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北洋李鸿章

作品:《回到清末

    一**零年二月二十六日清晨,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如往常一样,早早的便起床来到书房内看书,今天看的是《资治通鉴》第十卷,可是还没等翻上两页,管家李福便站在门外小声禀报道:“老爷,丁军门差人来报说,姚大人的船队就要抵达天津港了。”

    “姚大人?哪一个姚大人?”也许是书看得太入神,李鸿章一时竟没响起来这个姚大人是何许人物。

    “老爷,您不会失望了吧?当朝的姚姓大人打咱们天津的地面路过,能惊动到您的,自然就只有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姚兴华这一位姚大人了,而且这位姚大人在几天之前,不是来过电报说要来拜访您吗?”

    渐渐得将思绪从书本中收回来,再加上李福的提示,实际上没等李福说完,李鸿章就已经想起来,这个姚大人是何方神圣,便急忙起身道:“呦,糊涂,快快更衣,李福,马上叫人被轿,我要亲自到码头去迎接姚大人。”

    话说这姚兴华,是一**零年二月二十三日,登上停靠在上海港的南洋水师新旗舰“龙威”号的。而此时,搭载着聂世诚和林点金及所部五百步军的“江安”号运船、“广甲”号巡洋舰早已经停泊在吴淞口外,静静的等候与“龙威”号会合,在一同北上天津。

    经过三天漫长而又颠簸的旅途,在二月二十六日黎明时分,姚兴华终于依稀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天津港那隐没在地平线之边的轮廓。

    “郎先生,天津港已近在眼前,看来你我之间的话题,也不得不告一段落了。”在这三天时间里,姚兴华与琅威理一起坐而论道,一同就如何才能使南洋水师发展壮大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总督大人,我想我们以后还会有许多这样的机会。”随着与姚兴华交流的愈深,琅威理便愈发的感觉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完全不同于他之前对华人的认识,尤其是那宽广的眼界和开阔的胸襟,在整个大清国的官员当中,恐怕除了李鸿章之外,真的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与之相匹敌。

    而其对当今世界局势未来走向,所持有的独到见解和清醒认知,又远非是李鸿章、张之洞之流可以比拟的。不知怎的,琅威理愈来愈有理由相信,眼前这位脸上尚有稚嫩之色的年轻人,就是哪个会带领这整个中华民族重新走向昌盛的人。他自己也从心底里希望,能够亲眼目的这个东方的古老帝国,重新崛起于世界之林,矗立于世界之巅的全过程,同时他也坚信,这位年轻人一定会在他的有生之年,做到这些的。

    就在琅威理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不能自拔的时候,“龙威”号管带李和从指挥塔内跑到两人的身旁,禀报道:“北洋水师“靖远”舰管带叶祖?受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之命,前来引导我舰队入港。”

    姚兴华向李和示意自己已经知晓后,便接着对琅威理说道:“郎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靖远”舰曾是您在北洋时的座舰吧,您觉得,与我们这艘“龙威”舰相比,熟强熟弱?”

    “大人,您是想让我实话实说呢?还是...。”

    “郎先生,我之所以会问你,自然就是想听你实话,如果我想听假话的话,我可以去找别人。”

    “大人,两舰虽然在排水量相差无几,可使不论是武器配备,装甲防护还是航速,都要相差许多,如果两舰在战场上相遇,败的一定是咱们的“龙威”,不过大人,卑职日前曾专程造访过到江南造船厂,并仔细看了“江南”号的设计图纸,我想,如果我军能够购买八艘同型舰,到时我军战力必将远超北洋,甚至有望成为东亚,乃至整个亚洲最强的舰队之一。”

    购买八艘?听了琅威理的直言后,姚兴华只得苦笑了事,自己又何尝不想大量装备此舰,可是这钱要从哪里出呢?因为使用多项新技术、新产品,使得江南造船厂上报的整舰出厂价,就高达八十八万两白银,这个报价还是在不配备弹药的情况下得出来,要是再加上弹药以及以后的日常保养维修费用,对两江来说,绝对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额投资。现在,姚兴华只指望李鸿章的北洋,能够从什么地方挤出这笔钱,买上那么一两艘。

    此时的天津港内,李鸿章早已带着北洋水师,以及天津地方文武官员,站在码头旁,静静等候着。南洋水师的三艘来访军舰,在“靖远”号的引导之下,依次缓缓靠岸。

    刚走下舷梯,姚兴华便一脸诚恳地向李鸿章拱手道:“李大人,怎敢劳烦您亲自来接啊。”与此同时,“江安”号运船上搭乘的五百步军也在聂士诚和林点金的指挥调度下,携带好各自的装备,有条不紊的依次下船。

    “姚大人,这便是那传说中的两江新军吗?果然是一支王者之师啊。”李鸿章看着两江新军那统一制式的武器装备,新式的路军军服,威武的军容军貌,不觉得赞叹出口。

    “哪里哪里,李大人的北洋水师,才更叫人看着眼热呢。”虽然水师丢了脸面,可那怨不得自己,谁叫沈葆祯当初大方,把钱都给了北洋呢,不过好在水师丢的脸面,还有陆军帮着自己拣起来,总算没丢人丢到家。

    天津直隶总督府内,娄春藩正忙着将这两天上报来的公文按门分类,以便李鸿章到时批奏,突然就见李鸿章一人急冲冲的走了进来。

    “大人,您今天早上不是要去接两江总督姚大人,说不过来了吗,难道朝廷里出了什么急事?”话刚说完,娄春藩就否定了自己的假设,如果真的是朝廷有事,没道理李鸿章会比自己先知道,难道是和两江总督言语不和?想到这里,娄春藩又急忙否决自己的想法,这回倒不是假设很难成立,而是他娄春藩不敢相信自己的推断,如果自己推断真的正确,大清朝最有权势的两位总督大人发生内耗的话,其结果会怎样,娄春藩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可娄春藩看着李鸿章自回到屋内,便一个人一言不发,紧皱眉头在思考着什么,此情此景,又不能不让娄春藩往坏的地方去想。而满腹心思的李鸿章显然没有听到娄春藩话,坐在太师椅上独自沉思,娄春藩则小心翼翼的陪站在一旁,两个人都是不言不语,整个屋子一时之间竟鸦雀无声,气氛及其凝重。

    就这么安静的站了好一会,娄春藩见李鸿章仍没有丝毫缓和的迹象,觉得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便小声地向李鸿章问道:“大人,可是与两江姚大人之间发生什么不愉快得事了?”

    “哦?什么?”娄春藩突然出现,显然吓了陷入沉思状态中的李鸿章一大跳。“哦,是淑生(娄春藩字淑生)啊,你什么时候进来的?”

    弄了半天,李鸿章进屋的时候竟没有发现娄春藩早已经在屋内了,这不觉让娄春藩有些哭笑不得,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同时,也更让娄春藩心里更加不安起来。因为自娄春藩驻入李府,出任李鸿章的私人师爷以来,还从没见过李鸿章为那件事如此劳神过。“我一直都在这屋子里呢,大人,您这是在为什么是烦心呢?”

    “也没什么大事,我就是有些弄不明白这姚兴华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嗯?大人这话是从何说起?”李鸿章这不明不白的一句话,倒把向来以足智多谋著称娄春藩弄糊涂了。

    李鸿章见娄春藩没听明白自己话里的意思,便站起身来,走到门口,仰望苍天,若有所思道:“淑生你想,皇上的旨意是要姚兴华三月一日以前到北京述职,那么按照惯例,他便应该是在这月二十七日到天津,二十八日到京城。可是这次他足足早来了一天时间,而且我看他那意思,似乎还要在天津待上一天。”说到这里,李鸿章突然转过身来,双眼炯炯有神的盯着娄春藩,接着说道:“他冒着天下之大不讳,到底按得是什么心呢?”

    经李鸿章这么一解说,娄春藩也明白了李鸿章是在担心什么。“大人所虑,确有道理,朝廷早有明令,地方督抚无皇命不得私会,姚大人不应该不知道,可他仍然执意在此逗留一天,想必必有所图谋,不只姚大人在今天上午可有向您说了什么?”

    想想今天上午,自己在驿馆仓惶而逃的样子,李鸿章不觉得竟笑了出来,说道:“嗨,我根本就没给他说话的机会,从码头到驿馆,我和他都是分骄而行,到了驿馆,我也没和他说上几句话,就用准备酒席这个理由,逃了出来。”

    虽说整间屋子的气氛,因为李鸿章讲的这个笑话有所缓和,可娄春藩却一点都没觉得轻松,仍在紧皱着眉头,思虑着姚兴华各种可能的目的。

    思虑良久之后,娄春藩似有所得地对李鸿章说道:“大人,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这个两江的姚大人,恐怕是把主意打到您的钱袋子上了。”

    “哦?此话怎么说?”

    “大人,据咱们从两江回来的人说,姚兴华在这半年时间里,大肆推行洋务,革除弊政,推行新军,发展科技,可这些那一项不需要钱?他两江虽富,可以经不起这么折腾啊,而且,据说姚兴华在改组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后,两局都研制出了数项新式产品,尤其是江南造船厂,听说还研制出了一艘新式全钢甲巡洋舰,这些个新产品是怎么研制出来的,咱们可能不知道,不过这研制新产品是要花费大笔银子可是一定的,所以我料想,这位姚大人,是想向您推销他的那些新产品,赚您的钱来了。”

    好个娄春藩,不愧是绍兴师爷中的顶尖人物,就这么一会的功夫,竟把姚兴华心中的真实想法,猜了个七七八八。姚兴华心里,确实是打算借着这次北京之行的机会,向李鸿章这个他心目中,最有消费力大客户,推销自己江南造船厂研制的“江南”号全钢甲巡洋舰和金陵机器制造局研制的最新式舰船专用蒸汽机组。

    除了推销产品之外,姚兴华还想与李鸿章就最新的世界局势,进行一番沟通,尤其是要提醒李鸿章的事,一定要多多留意日本方面的一举一动,易早做谋算,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