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比文招亲(3)

作品:《替身公主

    第九节  比文招亲(3)(本章免费)

    过了三支香的功夫,丁俊还在那沉吟不语,人群中不禁发出唏嘘声,

    “到底是对得上还是对不上。对不上的话就请早些下来,免得耽误了别人的功夫。”

    丁俊闻言脸上有些挂不住,只得如实道:“丁某才疏学浅,对不出此联,甘拜下风。”言毕灰溜溜地走下台去。

    “丁公子稍待,这五十两黄金请笑纳。”红衣婢女朗声道。

    丁俊羞愧地一摆手道:“龙员外的好意丁某心领了,丁某告辞了。”

    宇文桀见蝶舞低头沉吟着什么,便笑问道:“蝶舞,你莫非也在想这下联?”

    蝶舞微微一笑道:“我才疏学浅又岂能对得出,不过这上联着实有意思,说的是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好个‘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这也怪不得那丁俊,当真实难对出。”

    宇文桀的眸光投向秦容道:“秦卿,你一向才思敏捷,不知道是否想到了下联?”

    秦容微微一笑道:“老爷高看在下了,我还真一时未有合适的下联,在这方面还是少爷略胜一筹。”

    听秦容如此说,众人齐刷刷望向宇文辉。

    宇文辉不好意思道:“这龙小姐果然是深藏不露之人,单凭这上联就着实让人伤费神思,孩儿也想好了一个下联,不过只能算是勉强对之。”

    宇文桀喜道:“你快快说来。”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宇文辉缓缓道。

    蝶舞脸上浮现出钦佩的神色,赞道:“少爷好才思。”

    这时只见一白衣公子风度翩翩地走上台来。

    “顾某不才,愿向龙小姐领教。”

    “这不是江南四公子之一的顾鹏飞吗?他怎么也来了?看来我们是没有希望了。”人群中有人认出了顾鹏飞的身份。

    “题目还是刚才的那副上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顾公子请对。”

    顾鹏飞微微一笑道:“我已有了下联,请龙小姐指教。‘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苏文闻言,惊讶道:“莫不是我们刚才说的话被他偷听了去,否则怎会一模一样?”

    “顾鹏飞位列江南四公子之一自是才思不俗,他能对出此联,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如此相似,只能说是君子所见略同罢了。”宇文辉对这位江南四公子之一的顾鹏飞不禁心生佩服。

    端坐在一旁的龙小姐微微点头,将那红衣婢女唤到身边,低声嘱咐了几句。

    红衣婢女来近前道:“恭喜顾公子,我家小姐说此联对得甚妙,请公子进入第二场的比试。”

    顾鹏飞往龙小姐的方向深施一礼,恭谦道:“请小姐出题。”

    红衣婢女道:“第二场比试的是琴艺。由我家小姐抚琴一曲,请顾公子告知此曲的来历,即算获胜。”

    只见龙小姐的身前摆放着一张古琴,婢女焚起檀香,优雅的琴音在娟娟细指之下流淌而出,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熟悉的曲调让蝶舞忆起一个人来,在桃花雨下他曾经为她抚奏过,想到此处,心中不由得一阵绞痛。

    “辉儿,这次你能否猜出啊?”宇文桀问道。对于宇文辉的才情,他一向颇为自得。

    宇文辉凝听了半晌,才缓缓道:“这首曲子孩儿曾经在京城的相国寺听过,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此曲乃是失传已久的《高山流水》。相传《高山流水》乃伯牙所作,失传已久,却不想在此听得。想来那龙小姐也是一个不俗之人。”他还记得他初听此曲之时便被这清澈轻灵之音所吸引,故对此曲印象深刻。

    相国寺?莫非是他?蝶舞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缓,“少爷,不知道相国寺中是谁有此妙艺?”

    “是我的一个知交好友,他虽然是方外之人,但却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宇文辉如实答道。

    “哦,原来如此——”蝶舞深吸了一口气,应该不会是他,他不可能出家为僧,或许是另有其人也会弹奏此曲。

    “既然如此,辉儿你就上去一揭谜底,也好帮这位顾公子解了围。”宇文桀突然道。

    宇文辉闻言一怔,道:“爹爹不是在说笑吧,这是比文招亲,若是孩儿前去岂不是坏了规矩。”

    此时,一曲已毕,顾鹏飞双眉紧拧,冥思苦想,过了许久,缓缓道:“小姐此曲音律优美,悠远流长,让人回味无穷。不过在下才疏学浅,实猜不出此曲的来历,让小姐见笑了。”言毕,面带着微笑走下台来。

    虽然顾鹏飞未能乘胜追击过了第二关,但他那优雅的仪态,淡定的神态仍赢得阵阵赞许声。

    “顾公子,虽然你未过第二关,但你能对得出那天下奇联,已实属不易,请公子收下这黄金一百两。”红衣婢女道。

    顾鹏飞转身作揖道:“多谢小姐美意。顾某不才,此生无缘与小姐相守偕老,若小姐一定相送,不如再为顾某弹奏一曲,也好一饱顾某的耳福。”

    “顾公子好气度。”从未出声的龙小姐道,那莺啼之声菀若天籁之音,让人浮想联翩。

    一曲《送君千里》在她的指下缓缓流淌,意蕴悠长。

    曲毕,顾鹏飞长揖拂地,“多谢小姐,顾某告辞。”言毕,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