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工业化的石碌

作品:《回到清末

    一**零年二月二日,张之洞就任两广总督时,组织派往欧洲的第一支留学团共四十九人,终于结束了为期四年的留学生涯,学成回国,回到哺育他们成长的家乡。广东韶关黄家的小公子黄海涛,便是这批学员中的普通一员。

    广东韶关黄家,祖辈自乾隆年间到韶关定居以来,便省吃俭用不断购置良田,到光绪一朝,其家产已有良田数百顷,存银百余万两,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富豪。可是当西方强夷铁船大炮轰开清政府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和广州七十二行的迅速崛起,使得黄海涛的父亲,黄振远认识到大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为了不让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庞大家业在自己这一辈没落,黄振远不顾夫人以死相抗,毅然决然地把自己那还不到十六岁的唯一的小儿子,送到欧洲求学。

    正所谓慈父深深眷子情,当朝思夜盼了四年之久的儿子刚一跨进家门,黄振远便急步迎上前来,双手拉住儿子的肩膀,眼中含泪,仔仔细细,反反复复的打量着眼前四年未成一见,却早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不再是记忆深处的那个萌动少年时,动情地说道:“孩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先去看看你娘,让你娘也高兴高兴,这些年可苦了你娘了,等吃过晚饭,你在漫漫的和我说说你在外面的见闻。”

    “涛儿啊,你前年托人捎信回来说,你在德国学的是造船?还在一个什么船厂当学徒,你快和父亲还有你娘仔细的说说。”吃过接风晚宴,一家人围坐在内堂之内,都盼着黄海涛能给他们讲讲那些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的怪人的趣事,可是老爷子显然更关心自己儿子这些年来的学业情况。

    “父亲,孩儿这几年在德国,学的是船舶制造业,学了两年以后,因为我表现优异,学校安排我到德国最大的造船厂伏尔铿船厂实习,参与了民用商货船和部分军舰的设计工作。”对这几年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黄海涛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儿子,你说你在外国人的船厂给外国人设计过军舰,那船有多大?”听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设计给外国人设计过军舰,老夫人的心理,甭提有多自豪了。

    “呵呵,不是我设计的,我们是一个团队,我在其中恐怕算是最差的了,我只是负责其中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我们设计过最大的船是一艘民用货船,有九千多吨呢,军舰最大的是一艘不到四千吨的巡洋舰。”母亲对自己的过高评价,让黄海涛觉得很不好意思,连忙给大家详细解释起来。

    “哎,不管怎么说,你也是参与设计过近万吨大船的人,咱们大清国,不要说设计制造一万吨的大船了,就是买也没从来没买过,所以海涛你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才是。”自己儿子在那里妄自菲薄,黄振远明显很不满意。

    父亲的话,让黄海涛不知道该如何的接,只得嘿嘿一笑带过,便转开话题说道:“父亲,孩儿这些年在国外,真的是开阔了眼界,而且这次我回国的时候,还接到了琼州知府徐德昌徐大人的亲笔信,徐大人想要我到琼州船政局任船舶设计助理工程师,不过当时孩儿归心似箭,也就没答复他,这会到家了,还望父亲给我做主。”

    “能够得到徐大人的垂青,便可证明你的能力是得到世人的认可的,至于哪个助理工程师,虽然我不知道那是一个多大的官,可向他徐德昌也就是一个小小的琼州知府,顶到天也就是一个三品官,他给你的官能有多大?所以我看你就不要去,这些年来,广州七十二行的人,干实业,做外贸,都发了大财,想当年咱们黄家在这广东省,也是能算得上一号的人家,可如今都叫哪些暴发户给比了下去,我这才下定决心,把送你到国外去学习,就是指望你早日学成归来,能够重振咱们黄家昔日的雄风。我已经想好了,既然你学的是造船,那咱们就开一家造船厂。”

    “造船厂?父亲,一家造船厂的投资可是非常巨大,一个不慎,就会让咱们黄家先祖几辈辛苦积攒下来的家底,付之一炬,所以孩儿还请父亲三思。”其实,在黄海涛学成准备回国的时候,就曾想到过自己的父亲可能有投资实业的打算。自己的父亲能有如此开明的思想,黄海涛很欣慰,所以在德国的时候,黄海涛就开始四处收集开设现代化工厂的资料,以便到时候能够给父亲帮上忙,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父亲竟然要投资兴办一家造船厂。

    “孩子,你以为你父亲是一时心血来潮吗?实话和你说了吧,早在你上次来信说你在学造船的时候,我就开始做起了开造船厂的准备,这两年来,我便一直留心这方面的各种消息,尤其是去年一年,到琼州石碌去开厂的人也是越来越多,需要运输的货物也就越来越多,这些搞货运的船都不够用,而那个琼州船政局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一年的时间里,就接下了三艘货船的订单,现在的广东,可是一船难求的局面。”黄振远说这番话的表情,就好像是他眼前放着一堆堆的金山一般。

    “可是父亲,就算咱们不愁销路,可这造船,也不是光有我一个人就成的啊。”虽然黄海涛多少有些被父亲说服,可这心里还是有些不托底。

    “这我自然是知道的,你以为我是老糊涂了吗?咱们黄家虽然世代以出租土地为生,可要说这经商,咱也不比那些专业商人差多少。这个具体买卖上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你专心给我把船造好,就比什么都强。”

    一八八八年间,琼州铁厂和琼州重工集团相继建成投产,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高速发展,石碌,这个中国琼州府的小县城,迸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一跃成为中国、东亚、乃至整个亚洲最重要、最庞大、也是最受人瞩目的重工业区,在这其中,尤以钢铁冶炼业最为发达。

    便利的水运交通,良好的投资氛围,在加上号称亚洲最大的钢铁冶炼基地,这一切综合到一起,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投资办厂。据琼州府上报两广总督衙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一**零年元月元日,在琼州府备案的钢铁精加工业企业高达八十六家,占两广同类型企业的百分之四十强,非钢铁行业的工业企业,也达到有三十九家之多,占到占两广同类型企业的百分之十八,而且这种持续增长的势头还在不断提速。

    石碌的高速发展,不但吸引了大批的商人,也让国内外的许多新闻媒体趋之若鹜。像素有两广洋务喉舌之称得“大公报”,就专门以石碌为题,举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全民辩论,从而引发了波及整个南中国得“石碌热浪”。

    像前面提到的韶关黄家那样的老牌地主,也都纷纷开始调集资金,打算到那已经热的有些发烫的琼州石碌去,投资办厂当老板,分上那么一羹工业化的汤。

    “马林,你又躲到哪去了?赶快给我滚出来。”在琼州重工研究中心,琼州知府徐德昌手中握着一大摞新报纸,正在挨个屋的寻找中心主任马林。

    “老徐啊,这大清早的,你不在衙门里办公,跑到我这里鬼叫什么呢?”吃住都在研究中心的马林,对徐德昌这么早来就来扰他的清梦,感到十分的恼火。

    “我说马林,这都几点了,你怎么还没起床呢?不是我说你,你好歹也是这个研究中心的主任,你这个样子,叫下面人看到了怎么得了。”看着衣衫不整,一脸睡眼惺忪样子的马林,在联想到自己天还没亮透,就的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办公,徐德昌的心理不由得十分恼火。

    “你知道什么,我昨天可一直忙到二更天,你来找我有没有事?有事的话就赶快说,没事你就该干吗干吗去,别来打扰我睡觉。”自从当初自己年幼无知,被万恶的姚兴华好言相骗,出任这鸟研究中心主任以来,就很少能睡上一个饱觉,由此便养成了对所有打扰自己睡觉的人,一律不给好脸色看的习惯。

    不过马林的这个习惯,对付他的那些手下可能是屡试不爽,可要换到徐德昌这样的老家伙身上,就有些不太灵光了。“毛头小子,年纪不大,脾气还不小,得,我也没空在这里和你瞎磨蹭,这是今天早上刚收到的电报,从北面发过来的,老板叫你立即着手进行汽车专用小型汽油机的研发工作,怎么样,有困难吗?”

    原本还睡眼惺忪的马林,一听到徐德昌的话,就像是突然间换了一个人似的,整个人马上严肃起来。在紧锁着眉头,思绪良久之后,对徐德昌说到:“你给老板回电报就说,我有信心在今年年底以前,开发出一台接近图纸性能百分之六十的汽油发动机来。”

    原来,早在姚兴华动身到南京赴任之前,便有计划地将部分图纸的备份,留给了马林,并和马林约好,倒时只要自己的一封电报,马林就要立即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而从保密的角度考虑,姚兴华留给马林的这份汽车发动机图纸,仅仅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一台普通汽车发动机图纸。

    在同一时间,在南京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徐建寅同样收到了一封姚兴华从上海发来的电报,电报的内容虽与琼州方面的大同小异,不过研究的项目确是南辕北辙,相差万里。

    姚兴华要马林研制的是汽车专用小型汽油发动机,而要徐建寅研制的则是船舶专用的大型气轮机组和柴油机组。

    至于前面提到要开办造船厂的广东韶关黄家,在徐德昌和黄海涛的双重努力下,黄振远最终同意了徐德昌提出来的官商协办琼州船政局的方案。以增股白银八十万两,获得船政局得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并出任船政局总办一职。

    而琼州船政局在获得这八十万两白银的增股后,也立即开始着手扩建船坞的工作。按照黄振远的计划,共扩建三千吨级船坞四个,五千吨级船坞四个,八千吨级船坞一个,一万吨级船坞一个。而在此之前,琼州船政局仅仅拥有两个五千吨级的船坞。

    通过这次扩建,使得琼州船政局的船坞总数由两个跃升到十二个,由一个年造船总吨位不超过一万吨的小厂,跃升为年造船总吨位达六万吨大厂,从一个地方性的小造船厂,一步跻身中国最大造船厂之列,成为继江南造船厂和福州船政局之后的第三大造船厂,而那个新建的一万吨级船坞,更是获得了全亚洲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万吨级船坞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