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落户广州(改)

作品:《回到清末

    就在两人各自为达到各自的目的而高兴不已的时候,刚才那个拿着银块出去鉴定纯度的伙计重新走了进来。

    “掌柜的,经过鉴定过,这些银两确实是足银。”

    “知道了,你下去吧。”王掌柜接过伙计递过来的银块,便转身对姚兴华说到:“姚公子,您这既是足银,照规矩是能兑换白银两千三百一十两,不过说到这规矩,自古以来都还要收取一些火耗银子。不过现如今这世道您也知道,咱大清国这足银可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小老儿愿意出两千两百两外加刚才我和你提起过的那套三进小院。不知姚公子是否满意?”

    本来姚兴华就没曾想过要多换,现如今不但能多换的两百两的银子之外,还能白捡一套房子,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连忙点头答应下来。

    老掌柜见姚兴华答应的爽快,也是高兴非常,这不一兴奋,就抬手召唤过来两个贱级在册的丫环,一并赠予了姚兴华。虽然这两个丫环毫无姿色二字可言,不过白捡的东西,姚兴华向来是没有挑挑拣拣的坏毛病的,连忙一番大谢,接收了过来。

    待一切谈妥,老掌柜一边安排去把两千一百两银子的银票和那两个丫环的卖身契拿来,一边叫人雇车,这就要带姚兴华去看看那座,在他口中价值三百两白银的三进庭院。

    话说那座位于城西的三进庭院,实际位置几乎就要贴近城边了,四周的人家也没有多少,不远之处,还有一大片土地闲置着,四周的整体环境,给人一种略微空旷荒凉的感觉。

    话说那座三进庭院,整个占地面积也不很大,房间数目也和电视里看到的那些豪宅差了很大庭院本身整体占地面积也不很大,房间数目也和电视里看到的那些豪宅差了海了去了,不过地方虽小,装饰到是精心得很,围墙之间,屋檐至下,雕龙画栋甚是精美,可见此间主人,对这间小院,还是颇费了一些心思的,而且三进八间卧房,一间主客厅,两间小客厅,一个厨房,一个仓库,噢对了,还有一个密室,如此多的房子,对暂时就只身一个人的姚兴华来说,可是完全够用了。

    如果换作别人,可能会因为这处庭院距离城中繁华地段过远,而放弃这里,不过对有意开设现代化工厂的姚兴华来说,那片空旷荒芜的土地反而成为一种吸引力,让姚兴华难以拒绝。

    王掌柜带着姚兴华仔细地将小院前前后后的看了个遍后,方才小心翼翼的询问道:“姚公子,这间小院虽然位置稍稍偏辟了点,可胜在幽静啊,不知道您还算满意?”

    “嗯,位置不是问题,这个院子不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周围环境都很合我的意,我很喜欢,要是王掌柜方面没有问题的话,我看这件事就可以定下了。”

    “那好,我这就去准备买卖文书,还请姚公子稍等片刻。”说完话,王掌柜便起身去准备买卖文书。姚兴华闲着无聊,便一个人继续在院子里转悠,就在这时,王掌柜随这间院子附送的两个女婢中的一个过来禀报说,有一家四口人候在门外想要见我。

    “是些什么人想要见我?”对自己刚刚来到这大清国第一天,就有人找上门来的现象,姚兴华很是有些二丈和尚。

    “奴婢也不清楚,不过听他们说,他们原是此间主人家雇的短工。”

    “短工?你去把他们叫进来吧。”本来姚兴华有许多问题想要问,不过料想这个丫鬟也不会知道多少,问了也是白问,便打法丫鬟去叫那四个人到前厅问话。

    打发走丫鬟,姚兴华也转身朝前厅走去,边走心里边开始犯起嘀咕,该不会是那个王掌柜的弟弟因为拖欠农民工工资,跑路了吧?现在的农民工工资,可是拖欠不得的,总理都已经开始为农民工讨工资了呢,没想到自己这么倒霉,刚刚来到这大清国,就被农民工找上门来。

    就在姚兴华因为完全沉浸在自己描绘的氛围中,而伤心、愤恨、难过不已的时候,刚才那个丫鬟领着一家四口,两男两女来到前厅。

    在这一家四口人中,年轻的小伙显得最引人注意,大约在二十岁左右的年龄,身材长的那叫一个生龙活虎,煞是魁梧威猛,唯一可惜的是,这个面相不知怎得竟然透着些许傻气,不由得让人扼腕叹惜,真是可惜了这一副好身板。

    “这便是我家老爷了。”姚兴华这会还处在自己所描绘的幻想之中,根本就没发现人已经来到他的跟前。

    “噢,小的们,给老爷请安了。”跟进来的两男两女万没想到这件宅子的新老爷竟如此的年轻,连忙纷纷跪下请安。

    “都快起来别跪着了,说说你们都是什么人,来找我有什么事情?”虽然兴华同学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就被灌输人人平等的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可冷不丁的被阶下这么几位一跪,这心中还是免不了有些飘飘然。可是这种感觉还没有飘多高,姚兴华就想到了在这个世界了,跪自己的人是不少,可自己跪别人的机会也是一抓一大把呀,想到这一层,刚才那在高空翱翔的幸福感觉,瞬间跌落谷底,摔了个粉身碎骨。

    就在姚兴华为那可见未来无数次的下跪机会,而哀号不已的时候,这家的老父亲也同步开始徐徐叨叨的回答起姚兴华刚才的问话来。

    原来这一家四口此前好几年,一直都在此间王掌柜的弟弟家里做短工,后来王掌柜的弟弟发了些小彩,全家就都搬到珠海去了,他们一家人因为不愿意远离故土,再加上以前签的也是短工契约,就都留了下来,在附近租了处民宅暂住。

    就在刚才,刘大钩听闻附近邻居说,这所宅子又来了位新主人,就连忙跑回家告诉了他爹,他爹便带着他们一家四口,过来问问新老爷要不要雇工。

    再老头的絮叨中,姚兴化还了解到老头的名字叫刘安,大儿子叫刘大狗,今年二十岁,小女儿刘二妹,今年十六岁,也已经到了嫁人的年龄,刘安正四处张罗着给找婆家呢。

    弄清楚了这家人的真实意图原来是来找工作,并不是什么讨工钱后,着实让囊中羞涩的姚兴华心里踏实了不少,胆气壮了不少。再加自己孤身一人闯荡两广,人生地不熟的,正在为不知劳动市场的大门朝那开而犯愁呢,这就有人主动送上门来了,这可真吉人自有天相啊。

    不过心里高兴归心里高兴,这面子上还是要板一板,要不然等混熟了,被骑在头上可就不好玩了。“雇工自然是需要的,只是不知道你们以前的那个王老爷,一年给你们多少工钱啊?”

    “回老爷的话,以前王老爷在的时候,一年下来能给我们一家四口五十两银子。”姚兴华说得严肃,刘安心里也着时跟着紧张起来。

    “四个人一年才给五十两?这位王掌柜的还真不是一般的叩门啊,怪不得能发财呢。”姚兴华一边心里合计着,一边说道:“你们也看到了,这个家暂时就我这么一个人,也就没什么活,不过咱不能永远这样不是,所以我看你们就留下来帮帮忙,至于工钱我就一年给你们一家一百两银子,你们看怎么样啊?”

    “啊,那可真是太谢谢老爷了。”此行为全家重新找到了工作,着实刘老汉大喜过望,尤其让刘安没有想得是,这工钱居然也比以前整整高出一倍来,这可是整整一百两啊,现在城郊的上等良田,一亩地也才只要二三十两银子。

    在这里干上个十年八年,平时日子过得再仔细点,估计就能攒够十亩八亩的田地,到时候应该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所以刘安大喜过望的,拉着儿子、姑娘和自个媳妇,重又跪下不住的磕头谢恩。

    见刘安痛快的答应自己提出的条件,姚兴华高兴得边连忙拉起刘安一家人边说道:“既然如此,从今往后,咱们也就可以算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之间,就用不着使这些虚礼了。我看等签好了契约,你们就可以搬进来了,还住你们以前住的那间房。”

    一家四口人又是一番千恩万谢后,刘安便让自己媳妇带着儿子女儿回家提前准备准备,虽说他们是穷苦人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是越是穷苦人家,扔不下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要使部提前准备一下,今天晚上之前还真不一定能够搬回来,而刘安自己,则留在这里,等着代表全家人签长工契约。

    丫鬟带着刘大狗他们前脚刚走,王掌柜后脚就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三份刚刚写好,墨还没完全晾干的房屋赠予文书。

    “姚公子,这文书您过过目,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您就在这上面签个字,画个押,咱们就算完活了。”

    刚一走进前厅,还没等站稳,王掌柜就急急忙忙地把房屋赠予文书交到姚兴华手里。而姚兴华又因为这处房子可以算作是人家王掌柜白送的,自然不好意思看的太过仔细,只是潦潦草草的大概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比较明显的陷阱后,便和王掌柜双双签字画押,压上手印。

    至此,这份契约就算是正式生效,具有法律效率了。在完成这些手续之后,姚兴华又拜托王掌柜帮忙给写一份雇工契约,和刘安一起画了押,落了款。

    至此,姚兴化初到大清国的第一步,便算是成功的迈了出去,不但买了房,还收了好几个下人,可以说是这要比当初计划的还要顺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