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大项目与小项目

作品:《热血官途

    这一次接待迪斯尼乐园方面的客商,管委会的领导层几乎全员出动,几个主任、副主任,加上几大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相关产业公司的负责人,全都参加,力图让对方感受到东江的热情。

    接待晚宴结束以后,接下去还会有一些活动,但已经跟李辰没有什么关系,他走出酒店,正准备叫车回去,一辆银色的polo滑到身前,落下的车窗后,露出陈雨那张精致的脸庞:“李总,一起走吧?”[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陈雨还住在青年公寓,李辰暂时也没有搬家,两个人正好顺路,李辰闻言点了点头,上前打开车门,坐到副驾驶的位置上。

    智业公司已经配了三辆车,一辆帕萨特是帅明康的专车,另外还有一辆君威,和一辆别克商务车。

    李辰可以使用那辆别克君威,不过他觉得没有必要,虽然说手上工作很多,有专车的话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但像今天晚上这样的场合,并不需要。

    作为管委会办公室分管接待和外事的副主任,陈雨也参加了这次接待晚宴,不过具体的工作,都是外事科在处理,她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晚宴也结束,她也就离开了。

    要说陈雨也蛮郁闷的,她原来是管委会办公室的副主任,分管的是接待和外事这一块,位置非常重要,如今虽然职位没有变,却兼了智业公司的副总与行政部经理,外事这一块多了个科长,就连接待工作也兼了过去。

    而在智业公司,作为副总,她分管的就是行政部这一块,不过行政部的副经理赵熙宁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如果不是陈雨的话,赵熙宁就是行政部经理,两个人隐隐就是一种竞争的关系。

    并不是陈雨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她和吴希莹走得比较近,而吴希莹的后台侯先进这次被牵连,丢掉了原本申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的职位,吴希莹也在东江失势,连带陈雨也受到了影响。

    陈雨的工作能力很强,不但做接待是一把好手,而且她常年从事外事工作,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出色。

    “李总,是不是感到压力挺大的?文化公司那边能够将迪斯尼这个项目拿下来,可就抵得上我们智业几百个项目了,”陈雨一边开车,一边笑着说道。

    确实,这两天文化公司的人都比较高调。

    东江的文化公司与智业公司差不多同一时间成立,前段时间智业的招商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成效斐然,文化公司那边压力很大,开会时经常被比较,他们可算是憋了一口气,直到迪斯尼这个项目露出水面。

    迪斯尼这个项目,前期申城市政府一直在做,只是没有确定在哪个地方建而已,事实上不但是申城在争这个项目,国内其他地方,包括津城、杭城等地也在争,最近才有些眉目,基本上确定会是在申城。

    而市里面也已经决定,如果迪斯尼这个项目能够拿下来,就放在东江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里面,主题乐园也是一种文化项目,希望由此带动更多的相关产业落户园区,打造一个新的发展亮点。

    李辰笑了笑:“迪斯尼是个好项目,不过我更喜欢看到一批刚刚开始创业的小企业,在我们基地逐渐成长、壮大,如果其中能够出几个谷歌、youtu

    e或者百度、腾讯等行业巨头,那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陈雨并不是要找机会打击李辰,所以她马上笑道:“呵呵,我想基地那些小公司的老板听到这句话,一定不会觉得他们遇人不淑,会觉得很兴奋。”

    李辰道:“呵呵,陈主任,我是真这么想的,当然,大项目有大项目的价值,一个迪斯尼,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这个是小公司拍马也赶不上的,就拿我们智业基地来说吧,华夏移动的项目一旦上马,其周边的产业也能得到一个提升,基地很多公司都能从中受益,只是这样的项目太少了,太难得了。”

    “我觉得,我们不能将目光只盯住这些大项目,当然,也不是不要这些大项目,而是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陈雨道:“李总说得不错,不过很多时候,大家都只看到大项目带来的好处,小公司要发展起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李辰点了点头:“其实,我也意识到了,我们前期对中小企业的关注比较多,对大项目公关的力度并不大,除了华夏移动的华东基地,还缺乏更有力度的项目,怎么样,陈主任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资源?”

    陈雨摇了摇头:“我们智业基地的产业面本身就比较窄,当初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来运作的,谁也没有想到李总能够将基地搞得这么好,一下子就吸引了大批的项目进来,加上移动的华东基地,上面才考虑单独做一个智能产业基地。”

    “我们智能产业主要是针对移动通讯这一块的,特别是智能手机和3g网络,现在入园的主要是应用开发、网络,无线应用,公司规模都不大,行业内也没有什么巨头级的公司,可能也就是运营商的规模比较大。”

    “如果将产业的外延再扩大一些的话,智能手机制造商,包括芯片设计、手机设计、零配件制造商也勉强算得上智能产业,但实际上差别还是蛮大的,所以我们要找的目标对象并不好找。”

    “而且,我们的招商范围一旦扩大的话,又会与文化公司那边重叠,他们对网络公司、游戏公司也都很看好。”

    李辰无奈地摇了摇头,当初之所以要将智能产业基地独立出来,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今看来,这个举措其实并不是很合理。

    李辰道:“这个就需要我们转换工作思路了,以前我们总是用园区、基地这样一个概念,地域的界限很明显,很容易形成交叉,如果我们真正以公司的方式运营,那么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只要符合我们条件的,我们都可以提供服务,不管他是在软件园,还是微电子园,都没有关系。”

    陈雨不禁看了李辰一眼,应该说,李辰提出来的这个想法,是很有价值的,严格来说,东江智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也是如此,只是在具体的执行中,大家都比较重视自己那一块,相比无迹可寻的服务,大家还是更希望看到招商的具体成果。

    如果按照李辰所说的办法,不管项目在哪边,只要在东江,符合智业公司的服务范围,就可以为对方提供包括房租补贴、扶持资金、融资服务、展示平台等各项服务,显然也同样可以带动东江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个成绩,就不是那么好界定了。

    因为智业公司本身没有盈利的要求,又只是提供分散服务的话,自由度就太大了,整体性的印象,也不会那么强烈。

    简单来说,集中起来,智业公司就会形成一个类似品牌的东西,成绩会很具体,分散而为,这个品牌和成绩,就不会那么显明。

    理论上来说,这种分散的模式其实更科学,智业公司是东江的智业公司,完全可以面向整个园区提供服务,就好像科技部是为了全国的科技发展,申东科协也面向整个申东新区提供科技创新扶持一样,这是可行的。

    但是同样的,科技部扶持了那么多项目,真正的社会影响力,可能还不如中环村、东江这样的高科技园区。

    园区的成绩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到的,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却未必都可以认为是科技部的成绩。

    陈雨道:“我支持李总的想法,只是,不知道软件园、文化公司会不会欢迎我们这么做?另外,我们也有自己的基地,上面肯定希望看到我们出成绩。”

    李辰道:“呵呵,暂时来说,我们工作的重点,肯定是基地招商和基地内部的企业和项目,如果能够形成群聚效应,对产业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很大好处的。然后也要兼顾不在我们基地,但是在东江园区的企业和项目,力争形成产业链的协同,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

    李辰和陈雨聊得很投机,他们对智业公司的运营方式,有着相似的看法,如果从弱政府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公司应该侧重于提供服务,而不是具体的生产组织。

    就当前的情况来说,公司还是非常重视招商和组织,在服务方面,反倒没有做得那么好。

    这个也是环境使然,大家都比较重视政绩,政绩就是一根指挥棒,相比服务,还是招商容易出成绩。

    在很多地方的招商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招商的时候,手上有项目的就是老大,政府官员也要放低姿态,千方百计地去招揽对方,而等到对方来了以后,情况就反过来了,地方官成了老大,处处刁难,当初的承诺都成了画饼。

    李辰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在智业基地出现,他希望智业公司是一个真正的公司,而不是仅仅批了一张公司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