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打醮

作品:《红楼护玉

    次日,林峰自出门去,去朝里,及至中午下朝了便去了五城兵马司,带着一队官兵出来巡视一番。

    刚过一炷香香,却见一队人马,轿子马车混杂,旁边无数仆人伺候跟随,前边一队家丁男仆开路。浩浩荡荡簇拥着中间轿子缓缓而来。

    林峰抬手,后边的五城兵马司官兵纷纷整齐的站定。林峰叫过身旁的副指挥王通:“去看看,那什么人?”

    王通官应下,纵马迎上前去,片刻来到对面队伍前边:“前方何人?”

    “王指挥。。”却见一个中年人迎上来拱手:“多日不见,原来今日是王指挥当值,这是我们府上的老太太前去清虚观打醮!”

    五城兵马司有数个副指挥,轮流日夜当值,是故贾珍有此一说。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五城兵马司是皇帝监督京城的耳目,副指挥虽只是从五品却是极有权的,贾珍也不好仗爵托大。

    王司官忙道:“原来是宁国府珍大爷,既是如此下官这便前去回报。”

    贾珍奇道:“哦?今日不是王指挥当值么?”

    王通笑道:“珍大爷忘了,五城兵马司现是诚孝王爷兼管着,今日恰巧正同来巡视。”

    贾珍一拍额头懊道:“却是我糊涂了。”

    王通往回跑去,贾珍则候着,后边鸳鸯上来道:“珍大爷,老太太问怎么停下。”

    “哦,是鸳鸯姐姐。。”贾珍笑道:“前边五城兵马司也往这儿来,见这儿的动静便上来问问。”

    鸳鸯点头,反身便回去禀报。

    王通返回来报道:“王爷,前边是荣国府老太君和族中子弟前去清虚观打醮。”

    林峰点头:“既如此,让道。。”说完径直骑马往贾府队伍中去。五城兵马司的人则分列两旁。

    “王爷。。。。”贾珍见林峰过来,忙下马行礼,林峰笑道:‘珍大哥不必多礼,快带人过去罢。”又问:“外祖母可在后头?”

    贾珍朝后道:“老太太就在那边。”

    林峰点头也不下马策马便去,自是没人敢阻拦,来到一乘八人大轿前,便知定是贾母的轿子,其余贾府女眷绝无此排场规格的,便翻身下马:“给外祖母请安。”

    早有人报了贾母,贾母忙下轿:“可巧了,在这儿遇上,早上我派人去请你,可你事忙,只你妹妹来了,不如这边与我们同去热闹热闹如何?”

    林峰想了想笑道:“既如此,外祖母先去,回头忙完了这边事,我便赶去给外祖母请安!”

    贾母和蔼的笑道:“也好!那我们先去,你也快些过来才好。”

    林峰自是应下,等贾母的大轿过了,林峰见晴雯等人在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上掀起帘子探出头,便迎上去道:“妹妹在里边?”

    晴雯点头,林峰也不避讳便弯腰进了车里,却见黛玉,宝钗以及紫鹃和宝钗的丫鬟莺儿都在。

    “宝姐姐也在呢。。”林峰看着宝玉客气的点头笑道,因着天热,宝钗在车内轻纱的衣料,手上露出雪白的一段酥臂,嫩白而光滑。

    “王爷好。。”宝钗也是没想到林峰会突然进来,脸色微红的行了一礼,心中却犹如鹿撞一般,快速的跳个不停。

    林峰却没注意转过头问黛玉道:“妹妹何时出来的?”

    黛玉早听晴雯说了碰上了林峰,便笑道:“早上外祖母打发人来叫我陪她来打醮,我便过来了,只因你不在,本让雨竹姐姐等你回府便让你也过来的,可巧这会子就碰上了。”

    林峰点头:“也罢,妹妹先过去,我回头处理完手头的差事便去。”又看向晴雯道:“外头人杂,仔细看着姑娘。这天热,可也别太贪凉快,仔细着风寒。”

    晴雯无奈,笑道:“知道了,我的爷。”

    林峰又交代了几句,便下了车,只宝钗看着林峰下车,等放下了帘子依旧看着,若有所思。

    黛玉看到宝钗的样子,却是也看着她不语,却似乎有一丝警惕。

    等贾府的人过了,林峰便继续巡视起来。

    却说贾府队伍到了清虚观,便进来观门贾珍到贾母跟前,控身陪笑说:“这张爷爷进来请安。”

    原来这清虚观的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二则他又常往两个府里去,凡夫人小姐都是见的

    因此贾母听了,忙道:“搀他来。”

    贾珍忙去搀了过来.那张道士先哈哈笑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

    贾母笑道:“老神仙,你好?”

    张道士笑道:“托老太太万福万寿,小道也还康健.别的倒罢,只记挂着哥儿,一向身上好?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的少,东西也很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

    贾母说道:“果真不在家。”一面回头叫宝玉.谁知宝玉解手去了才来,忙上前问:“张爷爷好?”

    张道士忙问了好,又向贾母笑道:“哥儿越发发福了。”,身后的重女眷听了都笑起来。

    贾母道:“他外头好,里头弱.又搭着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生生的把个孩子逼出病来了。”

    张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

    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说完停下脚步想了想道:“倒是我那外孙,还要大两岁,我倒是想着替他瞧瞧。”

    张道士听了却是也停步大喜道:“果真如此?!”,说完发觉自己失态了忙又试探道:“老祖宗说笑了,那位可是王爷。况且老道也听说这位王爷文武双全,偏又生的英俊不凡,这京城多少女子排着队盼着嫁进王府,哪里轮到小道这里?”

    贾母听了只笑不语。只见凤姐儿笑道:“老神仙没听老祖宗说是替王爷瞧瞧么?不过是有哥想法,成不成还是两说呢,你却已经急了,莫不成是你孙女不成。”

    众人一听都笑了起来。

    张道士也笑道:“无量寿佛,二奶奶说笑了,老道可没这个福气。。”

    走了几步又觉可惜,催到:“老太太说的可是真的?若是老太太又这个意思,说不得老道要张罗张罗。。”

    贾母听了还是不说话,只凤姐说笑了几句岔开了。

    后边黛玉、宝玉、宝钗等人却都有些心不在焉,一面又紧张的听着。。

    --&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