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兵出潼关(二合一章 节)

作品:《大唐烈

    第六十六章  兵出潼关(二合一章节)

    现在长安的大明宫和安庆宫的所有嫔妃都已经迁出来了,整个宫禁之内除了安排好的安西军甲士,就只剩下了无处可去的宦官和宫女,而人数居然还有一千多人,本来段天和的意思是让李佐国直接搬到宫中居住。

    李佐国拒绝了,毕竟现在只不过是司空的身份,也是臣的身份,搬到宫中成何体统,虽说都知道李佐国称王称帝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不过李佐国这样说了,段天和也就不好置嘴了,李佐国住进了长安的李府。

    不过现在长安李府除了李佐国的云夫人小云,李佐国已经没有在长安了,李佐国将所有的事物丢给了段天和,自己已经带领此次从安西军中抽调出来的四万精兵赶到了潼关,潼关守将真武候郭北亲自出迎。

    在关外接到李佐国大军之后,一起回潼关,潼关兵力增至十一万,因为镇武候,铁壁将军桑贾尼执意要跟随李佐国,参与这次灭燕的大战,李佐国只要带上了桑贾尼,桑贾尼这次带领了一万五千陌刀兵。

    陌刀兵现在的威名可是天下皆知,桑贾尼已经将陌刀兵做了进一步的强化调整,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桑贾尼请示了李佐国之后,给每一个陌刀兵配备了新式的强弩,这种被大匠作、技文候张晓东命名为巨爵二型的新式步兵弩,射程比巨爵弩还要远出五十步,但是重量几乎只有一半。

    这种弩因为炼钢的突破,弩弦是用钢丝绞合而成,而弩臂虽然短了,但是力量却是更加强悍,可折叠的弓臂便于携带,而且能够发射火雷箭,这又是一种新式武器,用药引点火,在弩箭的箭杆上面绑有半斤左右的火药,虽然射程只有正常弩箭的七成,但爆炸之后的杀伤却是普通弩箭不能相比的,火药中被加入了不规则形状的铁砂,更加增加了火雷箭的威力。

    至此陌刀兵摇身一变,不但没有成为了专门用身体和重甲来硬抗骑兵冲锋的特定兵种,反而成为了既能够在攻城战中顶着城墙上箭雨抵近城墙进行弩箭压制的重甲弩兵,又能在野战中远近皆能的骑兵克星,战马耳朵灵敏,在火雷箭巨大的爆响之中,很少有战马不受惊发狂的,陌刀兵已经真正成为了李佐国手中的王牌。

    李佐国的到来令所有潼关的将领都意识到,对安庆绪的攻势要开始了,渴望立功升官受赏的众将喜色溢于言表,连一向沉稳的郭北都沉不住气,见了李佐国第一面之后就问什么时候出兵?

    李佐国没有回答,直到坐进了郭北的潼关主将大厅中,环视了下面众将一眼之后,才开口道:“你们想得没错,这次来就是我亲自领兵攻击洛阳,扫平河南道全境,同时下荆州,占领过江的跳板,安庆绪的军队无非是乌合之众,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南下。”

    厅中轰的一声就炸了窝,所有的校尉、都尉军官,包括几个有封号的将军都脸露兴奋,激动的忘记了一切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哼,”郭北脸露怒色,狠狠的瞪了这些将领一眼,厅中的喧哗才消停了下去。

    李佐国笑了起来,军心可用,修整了这么长时间,求战之心那么旺盛也在李佐国的预料之中:“不过,”李佐国拉长了声音,众将都立正霖听:“所有的大军不能一起出动,毕竟潼关还需要人镇守。”

    一听这话所有的军将脸色大变,谁愿意守在后面?军功在前如果被安排一个留守,那不是只有看着别人快马加鞭的升官,自己只有当着守将原地踏步了?

    “吴震、吴烈,”李佐国叫了两人的名字,吴震和吴烈两兄弟一起出列抱拳:“吴震(吴烈)听令。”

    “你们是骑兵,这次南下作战基本用不上骑兵了,所以,”话说到这里吴震吴烈两兄弟的脸色黑得可以,“你们两兄弟就随我扫平河南道,你们两人的三万骑兵和手下的五千亲兵加上陌刀兵共计五万向东攻击洛阳。”

    吴震吴烈两人的感觉就如同坐过山车一般,从地狱一下升到了天堂,这两兄弟一直是安西军的骑兵校尉,在去年因军功刚被封为骁骑将军和虎骑将军,手下各统骑兵一万五千人,两人连忙用最大的声音大喝:“末将遵令。”

    李佐国又说:“护达尔阔,”一名壮硕无比的战将跳了出来,叉手行礼道:“突骑将军护达尔阔听令。”李佐国看着护达尔阔露出了一点微笑,这护达尔阔就是李佐国成亲时跳出来和李佐国比试的阿史那部的第一勇士,此后也加入了安西军,这几年杀敌立功也已经有将军的封号了。

    看着护达尔阔渴望的眼光,李佐国面不改色的说道:“护达尔阔你统领所有的部族战士镇守潼关,此次出兵潼关就是大军退路,决不可失,不过安庆绪已经算不得什么了,两万兵守潼关足够了。”

    护达尔阔一张黑脸顿时更加的黑了,左右的将领脸上也全是松了一口气的表情,原来是他守关啊?这下不会留守了,护达尔阔不服气想要开口求下李佐国,不要让自己守关,但一抬头就看到李佐国双目发出利剑一般的目光看着自己,本来对李佐国就是敬佩崇拜的护达尔阔一句话都挤不出来了。

    护达尔阔弯腰躬身,满脸苦色的说道:“末将遵令。”

    攻打中原李佐国是有自己的考虑的,虽然在安西这些部族胡人战士和汉人交融得不错,安西汉人和胡人一起生活根本没有什么不习惯,但是对中原用兵,胡人的相貌就成为了抵触的一个大问题,要是安西军中胡人模样的士兵很多,那么就让中原的百姓都觉得是异族入侵了,抵触的情绪要强得多。

    所以李佐国无法,只有将阿史那部的士兵和其他胡人士兵全部放在潼关守城了,另外一只胡人最多的部队游骑兵,则是放到了北面和史思明作战,那边的情况和安西差不多,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次作战李佐国是决定带绝大多数的汉人士兵,这样就能够顺利的让占领区的百姓接受。

    当然这话李佐国是不可能明说的,能够领会李佐国意图的也只有李逸了,连郭北都一脸迷糊,觉得护达尔阔是不可多得的猛将,麾下的战士也是勇猛难当,怎么变成守军了?

    李佐国没有解释,说道:“郭北。”郭北转身抱拳朗声应到:“郭北听令。”

    “你率四万精兵南下进逼襄阳,先试探一下李亨手中军队的实力,如有机会可拿下襄阳,你的主要目的就是拖住李亨,不要让李亨在我扫平安庆绪的时候出来捣乱,你是深得一个稳字,我对你很放心,希望你不要令我失望。”李佐国看着郭北这个随自己一起成长的大将,已经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末将不敢冒进,一定步步为营,令李亨不敢妄动。”郭北斩钉截铁的说道。

    李佐国暗自点头,郭北是体会到了自己的意思,也就不再赘言,站起身说道:“明日就大军出动,先下洛阳,后将安庆绪扫平,之后兵发山南东道,将李亨赶到南边,断绝蜀地和江南的联系,建功立业就在今朝,各位努力吧。”

    众将齐声爆喝:“尊司空将领,努力向前。”

    天宝十六年五月初一,李佐国大军兵发潼关,两路大军一扑洛阳,由李佐国亲自领军,另一路由郭北率四万大军南攻,直逼襄阳,安庆绪和李亨都大恐,安庆绪急招东部的罗子安和在菊潭一带的曾沛回军准备死守洛阳,而李亨则和自己的父亲李隆基一样,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尉迟长龚之后直接跑到了荆州。

    安庆绪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的到李佐国出兵的消息,就传来了罗子安的十万大军在莱州中了埋伏,罗子安战死,十万大军风流云散的消息,这都不算什么,败军带回的消息是罗子安是被安西军击败,罗子安被李护亲手格毙,说明安西军已经渡海出现在了莱州,那么真个河南道东三州已经完全失去了,这消息真如晴天霹雳一般,说明安庆绪的东面海路退路已经被彻底截断了。

    李护杀了罗子安之后,挑选当地豪强武装精壮组成三万军队,加上手中的五万安西军,共计八万大军,兵分四路,最南路为何东海一万五千人,攻沐阳,黄博领一万五千人攻下邳,自己亲率三万五千人攻打徐州,万海则领一万五千人进攻衮州,四路大军急进狂突,一如李护的用兵勇烈而沛不可挡,四城在罗子安大败之后,失去了保护兵力,加上大户豪强的配合,半个月没到就一举拿下四城,半个河南道都落入了李护手中。

    急得安庆绪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李佐国出兵潼关,两日的功夫就到了安庆绪重兵布防的弘农,弘农守军足足有八万,不过被安西军打掉了精气神的燕军根本不敢出城和李佐国野战,做出了一副死守弘农的架势。

    弘农城下,李佐国正在驻马观察,看了良久之后李佐国回头问身边一名平民打扮的汉子:“说说看,现在弘农是什么情况?”

    这汉子是银营的探子,是洛阳银营的头目,有校尉的官衔,此时听到李佐国询问,在马上恭恭敬敬的弯腰回答:“弘农本来人口不多,不到十五万人,因为安庆绪防备我们从潼关出兵,将弘农的所有百姓全部迁走,城中驻扎了八万兵马,已经成为了一个兵城,主将是安庆绪手下悍将李归仁,因李归仁早先不喜安庆绪,安庆绪登基之后将李归仁派到弘农守城,李归仁手下有胡兵三部为主力,拽落河、六州胡和同罗,不过安庆绪派安守忠为副帅监督李归仁,李归仁为战将,其军中威望较高,打仗善用计谋,手下兵卒堪称精锐。”

    李佐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李归仁在李佐国知道的历史中,最后是叛变了安庆绪,投靠了史思明,现在李归仁可没有再投史思明的机会了,北上的道路已经被截断,李归仁成为了弘农的守将,李佐国拨转马头回营。

    弘农城头,李归仁脸色难看的看着士气高昂器械精良的安西军安营扎寨,手下的众将都脸色不好看,安西军如同巨浪翻涌的军威已经镇住了这些将领。

    李归仁身边一名大将开口说道:“安西军远来,阵脚未稳,不如开城派一部兵马冲击一翻,可大涨我军士气,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这开口提议的将军正是安庆绪派来的副帅安守忠,李归仁瞥了安守忠一眼,指着安西军阵前那铁罐头一般的一万多陌刀兵说道:“安将军可看见了那些士兵?那是安西军最精锐的陌刀兵,听说与唐军郭子仪部决战时,一万陌刀兵就挡住了十几万骑兵的冲锋,不知道我们的军队是不是强过唐军和回鹘骑兵?”

    李归仁毫不掩饰心中的烦闷,对安守忠也毫不客气:“如果安将军不信的话,不如就由安将军本部出战,本帅在城上为安将军擂鼓助威如何?”

    安守忠脸色一变,退后一步说道:“末将不过是提议,既然李帅觉得不妥,那我们就一心固守就是。”

    李归仁见安守忠退让,哼了一声转身下城墙去了,安守忠眼中冒出愤恨的火焰,瞪了李归仁一眼往另外一个方向下城去了。

    安西军没有强攻弘农,扎营完毕之后就关闭营门开始埋锅做饭,所有军将吃完晚饭之后李佐国的大营又是亮如白昼了,李佐国还是坐在上首椅中,下面众将两翼排开。

    “司空,吴震请战,明日定要一举拿下弘农献于司空。”吴震第一个跳出来请战,脸上都是自信。

    李佐国笑了,摇摇头说到:“弘农我本就不打算强攻,我这次带出来的士兵不是陌刀兵就是骑兵,攻城本就不是所长,李忠,你来说说刚才你对我说的弘农的情况。”

    站在队尾的李忠站出队列,李忠就是刚才和李佐国一起的那位银营的校尉,出身李家,银营的这些人很大一部分是李佐国李家之人,这也是为了保证忠心的无奈之举,毕竟这样的情报机构最需要的就是忠诚。

    李忠将刚才对李佐国说的话说了一遍,李佐国看众将没有什么话要说,摇摇头,自己的这些将领就是这样,自己在的时候就只是等着自己安排,说打就打,不过脑子就都懒得动了,都是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货。

    “李归仁跟安庆绪不和,安庆绪忌惮李归仁手中的实力,不敢处置李归仁,就派李归仁守弘农,还派了安守忠监视李归仁,其实两人都不是一条心,我们可说降李归仁,这样弘农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还能得精兵数万。”李佐国说道这里看到众将都露出恍然的神色,就问道:“李忠,城中可有能和李归仁联系的内应?”

    李忠答道:“我们有两人在李归仁军中担任旅帅,其中一人因武艺出众,这两年已经升为李归仁的亲兵旅帅,能够接近李归仁。”

    众将脸上都露出了钦佩的神情,司空大人早在两年以前就在安禄山这边开始布局了,真是目光长远,李佐国就说道:“很好,明日遣使到城中劝降,联系内应说降李归仁。”

    第二天安西军军营来了一队骑兵接近弘农城,十名骑兵保护着一个文官打扮的人,武器不在手中,靠近弘农之后大喊是安西军派来的使者,城头一阵慌乱,半个时辰之后城上喊话,让使者到东门进城。

    李归仁大马金刀的坐在椅中,左手第一人就是安守忠,拽落河首领摆牙喇、六州胡首领莫鲁泰,同罗首领察罗全部在座。

    不一会外面通报,安西军使者带到,李归仁示意带进来,门口进来一位文官打扮的人,一进门就看到了李归仁,使者一个躬身说道:“安西军随军司马李凌见过李将军。”

    “大胆,见到大燕国北平候怎么不跪下?”安守忠大怒。

    李凌不慌不忙的说道:“大燕国?朝不保夕之国,为世人所不认,有何可拜之处?安庆绪,弑父小人尔,有何面目称帝?刚才小使之礼只是给李将军而已,我们司空大人很是欣赏李将军,不然,嘿嘿……”

    这一阵冷笑的意思不言而喻,在座的所有人都勃然变色,一个小小使者都如此嚣张,李归仁脸上都带了怒色,安守忠大喝:“一个小小使者如此藐视燕国,来人,将这个狂徒拉出去斩首示众。”门口的亲兵哄然应声而入,就要去拉李凌。

    李凌毫无惧色,整整衣冠冷笑道:“李某才知道,原来弘农是李将军下面的这位将军说了算,不过李某一死只是早走一步而已,陪葬的人何其多也。”说罢也不用人来拉,转身就要自己出门。

    “且慢,”李归仁喝住了李凌,挥挥手,亲兵也退出了大门:“李凌你所说陪葬何意?”

    李归仁对安守忠连连开口做主也是不喜,于是叫住了李凌,李凌转身回到厅中,朗声说道:“司空大人本不想见血流成河,故让李凌前来劝李将军归降,司空曾对李凌说过,如果李凌被燕军所伤,那么攻下弘农之后绝不留俘虏,鸡犬不留为李凌报仇,现在前将军李护已攻占河南道一半,北面阿苏鲁将军已经攻至幽州,南面郭北将军兵逼襄阳,众位只怕城破之后无处可逃,所以李凌一死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在底下等候几位前来罢了。”

    李凌这话点明了形式,厅中众人都沉默了,为了一个小小的使者埋下这样的祸根可不划算,摆牙喇说道:“将军,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虽然这使者骄横,就将他打将出去就罢了,犯不着损了名声。”

    李归仁颔首说道:“正是此理,我大燕兵强马壮,又有洛阳雄城,安西安敢轻言攻略,今日就饶你性命,李某深受皇恩,是不会投降的,就请转告司空,战场上见分晓吧。”

    言罢就命人送李凌出城,李凌哈哈大笑:“李将军还在自欺否?话中说洛阳雄城不可下,却是没有信心守住弘农,李凌不过是给李将军一条大路走罢了,司空要攻下弘农不过反掌之间,请将军不要自绝生路。”

    李归仁没有多说,就让亲兵送李凌出城,李凌出门向门边一名站立的李归仁亲兵军官使个眼色,故意一顿,腰间一个玉牌掉落,李凌连忙弯腰去拿,那名军官上前一步捡起玉牌递给李凌,说道:“先生的东西,请拿好。”

    李凌接过玉牌道声谢转身走了,谁也没有注意到两人传递玉牌的时候李凌递给了这名军官一颗蜡丸,那军官正是在李归仁身边的安西军银营内应宋良才,宋良才站立在原位,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李凌走后厅中谁也没有说话,李归仁有点提不起精神,挥挥手说道:“都下去准备吧,安西军战力惊人,要守住弘农大家要拼命了,都注意安西军的动向。”

    安守忠对李归仁的表态十分满意,笑着对李归仁行了一礼转身出了大厅,众将陆续离开,李归仁一人在厅中独坐,过了好一会一声叹息,门口进来一名军官,正是宋良才,低声对李归仁说道:“将军,可要吃点东西,早上到现在你都没有吃过一点东西了。”

    李归仁抬起头来,目光中透出了一丝暖意,宋良才跟随自己有两年了,不但对自己忠心耿耿,而且武艺高强兵法出众,自己几次想将他放出去领兵,宋良才都拒绝了,理由就是愿意在将军身边,就算是当个亲兵都行,这也让李归仁对宋良才极好,虽说宋良才只是旅帅,但保护李归仁的三百亲兵就是宋良才这一旅的亲兵,可见李归仁对宋良才的信任。

    李归仁见宋良才关切的看着自己,心中一软,说道:“好吧,良才你去安排吃食吧,就在这里吃吧,弄清淡点,我没有胃口。”

    宋良才应了,安排了下去,然后配在李归仁身边,饭菜上来之后李归仁开始吃饭,宋良才就在一旁伺候,李归仁吃了一小碗饭就搁筷了,宋良才问道:“将军不再用点?”

    李归仁摇摇头,宋良才就叫人将饭菜撤了,就准备出门去守着,李归仁说道:“良才,你留下来陪我说会话。”

    宋良才就走到李归仁身边站定,“坐吧,”李归仁声音低沉,看来是情绪不好,宋良才依言坐下,“今日安西军劝降的事情你怎么看?”

    宋良才一愣,他正在想怎么劝说李归仁降了安西军呢,没想到李归仁自己问了出来,看来李归仁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投降安西军,只不过今日安守忠也在,李归仁不好表露罢了,宋良才斟酌了一下说词,说道:“将军,其实良才并不知道怎么说,只要将军个怎么做,良才就跟随将军尾暨就行了。”

    李归仁哈哈一笑,精神为之一振,对宋良才说道:“你这小子,什么时候学会这一套了,我不会怪罪你的,有话就说。”

    宋良才想了想,抬头毅然说道:“良才认为将军应该降了安西军。”

    李归仁说道:“哦,你是这样想的?有什么理由?”

    宋良才说道:“将军,要是安禄山皇帝还在,良才也不会劝将军投降,毕竟有老皇上坐镇,燕国还没有那么容易就完了,不过现在皇帝是安庆绪,他向来对将军有不满,”说到这里宋良才看了李归仁一眼,见李归仁听见自己直呼两个皇帝的名字没有什么表情,就接着说:“现在将军相疑于皇上,还派安守忠监视将军,胜了安西军自不必说,军功肯定要被安守忠分掉一大块,如若不胜呢?跟随将军的将士要有多少死伤?我看多半是胜不了安西军,安西军两面夹攻,大燕国已经大厦将倾,就算在这样的时候安庆绪也不忘制衡将军,这岂是明君之象?”

    李归仁点点头:“嗯,有点见识,接着说。”

    宋良才大着胆子说道:“既然燕国对将军不仁,不如干脆降了安西军,将军手下的三部胡人战士,也不用担心,安西军向来对胡汉一视同仁,相信三位首领也听说过,不会有抗拒之心,战则损失惨重,胜也无功,败则玉石俱焚,将军岂可为安庆绪这无义之人卖命?安西军实力强大,所向无敌,只要将军降了,正是李司空求之不得之事,岂不是既可保住官位,又能立下功劳,可谓最好时机。”

    宋良才突然看到李归仁的脸色已经阴沉无比,怒视自己,宋良才心中一个突,李归仁冷笑起来:“好个宋良才,你叫司空叫得很是流畅啊,你到底是何人?”

    宋良才大惊,才知道自己的话中露出了破绽,连忙跪下,顿首道:“将军,宋良才自两年以前跟随你以来,出生入死,战场上没有半步后退,今日这一番话是真心为将军打算,如将军因此怪罪良才,请将军杀良才以振军心。”

    李归仁看着跪在地上的宋良才,想起了宋良才这两年对自己的忠心,再想到宋良才刚才的话确实一片赤诚,一时间只觉得心灰意冷,挥挥手说道:“你起来吧,我也不问你是那边的人了,你自己收拾东西出城去吧,如有心,可来收敛我的尸骨。”

    宋良才伏地大哭,心一横说道:“将军,良才实不相瞒,本是安西军中内应,但良才从未想过要害将军,只想将军能够弃暗投明,不要在安庆绪手中白白送死,良才如有半句谎话,愿教天打雷劈,请将军三思啊。”

    李归仁动容道:“你是安西军的人?不是安节度使派来我身边的?”

    宋良才说道:“我是安西军的人,不是什么安禄山派来将军这里的,将军如要全忠心,请斩良才。”

    李归仁坐在那里,脸色变幻不定,不一会突然大声笑将起来,:“哈哈哈,你原来是李佐国的人,李佐国好本事啊,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了,看来早就知道安节度使要反唐,小小年纪看得如此之远,我不及也。”

    李归仁身为战将,决断极快,很快心中就做出决定,站起身来,一把拉起宋良才,双目有神,看着宋良才说道:“良才我信你,李司空要我李归仁如何做?”

    李归仁已经想清楚了,与其和安庆绪一起兵败身死,不如降了李佐国,就算以后不能领兵,那也能得个善终。

    宋良才大喜,说道:“将军归降司空必定欢喜无限,现在城中八万人马,将军的手下有六万,安守忠有两万,良才愿意到安西军中走一趟,约定时间,将军打开城门,两军一起绞杀安守忠两万人马,肯定跑不了一人,将军当为首功。”

    李归仁点头道:“好,我这就请三部首领前来商议,说定之后你就出城走一趟。”

    三个胡人首领很快就到了,李归仁看着三人迷惑的样子,显然不知道李归仁为何请来自己,李归仁也不绕圈子,直接说到:“吾有意降了安西军,各位觉得如何?”

    拽落河、六州胡和同罗三部首领都面面相觑,没想到李归仁一来就开门见山,拽落河首领摆牙喇看似粗豪,但是心思转得最快,最先反应过来,说道:“拽落河部随将军征战时间最长,当然随将军马首是瞻,何况现在大燕已如日薄西山,安西正是兵强马壮,拽落河愿随将军。”

    六州胡首领莫鲁泰也反应了过来,原来刚才安西军来劝降的使者当面,李归仁没有露出一丝要降的意思,是因为安守忠的原因,自己的战士要回到北边现在也不可能了,不降安西就只有坐等城破被杀,除了投降难道还能够冲出去?

    莫鲁泰也说道:“六州胡愿同将军共进退。”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的两位首领的目光就落在了最后一个同罗首领察罗身上。

    同罗的实力在三部胡军中最强,兵力也最多,三万精兵在手,察罗的实力可以说和李归仁、摆牙喇和莫鲁泰加起来相当,所以察罗看了李归仁一眼,慢条斯理的说道:“不知道安西军给了什么好处?我同罗可不是能够轻松打发的,安西军要攻下弘农只怕也不容易吧。”

    李归仁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察罗真是好笑,都兵临城下,大家都在计划出路,居然还想着好处,目光之短浅真是令李归仁无语,李归仁说道:“我们降了安西军,献上弘农就是大功一件,以安西军李司空之雄才大略,必定不吝奖赏,现在说这些只怕是早了点。”

    察罗哼了一声说道:“如李佐国不守承诺怎么办?我同罗有两个条件,一是同罗的财产要保留,安西军不得借故收走,二是降了之后同罗不为安西军再作战了,儿郎们都很想家了,让安西军让开一条路,让同罗士兵北返。”

    李归仁气得笑了起来,说道:“察罗你真是太聪明了,不过我们什么也没做,安西军只怕根本不会谈什么条件,安西军只要攻下了弘农,察罗你这些条件就是水泡一般,不如先做好事情,到时自然安西军会有所回报,不然等安西军攻下弘农你不是悔之晚矣?”

    察罗眼珠一转,看见摆牙喇和莫鲁泰脸上都带了怒色,微微想了一下,自己的三万兵和安守忠的两万兵加在一起也抵抗不住李归仁他们和安西军的合力,就算自己去向安守忠告密,城中和李归仁火并,安西军难道是木头?不会趁势攻城,到时候只怕好人没当成反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了。

    何况安西军的强大可不是吹出来的,那是打出来的赫赫威名,察罗再向门外一看,自己带来的亲兵只有五十人,进来的时候看到李归仁外面的亲兵至少有几百,要是自己不同意,只怕这个眼前亏是吃定了的,到时候李归仁将自己宰了,然后开城迎接安西军,自己岂不是白死?

    想通了的察罗脸上顿时堆起笑容:“我没说不同意啊,只不过是想为我们兄弟几个争取点好处,李将军既然已经决定了,我同罗部当然和几位共同进退,只是不知怎么行动?”

    李归仁松了口气,要是察罗还是纠缠,那么只有立时起兵一条路了,察罗服软同意归降是最好的结果了,李归仁说道:“大家都同意了,那我现在就派人出城去,西门的人都是我的人,和安西军商议好了之后马上就准备行动,三位都不用回去,就在这里等消息,等回音一到,我们按计划行事即可,这样大家都会放心一点,三位的部众可叫心腹拿信物前往指挥,不会误了大事,你们看这样安排可好?”

    摆牙喇和莫鲁泰当即点头答应,而察罗肚里暗骂李归仁这是将自己软禁在此,不过形式比人强,只好同意,李归仁当即将宋良才叫来,让宋良才马上出城联系安西军。

    半个时辰之后,李佐国在营中见到了宋良才,宋良才将李归仁的意思一说,李佐国哈哈大笑:“良才,你做得很好,弘农在吾手中矣,你现在马上回复李归仁,让他今晚入夜之时,悄悄打开西门,我会派兵进入弘农,至于安守忠则不必担心,我定会叫安守忠来的去不得。”

    宋良才走后吴震问道:“司空不怕这是李归仁的陷阱吗?诈降来骗我军进城。”

    李佐国笑了起来:“就算陷阱又如何?我的陌刀兵岂是陷阱能够陷得进去的?只要城门打开,那就由不得李归仁了,你兄弟二人到时候领麾下骑兵,到城东埋伏,安守忠见城西被破,必定往东门逃跑,你二人抓住安守忠当为大功,如城西喊杀超过一个时辰东门没有动静,那么李归仁必定为诈降,陌刀兵会守住西门,你二人可带骑兵转到西门进城,弘农今日不管什么状况都必破。”

    吴震和吴烈两兄弟齐声领命。

    得到了消息的李归仁和三位首领在厅中闷坐,等待天黑,宋良才已经持李归仁的令箭前去传令,安守忠虽然奇怪李归仁为何跟三个首领一下午都在一处,派了一个亲兵前来询问,李归仁的回答是:“城西门必定是李佐国的主攻方向,正在同三位首领商量怎么死守之事,如安将军要来旁听,就请过来就是。”

    安守忠听闻这样回报,随即释然,反正李归仁守西门,自己在东门应该没什么压力,也就不去李归仁那里了,安守忠也知道李归仁不喜自己,那么就让他们商量吧。

    安守忠刚刚吃完晚饭,天一黑,突然城西传来喊杀之声,无数人都在大喊:“安西军进城了,城破了城破了。”

    安守忠大惊,马上差人前去询问李归仁,看着西门一片火光冲天,安守忠不由一颗心直沉了下去,派出去的三波信使没有一波回来的,第四次派人前去,才回转传回消息,说是城西门被打开,安西军的陌刀兵已经进城,和李归仁的部队合兵一处,正往东门杀来。

    安守忠听闻之后差点坐倒在地,李归仁居然降了?安守忠想想自己手中的两万兵马,怎么可能保住弘农,当机立断打开东门就准备往洛阳逃跑。

    东门外一片宁静,安守忠带着两万兵马出城就顺着官道往东而逃,出城不到十里,安守忠的兵马已经拉成了一个没有队形的长条,安守忠正准备整顿兵马的时候,两边突然亮起了无数的火把,随后震天的马蹄声响起。

    吴震和吴烈两兄弟带着三万精锐骑兵从两边夹击而至,安守忠的两万兵怎么能挡住安西骑兵的冲击,顿时大崩,吴氏兄弟几乎将安守忠的全军斩杀殆尽,骑兵只是来回的冲杀,除了见机快又运气好没有被战马踩死的逃兵,安守忠的两万兵马只逃走了不到一千人,安西骑兵可没有耐心在黑夜中收容俘虏,不管跑是不跑的,跪地请降的,奋力抵抗的,基本都是一枪一刀就招呼了过去。

    骑兵分成每五十人一个小队,杀得安守忠部血流成河,直杀了将近一个时辰吴震兄弟才下令开始收拢俘虏,结果最后俘虏的人不到八千人,其他除了跑掉的一千人,全部被杀,包括安守忠,也死于乱军之中,尸体在第二天早上才找到,也不知道是谁杀了安守忠。

    李归仁看着安守忠胸前挨了一枪的尸体,心中暗自庆幸,要是自己抵抗,估计也会成为地上的一条尸体,安西军的战力和装备这次李归仁是看得清清楚楚了,完全和燕军不在一个档次。

    李归仁恭恭敬敬的和三部首领跪在地上迎接李佐国的到来,四人的兵马都被勒令回营,不需一人出营,这也是降将的应有之意,四人到没有因此心怀不满,少顷城门口传来了密如雨点的马蹄声,如潮水一般接近。

    李归仁知道李佐国来了,连忙将头低得更低,做出了低姿态,马蹄声停止了,静夜中除了火把燃烧的声音,就只有一匹战马的蹄声了,一个年轻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你就是李归仁将军,弃暗投明,得将军胜得千军万马,吾心甚喜,请将军起身吧。”

    李归仁慢慢站起身来,抬起头,面前一匹高大无比的黑色战马,马上一员黑甲战将,身材魁梧无比,压迫性十足,一双亮如星辰的眼瞳令李归仁感觉只有耀眼两字能够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