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回 魏默深与徐继畬

作品:《鬼子六大传

    九十二回 魏默深与徐继畬

    胡林翼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道:“王爷早有所料?既然如此,为何还必要令倭仁前往?难道……”奕訢摆手止住他的话头,道:“明天魏源魏默深就要抵京,润之若想不明白此事,不妨去问他罢。”想了一想,道:“嗯,对了,本王原是打算亲自出京去接他的,只不过这两天军机上的事务太繁,光是办公事就弄得眼花缭乱,我家里……”搓手苦笑道:“家里又有点事情。润之就辛苦辛苦,代本王跑一趟罢。他的住处本王已经安排好了,少刻你去问沈熊就是。”胡林翼有些惊讶,魏源的大名他虽然久已如雷贯耳,也知道他在半个月前新君刚刚即位的时候已经奉旨起复入都,可没想到竟然来得如此之快,更加没想到王爷会如此重视这个人,不但亲自为他安排了寓所,更叫自己代劳前去迎接。

    时间相隔不到十天,先是魏源,继而是徐继畬,两个人先后都抵达了京师。奕訢替他们两个找的寓所紧紧相邻,恰是一条胡同里的斜对门。魏源先到了**天,听说新来的邻居是徐继畬,很是高兴了一番。两个人早在道光初年的时候便已经相识,那时候魏源刚刚由举人捐资为内阁中书舍人,而徐继畬则是恰好因为丁父忧,离开北京赶回家乡五台。当日在京师匆匆一面,两人可说是一见如故,从那以后,徐继畬虽然仕途蹭蹬,可毕竟也一波三折地升到了太仆少卿,只是前年母亲去世,再度丁忧还乡;而魏源却是一直不得其才而用,辗转历经多位大员的幕下,好容易在五十二岁那年才考中了进士,分发到江苏做了一个知县。不久之后太平军起,扬州陷落,魏源因为迟误文报,给人奏劾去职,于今已经三年有余了。

    这一次新皇即位,两人一同奉旨起用,调任来京,数十年前的故知今日重逢,真是感慨万千,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谈着当年旧事,忍不住都是老泪纵横,唏嘘不已。

    徐继畬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笑道:“默兄,你我同时起复,本是大喜之事,怎么反倒伤起心来?来来来,弟敬默兄一觥。”说着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他比魏源小了一岁,是以呼他为兄。

    魏源苦笑道:“愚兄年逾六十,遭遇坎坷,世乱多故,早已经无心任宦。若非恭王爷特地遣人再三敦请,却不过盛意拳拳,愚兄还真的不愿意再出红尘。”徐继畬讶道:“恭王爷也派人去默兄那里了么?说实话,这一回继畬来得如许之快,也是恭王派去的人将一切都安排好了,才能立刻起程呢。”两人都是历经世事、老于人情之人,一转念间,便同时想到恭亲王对他们下了如此工夫,定然有他的用意所在,只是一时之间却还想不大出来。

    谈着谈着,话题很快转向眼下的天下大势上头去。魏源刚从江南周天爵的幕中赶来,于粤匪情势所知甚多,听得徐继畬问起,当下道:“世道日衰,乡民年成既差,官府又不赈济,无以聊生之余,又有洪逆妖邪之辈蛊惑人心,所以群起作乱,亦不可怪。”

    徐继畬长叹一声,道:“乾嘉以来,我辈士大夫惟思沉溺考据,争治训诂音声无用之功,专事寻章摘句,而锢天下聪明智慧尽使出于无用之途,毫不知经世治民之道,何得使民不反!”魏源刚要答话,忽听门外一人击掌大声道:“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下之所行,上之所好者也。”两人一同扭头望去,但见一个青袍黑帽的青年大踏步走了进来,负手立在面前,向着两人微微一笑,道:“两位来京日久,本爵一直无暇过府拜候,多有怠慢。不知这房子可还合住么?”他身后紧紧跟着一个膀阔腰圆的大汉,声若洪钟地道:“我家主子是当今的辅政王。”

    两人吓了一跳,没想到恭王爷居然这么随便地出现在自己面前,一时都有些慌了手脚。徐继畬先回过神来,急忙一抹袖子,就要跪下行礼。奕訢一把拦住,笑道:“现在不是朝堂,松老何必拘礼。坐,两位都请坐。”徐继畬唯唯起身,却不敢再居主位,让着奕訢在上手坐了,这才诚惶诚恐地道:“下官何德何能,敢劳王爷大驾亲临!”

    奕訢笑着摆摆手,道:“方才说过,此地并非朝堂,本爵此来,也无关乎政务,只是送一份见面礼与二位老先生。”说着对荣全点了点头,道:“去拿来。”

    荣全答应一声,大步走出门外,俯身挑起一副担子,走了回来,将担子放在地下,从中一本本地搬出了许多书来。

    奕訢指着地下的书笑道:“本爵几年前便曾拜读二位的鸿篇巨制,心中十分佩服。眼下新皇登基,正要开一代风气,本爵心想启民智者莫过于印书,是以想将《瀛寰志略》与《海国图志》这两部书付梓重印,这里是叫书商做的一个版样,特地拿来给二位过目一下。”

    魏源的双手剧烈地颤抖起来,想要张口说几句感谢的言语,却发觉嘴唇也是抖个不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蹲下身子摩挲着《海国图志》的封皮,一时间心里感慨万千,两道老泪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滴在深黑色的书面之上。

    徐继畬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位年青王爷,想当年方当道光末季,《瀛寰志略》初版之时,不知道招来了多少诽谤攻诋,他们诅咒他,排挤他,最后终于把他撵出官场,赶回了老家,自己呕心沥血之作也仅仅出了一版便告夭折,几乎再也无人问津,真不知道恭王爷是从何处搜罗得来的。他实在没能想到,在他闭门闲居十几年后,竟然还能在垂暮之年遇到这样一位知己。他的心已经深深被打动了,贵为辅政亲王的恭王爷对他和他的著作表现出的这种热诚,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徐继畬重新又拾回了青年时候的雄心壮志。

    两人的任命很快便正式发下了上谕,徐继畬授太常寺少卿,魏源授内阁中书。奕訢特地叫胡林翼上门解释,眼下只是暂居闲职,至多过去今年,必定会有大用,要他们安心在家休息几天,只管把身子养好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