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混沌夕阳 第十一章 紫禁内外

作品:《我不是陈圆圆

    崇祯十七年正月底,月缺之夜,北京城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一扫连年的阴霾,好似忘记了李闯的大军逼近一般。红艳艳的纸糊灯笼从北京城的正门一直延续到皇城的正门承天门(也就是现在的**),一路点点秀红,倒将這北京城上的天空映得好似处处晚霞。灯火之后,是层叠交错的人墙,男男女女伸长着脖子向外张望着,期待着那辆马车的到来。

    在他们眼中,似乎這辆马车进城就预示着太平日子即将来临。

    荒诞的想法,可悲可悯的北京城百姓。

    他们对马车的等待,对“唐圆圆”进京的期盼让我是多么的无奈心寒。

    当马车驶入北京城时,雷动的欢呼划过天际,声声不息。只因为,“唐圆圆”在街头巷尾的以讹传讹之下将皇太极——那个有着“不死金身”的满清妖皇轻易斩杀了。在茶钱饭后有意无意的谈资下,我也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北京城的人们,天子脚下的百姓,是朝廷最快的传话筒。他们在崇祯的带动下,也和他一样,傻兮兮地愿意相信我的到来会改变這一朝覆灭的命运,愿意和他一样,相信我是个可以阻止战火的幸运石。

    只是他们终会知道,他们如此自欺欺人的幻想很快就会成为泡影。而我這颗“幸运石”不知将沦为闯王的阶下囚还是一剑被呜乎哀哉掉了。

    我正胡乱想着,伴随着天上一明一暗的烟花,我已来到承天门。

    那里几个黄衣中人正襟躬身相请,我扶了扶头顶上沉甸甸的有着九翚四凤的凤冠,提了提肩上的滑柔霞帔,迈步上了凤鸾。

    由承天门至紫禁城的正门午门,這一路上均由锦衣卫一手仗剑一手执掌琉璃宫灯,清净肃穆之下也摆出了皇家的气势。

    午门的正门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除此之外,皇帝大婚之时,皇后可以进入一次;殿试之后得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甲可以走一次。别无其他情况。我今日不过是崇祯借着进京直接举行纳妃之礼,竟破例享有此殊荣。這样电影里才有的阵杖,经历过一次,倒也不枉此生吧。

    ——我自我解嘲想着,崇祯他倒也聪明了,意识到他是皇帝有這个特权。不再征求我的意见,直接命令我接受這个名分。或许他也想冲冲喜,鼓舞一下上下的士气。可对我来説,却是个噩梦,末代皇妃這样的封号,就好似一个紧箍咒紧紧套住了我,让我根本无法和大明這桎梏脱离干系。

    轿子由午门缓缓前行,从碧水上最宽的金水桥主桥通过,在太和门前落下。

    独自穿过太和门,便可见正前方岿然庄严的太和殿了。在那里面,满朝的文武百官和宝座上的崇祯皇帝正殷切地等待我的到来。如此的纳妃大礼,在紫禁城里的正殿隆重的举行,恐怕也算得上空前绝后罢。

    随着礼乐悠扬响起,百官们的山呼激荡着我的体液,我感觉浑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被這久久回荡的声音给激发得共振了。

    **********

    可惜的是,再漂亮的仪式也阻挡不了李闯的攻势,再山呼的万岁也不能阻止历史的车轮,挽救大明覆亡的命运。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东渡黄河,进入山西;闯王军队攻关破城,一路顺风。

    崇祯派遣锦衣卫周遇吉前去迎战。

    在宁武关,农民军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周遇吉颇有领兵作战经验,更深受重托,抱有死战不降之决心。李自成连攻不克,伤亡惨重。就在朝廷上下稍松一口气之时,新崛起的大将军亳侯李过夜袭疲惫不堪的明军,一举捣毁宁武关,杀死了周遇吉。

    可笑的是,农民军也算是损失不小,此时若强行进攻,只怕也讨不了便宜。谁知大明的总兵竟一个个不知防守,好比把守大同、宣府两关的总兵姜瑞、王承胤,居然同时派人送去降书。

    不明就理的崇祯自是一个劲大骂那些臣属的不知自爱,命令剩下的唐通等人坚决抵抗。却只有我心里明白,李过定然又以各种利害引诱他们投诚了。這个唐通,作为吴三桂的旧部属,恐怕降得更快了。

    果不其然,闯王一路挥师东进,路途越来越顺畅,浩浩荡荡的队伍直向北京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