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三清分家(三)

作品:《重生洪荒之我是通天教主

    第三十六章 三清分家(三)

    话说通天来到距离昆仑山亿里的地方,便运足法力,向全洪荒喊道:“我乃盘古三清之通天,如今在这座山上讲道,凡听我道后愿意跟随我修行的皆可为我通天的弟子。”说罢,通天便盘腿坐在草甸上讲起道法来,而其声音很大,方圆千万里内都可听见。多宝等弟子见状,立刻盘腿坐好,听起通天的道法来。

    果然,通天的这一举动大合洪荒上欲拜师学道却苦于无门的修士,他们听通天说完便立刻纷纷赶来,同时来的还有各类生灵,什么披毛带角,什么卵生湿化的等等都有。

    通天见如此大的声势还觉得不够,他在想起前世的大学后,便又放话道:“凡修为在天仙的修士都可以拜他或他的弟子为师,待学到太乙玄仙顶峰修为时便可出师,此后除非通天有大事召唤外都可以自由行走洪荒,但不得再称通天为老师或师祖。”通天放出这句话后,那可是引起了整个洪荒的大震动,慕名前来的修士才不管通天是否有那后半句话,纷纷如过江之鲫般向通天这里飞来,到最后竟然有数十万众。结果通天在慢慢走向昆仑山的路上,他身后的弟子那可是浩浩荡荡,真一个令人禁不住侧目的壮观场面。

    通天那边壮观了,昆仑山这边却是阴云密布,你道为何?

    原来自通天离开昆仑山去收徒后,老子和元始并没有立即出山收徒,而是依然自顾自地修炼道法,如此三四个会元。后来老子和元始想起通天此前出去说是要收徒,很是担心通天会不会把洪荒上资质绝佳的弟子收走,便也决定出去收徒。但出去转转后,二人又没听说通天在洪荒上收徒的事,便又放心下来。

    “大师兄,你说三师弟说要出去收徒,为何至今却丝毫没有一点风声透露出来?”元始很是不解,想想他们三清不应该收不到徒弟的。

    “我也不知道,想来通天师弟以前就喜好四处游历,这次说不定却是打着收徒的幌子出去散心去了。其实我们也不必太多地担心他,我想他做什么应该都是很有分寸的。”说罢老子便欲继续前行,而元始却停了脚步说道:

    “那便好办了,如此我们却也不需要出去了,便在这昆仑山上向整个洪荒宣告,相信有不少人会来拜师学艺的。”说着元始便要转身回去。

    “也好,师弟这办法却是省了我们不少精力。只是今天我心有所感,忽然想起曾经避难时所呆的那座首阳山来,便想过去看看。要不你先回去,待师兄去过那首阳山后再到昆仑山与二师弟你相聚,相信那时三师弟说不定已经带着徒弟回来了,到时我们也可共同讲道给那些弟子听。”

    “也好,”说罢元始和老子便各自离开了。

    且说老子与元始分别后,并没有急着去首阳山,而是一路游山玩水好不快哉,此时他才真正了解到通天为何总喜欢游历洪荒,敢情有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态啊。

    这一日,心情甚佳的老子终于到了自己曾经避过难的首阳山,而此时的首阳山已然不是曾经的首阳山了。此时的首阳山上美丽的风景中透着一丝的中和之力,且上面一草一木的演化皆自然而生,自然而落,根本没有一点人为的痕迹在其中。若有人仔细欣赏,就会发现山中一切都显示出一片平和之色,一片无为之情,一片崇尚自然之感,让人禁不住有一种想要避世修炼的感觉。

    “想不到数十个会元没来此地,此地已然大变样了。此首阳山真乃福地,虽不像昆仑山那样雄伟壮丽,但却比它多了一份秀颀,而且灵气又十分充裕,若是贫道没有昆仑山的话,很想将此地立为道场。”说罢,老子便想上山去,但此时却突然发现山下正跪着一个人。

    “真乃好资质,真乃好毅力。”老子掐指一算,原来此人名叫玄都,是一个只有天仙期修为的人,由于巫妖大战,便像其他修士一样游遍三山五岳欲求拜师。但这玄都却是与他人不一样,他每到一山便在山下跪三个月,若是三个月内山中无人便再换一山,如此数年下来,他也不知道自己跪了多少座山了。前几日玄都终于跪到了首阳山,且今日正好是他到首阳山的三月之期。也算是与老子有师徒缘分吧,恰好今日老子来首阳山缅怀他曾经的岁月,正好碰到,又因为玄都那大毅力,是以老子高兴地连说了两个“好”字。

    “你可叫玄都?我乃盘古三清之老子,与你有师徒缘分,可愿拜我为师?”老子无声无息地来到玄都面前,先给了他一个惊讶,然后才如此说道。

    “弟子玄都愿意拜老师为师。”玄都大喜,敢情自己的努力还真没白费,便赶紧三拜九叩首道。

    “好了,你且起来吧。”此时的老子连来首阳山的目的也忘了,直接带玄都到一座山谷间,随便找个洞府暂且安居后,便对其讲起道法来,如此两个会元。而玄都在这两个会元里也很是令老子满意,对他讲的道法常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玄都那坚韧的心境也令他的修为很快增长到大罗散仙顶峰(以后本仙人以新境界为准),而且只要机遇一到便可晋升为大罗金仙。

    两个会元后老子见玄都的修为已到一个瓶颈,便不再讲道,而是准备带他回昆仑山去。在下到首阳山山脚时,老子突然回头看看这美丽多姿的山峦,眉头一皱,便对整座山施起法来。不一会老子便将整个首阳山置于太极阴阳大阵下,这样即使老子走后,也不会担心再有人上那首阳山了。

    老子如今只收得一个弟子觉得有点少,便继续半云半雾地游历洪荒,希望再有几个弟子,好不会突然遇到什么紧急情况时而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但如此又是十万年过去了,或许是有了玄都这样的人成为标准吧,老子再也看不上其他人了,便绝了收徒的心理,驾起祥云飞往昆仑山。

    而老子为玄都在首阳山讲道的两个会元里,元始也将昆仑山整理了一番后,便向整个洪荒喊道:“我乃盘古三清之元始,今欲在昆仑山传道,若有人欲拜师学艺者,尽可前来。”说罢便欲开山讲道。与此同时,洪荒上的修士听后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昆仑山,谁都不想慢了而错过这一机会。

    就在等待众人前来昆仑山的时候,元始突然想起通天收的徒弟多宝道人来。多宝道人资质之好令人一想起就禁不住感叹,故元始怕前来拜师的人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便在昆仑山下设了一个炼心阵来筛选弟子。这个炼心阵设的十分厉害,凡心性不稳、资质不佳、有叛师背道心理的人皆不能通过而被送出阵外,从此丧失了拜师的机会。

    是以前来拜师的千万修士大部分被阻在昆仑山脚下,能通过的人只有区区十二人。他们分别是:

    广成子,后在九仙山桃源洞开府;

    精赤子,后再太华山云霄洞开府;

    黄龙真人,后在二仙山麻姑洞开府;

    俱留孙,后在夹龙山飞云洞开府;

    太乙真人,后在乾元山金光洞开府;

    灵宝**师,后在崆峒山元阳洞开府;

    文殊广法天尊,后在五龙山云霄洞开府;

    普贤真人,后在九宫山白鹤洞开府;

    慈航道人,后在普陀山落伽洞开府;

    玉鼎真人,后在玉泉山金霞洞开府;

    道行天尊,后在金庭山王屋洞开府;

    清虚道德真君,后在青峰山紫阳洞开府。

    另外还有二徒,他们分别是南极仙翁,常随伺在元始天尊身边;云中子,本体是鸿钧道祖在昆仑时讲道时无意间对天上飘来的一朵白云吹的一口气结合而形成,在元始收徒时正好化形,便拜在元始天尊座下,作为记名弟子,后在终南山玉柱洞开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