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六十七章 洪水来了

作品:《重生之把你掰直

    暑假很快就来了。谈天继续拿了个极漂亮的成绩,虽然还是班上第二名,但是已经和郑伯齐相差只几分之遥去了。

    陈赞发现,谈天慢慢变得沉稳起来了,不再像以前那么咋咋呼呼,十六岁的谈天,开始有从男孩向男人转变的迹象。陈赞心里很欣慰,但也有些隐隐的失落,谈天看见自己时,不再是那种欣喜而急切的眼神,眼眸中的情绪已经掩去,多半时候会微微一笑,那笑容十分温柔,好几次都令陈赞心跳都漏了一拍。

    陈赞知道,自己已经完全沦陷,心已经完全不听理智的指挥,自有意识地朝谈天靠拢。假如这个时候谈天再向自己表白,他不能确定自己还能够那么干脆利落的拒绝。

    陈赞不能否认,他的内心有些害怕,他害怕有一天谈天兴冲冲地跑来跟自己说:“我终于有喜欢的女孩了。”这虽然是自己一直期盼的结果,但他知道,这一天一旦来临,那就是心碎的开始。但这确实是自己选的,理智的选择,别无他法。

    这一年的雨水一直比较多,整个春天,雨水都淅淅沥沥的。陈赞记得,这年暑假,他们家乡还发了一场大洪水。那场洪水来势汹汹,漫过河堤,淹没了田野,甚至连低洼一点的村落都被淹了,陈家岙有不少地势比较低的房子都被淹了。据说是当地百年未遇的洪灾。陈赞心想,到时候得早早让大家做好防洪措施,尽量减少损失才行。

    暑假到了,陈赞本来想和谈天去收鱼的,让舅舅舅妈休息一下,但是刘双生不让,现在他们两口子在镇上开收鱼铺子,家里的田已经不种了,让他们回去休息,那真是有如失业。陈赞想了想,便作罢了,既然交给了舅舅全权打理,那就这样吧,以后等他和谈天上大学了,这个铺子就全都交给舅舅好了。

    只有谈天对不能去收鱼觉得有些遗憾,要是他和陈赞去收鱼,两人就直接住在街上了,晚上可以挤在一张床上,虽然不能真做点什么,但是想想就觉得兴奋啊。可惜!

    不用收鱼,谈天就变得无所事事起来,他看着闲置了一年多的钓鱼工具,又有点手痒痒了,还将瘪了的轮胎打满了气,想要重操旧业,但是忆起那晚上陈赞的眼泪,便克制住了。不住叹息:自己真是个劳碌的命,怎么闲不下来呢。

    陈赞倒不愁没事干,一放假,他就将蜂箱和蘑菇棚接手过来了。陈赞二叔买了一辆小货车,考了个驾照,经常往来于家里和县城甚至市里送货。陈赞看谈天无事可干,就打发他去给他二叔陈昌盛跟车,帮忙搬货什么的。

    男人对四个轮子的东西一向热爱得紧,不出一个礼拜,谈天就开始缠着陈昌盛教他开车,再用了不到一个礼拜,他就开着小货车突突突地疾驶在柏油路和乡间马路上了。乡下地方不比城里,驾照查得严,在那些交警顾及不到的城乡间的国道和乡间的土马路上,是没有谁会来查你的驾照的。

    某天陈赞从后山的蘑菇棚出来,看见二叔的小货车回来了,那车开得极猛,到了院门口,刹车猛地一踩,车一下熄火停住了,陈赞可以想见到驾驶室里的二叔往前猛地前倾了一下,估计肋骨都要撞到方向盘上,想想都觉得疼。二叔开车原来这么猛吗?

    “二——”叔字还没出口,只见驾驶室的门开了,谈天从车上跳了下来,一边揉着右下肋一边兴奋地朝他打招呼:“小赞,我会开车了!”

    陈赞把“叔”字吞回肚子去,舌头一转,喝骂声就出来了:“谈天你作死啊!不要命了?有你这么开车的吗?不会开就别开!”合着之前的沉稳全都是装出来的呢,白夸他了。

    谈天赶紧缩脖子,吐吐舌头,不敢过来了。陈赞一叫他名字,就说明已经生气了。

    他不敢过来,陈赞会过去,他跑过去,揪住谈天的耳朵:“你不知道开车多危险啊?不仅是你的安全,还有行人的安全,这都能马虎的吗?”

    谈天连忙告饶:“我下次再也不开快车了,我一定好好开。”他刚才就是想跟陈赞得瑟一下,没想到适得其反,触到逆鳞了,不由得愁眉苦脸起来。

    陈赞想说“没驾照就不要乱开”,但是想到有很多人有驾照也未必开得好车,要不让他开,以后还是不会开,便说:“你既然跟着我二叔学开车,那就都得听我二叔的,他教你怎么开就怎么开。你刚才那样子,幸亏这儿没什么人,万一有人,你还躲得过来?你不要命别人还要命呢,那是闹着玩的吗?”

    谈天小声地说:“我不是看着没什么人才开那么快的嘛。”

    陈赞气得想敲他的脑袋,但是打头又不好,只好狠狠踢了他一脚,又正好光脚没穿鞋,倒是把自己的脚趾头踢疼了:“有没有开车的常识啊?什么地方该什么速度,你没常识你就别开,省得误伤别人,先去把交通规则学会了再说。你看着没人,万一有人突然冲出来呢,你刹车来得及?多少车祸就是你这样想当然发生的,万一出了什么事,有你一辈子后悔的!”

    谈天看陈赞说得很严重,也不敢再大意了,连忙点头哈腰,勇敢承认错误,再三保证不乱开车。

    陈赞看他态度尚可,便住了口。突然一阵闷雷响起,憋了大半天的雨哗就下来了,来得又急又猛。谈天连忙拉着陈赞就近上了货车驾驶室避雨。

    陈赞抹着头上的水珠,看着玻璃窗上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敲着,说:“今年的雨水太多了些,恐怕会涨洪水。”

    “涨水很正常,年年都这样。反正不是涨水就是干旱。”谈天没当回事,他心里美得很,陈赞和他坐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内,连空气都变得甜蜜了。

    陈赞叹了口气,谈天说的是事实,他们这几乎年年都要涨几回水,不过从来没有漫过河堤。今年的洪水与众不同,他要如何才能让大家才相信今年不同往年,难道说自己未卜先知?正想着,谈天拉了他一下:“快看,那谁。”

    “谁啊?”陈赞顺着谈天的手指看过去,只见后山园门口来了个戴斗笠穿雨披的人,已经背向他们了,“没看清,是谁?”

    “刘二良。”谈天刚才看过正面的。

    “!”陈赞吃了一惊,刘二良作为那年的纵火案协从犯,被判了两年劳教,算日子,是该出狱了。陈赞心里有些隐隐不安,希望两年的劳教是真改造好了这个人,而不是教坏了。

    刘二良进了园子,站在养鸡场外往内张望。后山发展起来之后,陈赞爸爸和叔叔在养鸡场旁边修了两间红砖瓦屋,用来休息和放工具。

    屋里并没有人,刘双双她们都回家做午饭去了。陈赞等了一下,刘二良似乎并没打算离开,便推开车门冒着雨跑了出去,谈天没拉住,也只好从车上下来,跟上陈赞。两人进了园子,跑到屋檐下。

    陈赞跟对方打招呼:“二良叔,你有什么事吗?”

    刘二良已经摘了斗笠,他刚从监狱出来,头发还没长起来,露出泛着青色的头皮。面上有点菜色,想必那里面的日子并不好过。刘二良看见陈赞,先是露出了惊讶的神色,随即又笑了起来:“是小赞啊,你爸妈不在山上?”

    “他们回家去了,现在就我在这里。”陈赞吃不准刘二良是什么心态。谈天赶上来,站在陈赞身边。

    刘二良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是这样的,我家也想养鸡,想问问你家里还有没有种鸡蛋。”今年春天大家都养鸡的时候,刘二良媳妇因为刘二良给陈赞家放火的事,没好意思来求刘双双,所以他家没有养鸡,大概是看到大家养鸡都出了成果,也有点心动,才让刘二良来问的。

    谈天从陈赞身后拉了一把陈赞的衣服后摆,意思是别搭理这样的人,但是陈赞没有理会他,只是说:“种鸡蛋应该有的。下午你问问我妈吧。”

    “好,我晚点再来。”刘二良点点头,戴上斗笠,转身走了。

    谈天看着他的背影,小声地对陈赞说:“这样的人,你帮他做什么?爱养自己养去,还好意思来你家买鸡蛋,当初放火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会有今天了。”

    陈赞叹了口气:“也没有办法,他当时恐怕也是受了利麻子的利诱。我们得给他一条活路,否则就真会成为十恶不赦的人了。”

    谈天不屑地撇撇嘴:“我看不见得,他连句道歉的话都没说过。”

    陈赞无奈地摇摇头。

    这场雨下得黑天黑地的,到处都是茫茫的水雾,直到晚上才停下来。陈赞看着这铺天盖地的大雨,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记不清当年的洪水具体是哪天发的了,大概就是七八月之交的样子,早稻已经收了,晚稻刚插下不多久。那场洪水持续了差不多快一天才完全消退,作物因为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产量大受影响,不足一米长的甘蔗从洪水退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拔节了。

    看看情形,大概就是这几天了。陈赞远远看了一下河面的水位,还在河堤以下,现在去提醒低洼处的人们收拾东西,恐怕不会有人相信。

    晚上刘双双和陈昌隆说起刘二良的事来,刘双双埋怨说:“你答应卖给他做什么?我就是全都摔烂了也不愿意卖给他,那就不是个东西。”

    陈昌隆说:“你怎么能这么想?他是政府抓去劳动改造过的,已经改过自新了,他现在想跟着大家一起勤劳致富,为什么不帮他,难道让他继续烂下去?”

    刘双双还是心有不甘:“我想起那次鸡被药死和放火的事来就气,真是心狠手毒,就差没有杀人了吧。要不是小赞坚持报警,说不定我们都给逼死了。”

    陈昌隆叹息一声:“算了,哪个人不犯错误呢,改过了就好。”

    陈昌隆和刘双双不知道,他们说话的这会儿,刘二良正好站在他们家窗外,这两年他在坐牢,家里没了收入来源,日子过得相当窘迫,现在连买种鸡蛋和鸡苗的钱不够,他准备过来求陈昌隆两口子赊账的,等以后鸡长大回本了再还给他们的。他在窗外呆了片刻,又悄没声息地回去了。

    第二天,天气依旧阴霾。谈天一早跟着陈昌盛送鸡蛋和蘑菇到县城去了。大半个上午的时候,雨又下起来了,但是没有昨天那么大。陈赞时刻都留意着河面的水位,水位一直在缓慢上升,到了快中午的时候,河面已经和河堤齐平了。

    陈赞知道,那场大洪水就是今天来的,他赶紧去找陈昌隆:“爸,河水涨上来了。会不会再往上涨啊?”

    陈昌隆摇摇头:“不会了吧。昨天那么大的雨都没涨呢,今天的雨小多了,而且又快停了,不会再涨了。”

    陈赞心里焦急,事实上上游下了大雨,引起山洪爆发,几乎是百年未遇的一场洪水,反而到了九八年发大水的时候,他们这儿到很平静。但是陈赞又不能说自己知道一定会涨上来的,只好看着慢慢上涨的水位干着急。

    离河不远有一个院子,叫做河边院子。那儿住着十几户人家,都是他们村的,与主村隔了差不多一里路的距离,院子的地势地平,与河堤几乎平行,不知道当初是谁选在那儿定居的。

    然而雨并没有停,中午过后,雨又大了起来,都快赶上昨天的大雨了,河水也漫过河堤,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往上漫,人们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不妙来。陈昌隆和几个村干部带着住在高处的人们,去河边院子帮那些人家搬家。

    发洪水搬家可不是件轻省差事,除了贵重物品,猪鸭鸡、粮食、被褥衣衫,能搬则搬,否则被洪水一泡,就全都泡汤了。

    陈赞也跟着去帮忙,能收拾多少算多少。这时水已经慢慢涨到院子里来了,一些低洼处已经漫上水了。陈赞好不容易将一位寡居的老太太从她的小屋里劝出来,她死活也不愿意离开她家的老房子,坚信大水是不会淹了她的房子的。明明下着大雨,温度并不高,陈赞却急得出了满脑门子汗,不过总算是把人劝出来了。

    陈赞打着伞,老太太拄着拐,两人冒着大雨蹚着水,沿着路的轮廓摸索着往村里走,走了一段,老太太突然又想起来什么:“不行,我要回去,我有东西忘拿了。”

    “什么东西啊?五奶奶,别回去了,等水退了再拿吧。”陈赞看着茫茫的水面,还有几十米就到陆地了。

    “不行,不行,不拿出来我就不走了。”老太太不知道发了什么癔症,“那是我老头子的相片啊,我不能把他一个人留在水里,我要回去陪他,淹死都算了,死也要死在一块。”

    陈赞看劝不住,只好说:“五奶奶,你别回去了,相片在哪儿呢?我去帮你拿。”他想着一个老太太,走路慢腾腾的,等她回去了,还能不能走出来都是问题,便把老太太托付给别人带上去,自己蹚着水又返了回去。

    此时院子里的人都撤得差不多了。陈赞心里焦急,找到老太太家,那是一间历史久远的土坯房,房子地势稍高,水还没有上台阶。陈赞找了一圈,在墙上看见了那个相框,离地起码三米多高,他叹了口气,搬了张椅子踩上去,够不着,又去搬了几张凳子垒起来,颤巍巍地爬上去,将相框摘了下来。

    就在这时,门“哐当”一响,自动关了起来,吓了陈赞一跳,他看了一下门,有些狐疑地想,刚刮风了吗?他从凳子上小心地下来,去开门,打不开,门居然从外边给锁上了,他心中警铃大作,又跑去开侧门,侧门也从外面给锁上了。这屋子小,只有两道门和两个窗,别无出路。

    陈赞心里急了,这怎么回事啊,谁发神经把他关起来,他用力地拍着门,大声地说:“谁在外头搞恶作剧呢?快帮我把门打开,别闹了!”

    没有回音,陈赞趴到窗户边上喊:“有人吗?还有人吗?快帮我开一下门,我被锁起来了!”

    喊了好几声,都没有人回答他,外面风雨大作,到处都是哗哗的雨声,估计人都走远了,没人听见他的求救声。陈赞跑去卸门,因为老式木门的轴都是活动的多半能从另一边卸下的,陈赞发现,这老太太家的房子虽然老旧,但是门居然做得严丝合缝,根本无处下手,手指伸不进去,就使不上力,根本就弄不开门。

    水已经漫过台阶,慢慢往屋里渗进来。陈赞绝望了,心中涌起一丝无奈的苦笑,难道自己要跟老太太的破房子同生死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们老家发过最大的洪水不是98年的那场,是94年的那场,将我们那儿好多房子都淹了,据说是百年未遇,就大概是我写的这情况。有人死守着房子不愿意搬走,结果水越来越大,到了半夜,那些顽固分子就开始求救了,真是囧。

    小赞被困了,下章坛子要来英雄救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