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领赏

作品:《九重紫

    这可真是火上浇油啊!

    就是严朝卿这样老谋深算的幕僚,也忍不住擦了擦额头的汗,更不要说别人了只有看戏不怕台高的顾玉笑嘻嘻地问着宋墨:“天赐哥,那些人多半是冲着那三个亲卫军的名额来的吧?要是那三个亲卫军的名额没了,那些恐怕也没有这么积极了难道我们就这样放过那些盗贼不成?”

    “两个月之后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就得给皇上一个交待了,”宋墨淡淡地道,“若是我们依旧重金悬赏,岂不是让黄大人和东平伯为难?”

    “也是哦!”顾玉摸着脑袋笑道,“人家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人都说盗贼全部抓获了,我们还在那里悬赏,等于是在指责东平伯和黄大人杀良冒功一样皇上知道了,他们俩就完蛋了”说到这里,他睁大了眼睛,“天赐哥,那些赏金怎么办?我们总不能白白地送给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让黄祈和周少川做好人吧?”

    “他们敢来领赏,我就敢继续悬赏”宋墨傲然地道,“我已经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他们不顺势而下,还想顺竿子爬,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又道,“这样一来,黑白两道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我们再演场戏,让人送具盗贼的尸首过来,我们依旧按悬赏付银子,到时候自有人帮我继续追贼敢打我们英国公府的主意,就要做好终身被追杀的准备”他吩咐夏琏,“你把我这句话传出去”

    夏琏恭声应是

    而得到消息的黄祈和东平伯却长长地松了口气

    “宋砚堂虽然有些胡闹,可到底还是有些分寸!”东平伯对黄祈感概道,“我看悬赏的事,就由英国公府出面吧!皇上不也赏了英国公世子三个小旗的恩赐!”

    言下之间是皇上都认同了宋墨的行为,他就不要固执己见了

    黄祈苦笑

    事已至此他不赞同又能怎样?

    “那就多派些人手在英国公府附近巡察吧!”黄祈道,“万一有人为了悬赏的事争执起来,我们也能帮衬英国公府一把”

    宋墨对此无所谓,吩咐廖碧峰:“那些给英国公府看门的衙役,每天管一顿中饭”

    廖碧峰恭声应是

    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人一阵欢呼

    不时有人送来盗贼的消息

    宋墨把这件事交给了严朝卿和夏琏,自己则有每日在家里练字

    窦昭问他:“你不去宫里行吗?”

    宋墨笑道:“我不是在帮着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追查盗贼的事吗?”

    窦昭失笑

    宋墨拉了她的手:“你的事办完了?”

    窦昭已正式主持英国公府的中馈

    “不过是些柴米油盐的事,”窦昭笑道,“简单的很”

    宋墨微微地笑

    以窦昭的聪慧,这些事对她也许真的很容易

    他道:“又到了赏菊的时候下午你若是有空,我陪着你去丰台的花市逛一逛吧!说不定能遇到你喜欢的菊花,到时候我们买回来,明年你的花圃里不就多了几个品种?”

    名贵的菊花品种,哪是这么容易就遇到的但宋墨兴致勃勃窦昭不忍扫了他的兴,心想就当自己陪着他出去散了心的,笑着应了,两人轻车简从,去了丰台的花市

    那些花农惯和富贵人家打交道,虽然不认识宋墨和窦昭,但见两人一个穿着小牛皮朝靴一个戴着莲子米大小的南珠耳坠,气度不凡,知道不是寻常的人,小心翼翼地应着拿了家里最好的菊花出来

    在窦昭看来却很平常,比不上她留在真定的花草,随意看看,凑趣似的买了几盆

    宋墨知道这些都不如她的意叫了花农到旁边询问:“这个时候移种花草,能活吗?”

    “那要是看是什么花草了”被宋墨询问的花农四十来岁相貌忠厚老实,“如果是玉簪花,金鱼草,那就不打紧,它们本就是秋在播种,春天开花若是牵牛花,万寿菊就不行了,他们是春天播种,夏天开花……”

    “哦!”宋墨不知道种花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又觉得这人说话行事很实在,托他帮着寻些奇异的花草,“我夫人很喜欢莳弄花草,到时候你送到英国公府就行了”

    花农又惊又喜,战战兢兢地连声应“是”

    宋墨和窦昭回了英国公府

    宋宜春的信使正在等宋墨

    听说宋墨回来了,立刻前往颐志堂求见

    宋墨抽出信,草草地看了一眼,见信里全是责备他的话,只在最后问了问现在的情况如何,他突然想到窦昭趁乱拿到对牌的事,心中一动,回了信封给宋宜春,说之前都怪自己眼孔太小,心里只装着个颐志堂,却忘了颐志堂是英国公府的一部分,现在听了父亲的教诲,自己痛定思痛,决定担负起英国公府世子的责任,在父亲不在家的时候,代父亲行使英国公的职责,并把自己已责成陶器重十五天之内把烧毁的房舍修缮完毕,暂时拿出了五万两银子赏悬闯入英国公府的盗贼,并得到了皇上的支持,从皇上手里拿到了三个亲卫近的差事等等,一一地告诉了宋宜春,并吩咐宋宜春的信使:“六百里加急,日夜兼程,立刻送到国公爷手中去”

    信使不敢怠慢,拿着信就启了程

    宋墨心里到底觉得愤愤不平,对窦昭道:“他不把我置于死地,只怕是不会善罢干休的!”

    窦昭轻轻地抚着他的手臂,柔声道:“那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你已经死过了一回了,难道还要再死一回,才算得上是‘孝顺’?那婆婆呢?婆婆在你身上花了那么多的心血,难道你置若罔闻不成?”

    宋墨失笑:“你放心,我既不是愚忠的人,也不是愚孝之人正如你所说我已经死过一回了,他现在休想把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却一声不吭地任由着他行事”然后揽了窦昭的肩膀,“我们明天继续去丰台买花吧?虽然买不到什么罕世的花草,去散散心也好”

    窦昭抿了嘴笑

    是不想呆在家里被这些琐事烦恼吧?

    第二天用过午膳,她陪着宋墨去了丰台

    有人向英国公府提供了盗贼的行踪,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人联手,很快将人缉拿归案经审讯,那人的确是闯入英国公府的盗贼之一,而且报信的竟然是那盗贼的同胞哥哥!

    顺天府和五城兵成司的人一片哗然

    可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来那盗贼得知了英国公府的悬赏后,知道自己就算是这次逃过了英国公府追杀,以后也会面临着江湖同道和官衙的围剿,余生只能隐姓埋名,东躲西藏

    与其这样诚惶诚恐地活着还不如让自己的胞兄领了这悬赏,好歹胞兄得了悬赏,还能代他孝敬父母

    他让胞兄割下自己的头颅去报案

    胞兄不忍,他又怕到时候死无对证,用胞兄的名义报了案,躲在了京都城北的一个小胡同里,等着官衙来捉拿

    严朝聊知道后两眼发光吩咐夏琏:“大张旗鼓地把那一千两赏银送过去——我们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夏琏应声而去

    京都黑白两道乱成了一片

    始作俑者却陪着妻子在丰台的花市上悠闲地打着转

    有人迎上前去:“请问是英国公世子宋大人吗?”

    称谓有些不伦不类,却把透了宋墨的底细

    来人显然对宋墨很熟悉

    宋墨却不认识对方

    他不动声色地将窦昭挡在了身后,飞快地睃了对方一眼淡淡地道:“我是宋砚堂”

    窦昭好奇地望着来人

    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相貌平常,衣裳朴素,一双眼睛却精光四射透着几分与年纪及相貌不相符的精明干练

    她不禁有片刻的困惑

    这个人,好面熟啊!

    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

    而且好像还很重要似的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窦昭皱了皱眉

    怎么会想不起来了呢?

    被叮嘱不允许靠近他们的朱义诚不动声色地慢慢地走了过来

    来人恭敬地给宋墨行礼,道:“在下陈嘉,字赞之在锦衣卫任小旗,当年曾奉命去福建压押定国公回京……”

    宋墨神色大变

    陈赞之却像没有看见似的:“我素来敬仰定国公品行高洁,行事耿直磊落,一直想查出来我们锦衣卫是受谁之命捉使定国公,只可怕我位小职卑,没有什么进展”说到这里,他露出几分苦愁来,“现在世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我真怕世子爷忘了当年的恩怨,明知道以这种方式和世子爷见面,世子爷肯定很不屑,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来了只求世子能帮我一起调查定国公的死因,还定国公一个清白……”

    宋墨心中警铃大作

    定国公已经去世三、四年了,他一直不敢调查大舅的死因!

    雷霆雨露均是群恩

    若最终调查出这件事与皇上有关,难道他们还和皇上去理论不成?

    说不定打草惊蛇,反而让皇上觉得他心存怨恨,不仅有可能失去帝心,身陷囹圄,而且还会牵连到已经风雨飘零再也经不起打击的蒋家和流放辽东的五舅舅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大家都忘了这件事,等待新皇基登,等待他有足够的力量让新皇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却不是在这个时候,他自己不过是个刚刚涉足官场的新丁之时,去触动这件敏感的冤假错案特别是在大舅去世后,倭寇猖獗却无人给阻止的时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