕谕都是假的!

    同时,李自成率数十万大军,南下襄阳,守将左良玉望风而逃。李自成不废一兵一卒就进入了襄阳古城。

    一时间,大明朝危机四起,摇摇欲坠。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都失去了信心。只有我信心日增,因为我是不知从哪里蹦出来的“唐将军”,因为我,历史已经渐渐在改写,或许大明的覆灭也会有转机呢?這是我挑战命运的时候,也是大明同历史做斗争的时候了。

    所以,当崇祯又重新写了敕书,派遣议和使臣再北上的时候,我自告奋勇,要求同往满洲。

    崇祯觉得有些冒险,初时不答应。我説了许久,方准许我改装成随从前往,這样才不露锋芒。另外派了十来个锦衣卫高手也做仆人打扮,万一出了什么状况,一定要保证我全身而退。还嘱咐“代表团团长”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多加照顾,這才放心。

    议和之行还是秘密的,除了参与诸人,只崇祯和大学士谢升知晓。

    翌日,议和代表团在城外秘密集合。

    以马绍愉为首,另有兵部主事朱济之,副将周维墉、鲁宗孔,游击王应宗,都司朱龙,守备乔国栋、张祚、赵荣祖、李国基、王有功、黄有才,天宁寺僧人性容,还有从役九十九人(包括我和其他锦衣卫好手)。

    這样一个庞大的议和使团,就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离开京城,赶赴边关。

    我這个“假仆役”,照样和锦衣卫卫士们有车坐。其他的仆役自然知道我们這些假仆役的特殊性,对待我们也和其他大臣老爷们一般。這样的仆役,当真是惬意舒服得紧。

    *************

    出了山海关,我心底微微高兴起来。

    可以摆脱宫中的繁文缛节,最重要的是摆脱崇祯“温柔”的骚扰,还可以看看吴三桂的“秀色”,实在是妙啊。只是,想到他对我时冷时热,心下不禁黯然。

    我们抵达宁远之后,马绍愉就立马派人前往锦州,与守城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联系,要求赶赴盛京谈判。直接和济尔哈朗接触,对议和的步伐无疑是非常起加速作用。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弟弟庄亲王舒尔哈齐的儿子,自幼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后因拥戴皇太极称帝,晋封为和硕郑亲王,掌管镶蓝旗。位列礼亲王代善之后,却在睿亲王多尔衮之前,地位可见一斑。)

    在宁远,我们可能只待得一晚,恐怕第二日就得赶赴锦州,再北上盛京。

    由于是个仆人,又没有住在总督府中,我竟没有机缘见着吴三桂。无奈之下,我只好在街上闲逛。尽管希望渺茫,我还是幻想着能和他有个不期而遇。

    只可惜,缘分真是个捉弄人的东西,我没遇上吴三桂,却碰着了祖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