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杂拌儿——盐井和井盐

作品:《九转金丹

    ——(原载1945年12月《开明少年》)

    屋子里的深井

    盐井是一口井吗?

    “盐井当然是一口井”

    你说对了那么,盐井跟普通的水井是不是一个样儿呢?

    “当然不一样,”你会说,“水井里的水是淡的,盐井里的水是咸的,里面含得有盐”

    就只有这么个区别吗?

    这样一问,你就迟疑起来了水井谁没有见过盐井既然也是一口井,跟水井会有什么不同吗?

    不同的地方多着哩,且听我慢慢道来

    水井大多在露天,盐井却全在屋子里水井的井口有洗澡盆那么大,盐井的却只有汤碗口粗细水井,浅的六七米,深的有一二十米盐井却深得惊人,最浅的也有300来米深深的呢?翻上一两番,竟有近千米呢

    “有这么深?”

    就有这么深,深还不希奇值得诧异的是那近千米深的井,全是人工凿成的

    “汤碗口粗细的井,人怎么能钻得进去呢?”

    是呀,人钻不进去,却要凿得那么深这还不值得诧异吗?

    最早的那口盐井

    话总得从头说起假如咱们决意要凿一口盐井,那么得先请一位凿盐井的老内行来选定一个开凿地点老内行会告诉咱们:盐井该凿在哪里,打哪儿凿下去,才会得到盐水

    “那位老内行的眼睛,竟能看透近千米深的地府?”

    谁晓得他看得透看不透那些人就像看坟地的阴阳先生那么神秘他到盐井多的地方,看定一个地点,拔掉地面的草,抓一把土送到鼻尖上嗅一嗅,像那么回事儿似的点两下头:“好,这儿就是,打这儿凿下去,包管没有错”

    “真有这么准吗?”

    谁知道呢!凿下去有没有盐水,盐水多不多,还得看咱们的运气不过我想,只要盐井多的地方,地底下总多少有点儿盐水

    “依你这样说,最早的那口盐井,地点是怎么选定的呢?”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可是越想越糊涂据说汲井水熬盐的方法是秦朝李冰发明的传说不足全信,可是我们至少可以认定,在2350年以前,四川已经开凿盐井了在汉朝留下来的墓砖上,就有汲水熬盐的图像

    “哪时候的人怎样会知道上千米深的地底下有盐水呢?怎样会知道该从哪儿凿下去才会得到盐水呢?”

    别打破砂锅问到底了盐井的地点既经选定,咱们就把凿井的工人请来,挑个好ri子开工动土吧

    这才是开头儿

    工人先把地面的浮泥挖开,跟凿水井一样,掘成个大坑掘不到多深,泥层就到了底,下面是石块石工便下坑底去,继续往下凿“再往下凿会见水吗?”

    当然有水,还有挖下来的泥土,凿下来的石屑坑浅的时候,水,泥土,石屑,全用人工担出来挖深了,就在坑口安个轮轴,还是用人工,把水和泥土石屑,一古脑儿提出来

    “这不是很简单吗?工人尽管往下凿,凿下来的东西尽管往外提,不就越凿越深了吗?”

    事情可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凿到10米多深,坑口就很容易坍塌一坍塌不但前功尽弃,还会伤人为了预防坍塌,凿到10米以下,就要用一个一个石圈垒起来,挡住周围的泥土和不十分坚固的岩石

    石圈是用3米来见方的石块凿成的从10米来深的坑底,一个个往上垒两个石圈之间还要涂上石灰,使它非常密贴,不让圈外的淡水流到井里来石圈垒上10来个,就跟地面齐平了

    “石圈的窟窿有多粗呢?”

    只有大汤碗那么粗细就是说,直径30厘米左右石圈一垒好,才挖的深坑便成了一口直径30厘米左右的井了

    “不是还要往深里挖吗?”

    当然还要往下挖,上千米的深井,才开了个头呢

    “井口只有大汤碗口粗细,再要往深里挖,教工人怎么能钻下去呢?”

    工人不再下井了,他们在地面上工作

    “他们用机器吗?”

    他们没有——不,我说错了,他们用钻机我先带你去看一看那些古怪的钻头和钻机

    大钻头和大钻机

    “这是什么呀!莫不是大人国里的兵器?”

    倒真有点儿像古代的兵器,不但刀、枪、剑、戟,样样俱全,有的还带着倒钩,有的旋成了麻花你别瞧它们长满了锈,质地倒是纯钢的木柄用的是最结实的青杠最长的跟张飞的丈八蛇矛相仿佛,最重的比关云长的青龙堰月刀重上两倍

    “难道这些都是钻头?”

    你说对了,这些都是钻头,有200多种不同的式样钻机是一个极大极大的转轮,工人们管它叫“大盘车”

    “那盘车到底有多大?”

    盘车是用牛拖着转的,直径为5~7米盘车的轴直立在地上,有近3米高也有用人踩的,比较小一点儿,直径不到3米,盘车的轴横搁在架子上,有2米光景宽

    石圈垒好了,工人就把大盘车架在井口边这盘车的功用,和普通水井上的辘轳没有两样往后汲取盐水,全仗着它;眼前要往下挖井,也全仗着它

    “我想,还得用绳子”

    对了,要用绳子,用一条奇怪的绳子他们把很粗的楠竹划成7厘米左右宽的蔑片,又把蔑片一条条的接起来,用芒麻扎紧,需要多长,他们就做多长的绳子

    舂了一下又一下

    工人把蔑片绳子绕在盘车上,又在那200多件钻头中选一件最合用的,用主麻绑在蔑片绳子的另一端,把它慢慢地从石圈中垂下去,直垂到底

    于是,工人一来一往地推动盘车,蔑片绳子就一提一放,钻头就一下又一下地往下凿

    “那些铁器又没有锋口,怎么凿得碎石块呢?”

    是呀实际上不是凿,只是一下又一下地舂我不是说过钻头都非常重吗?就凭那重量把岩石给舂碎

    “舂下来的石屑,又怎样取出来呢?”

    地下多少有点儿水,石屑跟水和成了泥浆,像以后汲盐水一样,把它汲出来就是啦

    “就这样一下一下地舂,直舂到上千米深吗?”

    可不是?凿到100米左右深,还得下木竹因为浅处的岩石质地不很坚固,有很多裂缝,淡水会从裂缝渗进井里来,非用木竹把水挡住不可100米以下,岩石几乎是整块的,并且很坚硬,不会有淡水渗进来了,也就不用木竹了因此,一凿到深处的坚硬的岩石,就得在上层下木竹

    “什么叫木竹?到底是木材还是竹竿?”

    是用木材做成的竹竿似的圆筒,常用的是长得笔直的青杠或柏木先把木材剖为两半,挖空中心,再合拢来,用苎麻扎紧,外边敷满了桐油石灰,那模样不就像个竹筒了吗?长筒的内径不到33厘米每一段长筒的两头都有密切的榫头,好一段一段地连接起来接榫的地方也要嵌桐油石灰接好的木竹长简从石圈里放下去,下端与坚硬的岩石相接,上端就连着石圈,这就挡住了井外的淡水过后,木竹常会损坏,盐工说“井漏了”,得把损坏的木竹抽起来,换上新的

    下了木竹,又照旧往下凿,一下又一下,就这样,5年,10年,15年,20年……直凿到井底冒出盐水来

    “到底要凿多久呢?”

    那得凭运气——凿井的工人全这么说

    没有底儿的水桶

    井底冒出盐水来了可是井那么深,你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井底的盐水汲起来?“那很简单,用个水桶……”

    你忘记了,井口只有大汤碗口粗细,一般的水桶是下不去的从盐井里汲水,有一种专用的水桶那水桶又细又长,是用两根到四根打通了节的粗竹竿连起来做成的更奇怪的是,那么长的水桶竟没有底儿“没有底儿,那怎么盛得住水呢?”

    在那长水桶的下端,里面有一块牛皮做的圆形的活板水桶到了井底,插进了盐水里,盐水把活板冲开,就进到水桶里等到水桶往上提的时候,桶里的盐水压住了活板,就不会流出来了等到水桶提到了地面上,用不着把它横过来,只要用个铁钩把活板向上一顶,盐水就哗哗地流到水槽里去了

    “这方法真巧妙”

    是的,水桶这样长,如果横过来倒水,那就太费事了盐井越深,用的水桶越长,有一二十米长的,每次能汲起盐水一担以上浅的盐井,用的水桶比较短些,每次也能汲起半担多

    “水桶这样长,要扶住了不让它倒下来,可不太容易”

    所以每个盐井上都搭着个很高的木架子木架子zhong yāng绑着个又细又长的蔑笼水桶从井里升起来,上端穿进那蔑笼里,就不会倒下来了到了盐井集中的地方,咱们看见高高的木架子像密密的森林一样,每个木架子下面便是一口盐井

    把水桶绞起来

    把水桶绞起来,也用蔑片绳子,也用盘车

    深的盐井,盘车的轴是直立的,用牛拉着转,每架盘车用一条牛,两条牛,三条牛牛拉着盘车尽转圈子,得转上四五十圈,才能把一桶盐水从井底绞到地面上

    浅的盐井,盘车的轴是横架着的,得用人踩或者钻到盘车里面,像小白鼠踩转轮似的踩着盘车转

    盘车和盐井全在屋子里面所以生产不受天气的影响

    盐水汲了起来,就可以熬盐了有些盐井离熬盐的厂家比较远,通常用连续的竹管把盐水输送到盐灶里去

    昼夜不熄的火

    “盐水就这样直接流到锅子里去了吗?”

    你弄错了“盐灶”是熬盐的厂家,大家都是这么叫的从井里汲起来的盐水又黄又浊,得澄清过滤之后,才能放到锅子里去熬

    锅子下面的火是昼夜不熄的,烧煤或者烧柴工人不断地把燃料送进灶门去熊熊的火光照亮了工人的脸灶面上是成排的锅子,锅子里的盐水浓淡各不相同弥漫的水蒸气充满了整个屋子工人把盐水从淡的那ri锅里自到浓的那口锅里,还不断地搅动锅里的盐水等到水分逐渐地蒸发干了,浓的盐水锅里就结成一颗颗洁白的盐

    “要熬多久水分才蒸发干?”

    这可没有一定盐水本身有浓有淡,差别很大锅子也有大有小至少要熬一天一夜,才出一次盐那口盐水最浓的锅里,水分几乎蒸发于了,结成了雪白的盐粒工人把盐铲出来,放在蔑篓里,再泼上几瓢清水

    “泼上清水,盐不会溶掉吗?”

    盐才不溶呢盐里面含着很多杂质,有氯化镁,有氯化钙,这些杂质比盐容易溶,泼上清水,这些杂质就溶在水里了,把水漉干了,就成为“雪花盐”把雪花盐放在模子里,舂结实了,成为砖头那样一块一块的,就是“砖盐”

    “你说的不是巴盐吗?”

    砖盐不是巴盐巴盐的熬法稍有不同,至少要熬上两三天才出盐火也是昼夜不断地烧锅里的水渐渐蒸发,就随时加添盐水,让盐从锅底慢慢地凝结起来,越结越厚直到最后,整锅结成一大块,铲下来就是巴盐了

    “哪种盐好呢?”

    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巴盐水分少,容易搬运,可是杂质较多花盐和砖盐水分较多,可是比较纯净花盐要装了篓子才可以搬运,砖盐搬运起来跟巴盐一样方便川藏云贵地区山路崎岖,运输问题是非考虑不可的

    一切急需改进

    “你说的都是实情?”

    怎么不是实情呢?你这样问,一定觉得我说的太离奇了,不像20世纪现代的事但是,四川的盐井确实是这个样子,跟2000年前相比,可能没有什么差别,真是太古老了单说凿一口盐井,就得花上一二十年的功夫,咱们可没有这份耐性等待汲盐水还用牛力,用人力,为什么不改用机器呢?熬盐最大的本钱是燃料怎样节省燃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样说来,一切正待改进”

    我也这样看,一切急需改进